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开窍窦匿香岩,
主降仙灵在里边。
洞古门幽披宿蔓,
崖苍蹬绿挂苔盘。
举香敬祀皇常至,
兴起留诗赋数篇。
落客纷来求法雨,
澄怀领悟诵经禅。
注释
①窍窦(qiào dòu):孔穴。
②宿蔓:积蓄的蔓草。
③澄怀:清心、静心。
颐和园后山的北宫门曾经为清漪园的正门,在正门向南不远处的万寿山北半坡上,曾有一处乾隆时期的建筑群,也就是赅春园建筑群。该建筑群于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现仅存遗址,其他的建筑大多**然无存,但山崖上还保留了一部分乾隆帝的摩崖石刻,香岩室就是其中一个。
香岩室是倚山岩所建的一个洞室,洞内原陈设有石供台供奉佛像。过去,乾隆在清可轩看书闲暇时便就近来洞内拈香礼佛。洞内石壁上刻有乾隆诗文10首,最里面石壁上有乾隆御笔“香岩室”三字。现在石供案、石佛皆无,只有石壁上已经风化难以辨认的诗刻让人知道此处曾经的历史。
乾隆皇帝特别喜欢吟诗作画、挥毫泼墨,每次写完就命人刻于就近的山崖墙上。虽然这里历经毁劫,但摩崖石刻则被保留了下来。有的石刻随着时间的推移,风化后已经模糊不清,但香岩室内的“香岩室”三个字最为硕大,也最为清晰。在香岩室的洞外还有一处石刻,“留云”二字清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