花承阁(1 / 1)

清园漪韵 李增瑞 369 字 2天前

琳宫阆苑破溟濛,

侧岭横峰尽郁葱。

塔势直朝鸿雁影,

林深总裹水中风。

曾经富丽堪惊世,

无奈劫烧毁艳容。

翠簇高阁寻不见,

花承艮岳自孤零。

注释

①琳宫:仙宫。亦为道观、殿堂之美称。

②阆苑(làng yuàn):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诗文中常用来指宫苑。

③溟濛(míng méng):形容烟雾弥漫,景色模糊。

④艮岳(gèn yuè):山名。在今河南开封城内东北隅,也是宋徽宗在此处所建的宫苑之名。

进颐和园北宫门,过苏州街上的长桥,然后穿过寅辉城关后不远,会从右侧山坡上看到一座半圆形的高墙,此处便是颐和园多宝琉璃塔和花承阁的遗址。

花承阁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建成,全部建筑坐落在直径约60米、高约7米,依山势筑成的半月形砖砌高台上。这是一组庭院和佛寺混合的建筑群,原由莲座盘云佛殿、多宝琉璃塔、花承阁及六兼斋组成。院落依万寿山后山坡分作二层台地,北面建有三柱牌楼山门,院中置太湖石及石座。高台的中轴部位为莲座盘云佛殿,坐南朝北,面阔三间,前后有廊,弧廊的东端接六兼斋。唐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曾慨叹滕王阁“四美具,二难并”,乾隆则认为六兼斋具“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和“贤主、佳宾”二难,故以其意在此命名,还赋诗一首:“湖山雅号赏心主,风月堪称乐事宾。若问六兼斋好处,率逢美景与良辰。”

花承阁整体建筑于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仅多宝琉璃塔得以幸存。多宝琉璃塔是乾隆皇帝为庆祝皇太后六十寿辰而建造的,为一座楼阁式与密檐式相结合的七级八角攒尖佛塔,高16米。在那场大火中,多宝琉璃塔因为是用黄、绿、青、蓝、紫五彩琉璃修筑,没有木料,故幸免于难。几百年来,它一直矗立在万绿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