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被全班同学欺负(1 / 1)

“最初以为我们家孩子只是受到了小团体的排挤,结果好像在整个班级都受到了欺负。”

小樱(初一)被班里的男生嫌弃说“烦死了”“好恶心”,结果好像连女生也无视小樱了。

在女生团体内,有时候会把某个孩子当作“献祭的羔羊”排挤她。这虽然是彻头彻尾的霸凌,但是却意外地不会波及其他团体,只会在团体内将矛头指向下一个目标。

但是,如果涉及男生,或者被多数的女子团体嫌弃、排挤、无视等,这种欺凌的情况就比较麻烦、难以改变,持续的周期也会更长。

与小时候不同,青春期孩子的欺凌更加难以分辨,不是那么表面化的。欺凌者采用的方法也不是能立刻被老师和父母察觉到的,更加阴险。

因为孩子觉得“不想让父母担心”“感到羞耻”“至少想在家里做一个普通的孩子”等,大部分因为校园霸凌而自杀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基本都是在孩子死的时候才第一次知道霸凌的存在。

对受到欺负的女孩来说,在学校的日子简直就像是在地狱,尤其是午休休息时间,是非常悲惨的。

这不是因为一个人而感到寂寞。没有一个可以说话的人、孤零零地形单影只——这样的情况被别人知道,这样的现实摆在眼前,对青春期女孩来说,是非常羞耻、痛苦的事。

无法对父母开口说自己被欺负,这些孩子的潜意识中认为自己“绝对不能辜负父母的期望,不能让父母难过”。她们有为父母一死的决心,她们大多是温柔孝顺的孩子。

孩子的随身物品有没有消失?零用钱有没有减少?衣服有没有弄破弄脏?夜里有没有做噩梦?……为了守护孩子,请父母留心这些事。还有,是不是把一直带在身边的手机放在一旁,没有食欲,睡不着等,也要注意这些信号。

这个时候,父母不要急着问:“你是不是受到欺负了?”因为这会让孩子更加沉默。请在其他兄弟姐妹不在时,轻声地问:“怎么了?爸爸妈妈永远站在你这一边,什么都可以告诉我们的。”

如果发现孩子被欺负了,父母绝对不可以说“你为什么没有还击呢?”“被欺负的一方也有问题”之类的话。

身为父母,首先要对孩子说:“谢谢,你都说出来了。真的很难受吧,让我们一起克服吧。我们绝对不会做让你为难的事,放心吧。”然后,要拼命地保护孩子。这不是指去学校抗议,或者直接登门去欺凌者的家里谈判。这会让孩子在学校失去容身之处。目标是守护孩子的心灵、生命和人生。为此,不能感情用事,而是要与孩子一起研究什么才是最有利的策略。有时候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考虑搬家或转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