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团体内部也存在上下级关系(1 / 1)

“最近觉得我们家孩子表现有点怪,一了解才知道她好像不知为何被玩得好的同伴们排挤了……”

美穗(初一)所属的团体内,被排挤的人逐次变化。

在前文中介绍了小团体间的层级,但在女生的小团体内,不同的层级还有不同的角色。

团体内大致分为5种角色。

首先,有一位“女王大人”。女王大人掌握着团体内的支配权。因此,团体内的孩子们基本上都按照女王大人的意愿来行动。

女王大人有一位“侍从”。就像是身边宠臣的角色,因为有女王大人的信任,所以能对其他孩子行使权力。

第三种角色是讨好女王大人、跑腿的“捧哏”,常常为了贯彻女王大人的意愿而散布谣言。

第四种角色是偏中立的“旁观者”。这种孩子也会与其他团体交往,在团体间出入自由,如果有点什么事就会转入其他团体。

第五种角色就是被其他人欺负、排挤、成为他人发泄的“献祭的羔羊”。

“献祭的羔羊”角色是轮转的。有时候是“侍从”,有时候是“捧哏”,有时候是“旁观者”。

虽然有人认为“不如不要加入这种麻烦的团体”,但对青春期女孩来说,这种团体就是与同伴共同战斗、彼此守护的阵地。

被团体排挤,对女孩子来说,就像是战场上的难民。

真的,女孩的世界就是战场。

成为“女王大人”的孩子的潜意识中,会认为“我是特别的女孩,可以使唤没有我优秀的人”。更深一层,她会有“人不值得信任。只要露出弱点就会被抓住”之类的恐怖感。

“侍从”或“捧哏”会认为“自己只能靠为有权力的人做事才能生存”。

“旁观者”会觉得“要审时度势,灵活稳健地生存”,或者“绝不可以相信人,为了明哲保身可以背叛别人”。

另外,因为谁都有可能成为“献祭的羔羊”,一旦沦为“献祭的羔羊”,孩子可能就不敢相信别人,总是对人际关系抱有不安。

不管如何,重要的是父母先要客观地看待孩子。

然后,要知道“父母总是袒护孩子的”,所以,父母要用稍微严厉的目光观察孩子,如果女儿在团体内扮演了“女王大人”的角色,要教导她“要考虑别人、克制自己”。

如果您女儿是“侍从”或“捧哏”的角色,父母要告诉她“要按自己的意愿生活,要自立”。

如果您女儿是“旁观者”,在人际关系上没什么问题,本人也很享受校园生活,那就这样也没关系。如果不是这样,父母就教育她“要保持诚实”。

如果很不幸地,孩子是“献祭的羔羊”……我将在下一节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