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崔颢: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1 / 1)

崔颢出生于博陵崔氏,是一个从汉朝开始就非常有名望的大氏族,唐朝沿袭了汉隋的文化,也是强调非常门阀姓氏的朝代,其中五姓七望最负盛名,崔颢的家族就是七望之一,所以有这样的家族背景,崔颢自然能得到最好的教育资源。同样家族给了他荣誉,给了他好的物质生活,给了他最贵的身份,也给了他莫大的压力,好在崔颢天资聪颖,在课业上不算是费力,就能得到比较好的结果。崔颢将压力化成了动力,年纪轻轻在文艺圈中有些名气,为了延续家族的荣光,他来到长安参见公务员考试,没想到初入考场就惊艳四座,十九岁时就考中进士,在唐朝名人圈中可以说是轰动一时,毕竟很多文艺界的诗人们,多少考了十来年还未能金榜题名的,有些人甚至考了一辈子都没有成功。

崔颢有优秀的家庭背景,以及从小到大良好的教育环境,加上博陵崔氏的名号本身自带流量,所以很快在文艺界中站稳脚跟。不少人主动和崔颢结交,一是仰慕他的才华,二是为了以后自己科考做准备。按照正常的逻辑延伸下去,崔颢将来肯定要青云直上称王拜相、名垂千史,如果能和崔颢打好交道,以后有了崔颢的举荐进入官场,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不只是年轻的艺术家愿意结交他,就连文坛大师李邕都听说了崔颢的才学,好主动提出想想见见这个年轻人。只听说他风流倜傥、学富五车,李邕也很感兴趣,没准和这个年轻人还能成忘年交。对于崔颢来说,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如果表现的好,那就是一跃龙门,以后不管是在仕途上,还是在官场上都可平步青云了。

唐朝的官场很注重举荐二字,有李邕这样的人做后盾,崔颢走路都能仰着头。虽然博陵崔氏的名声响亮,但族中年轻人没有一百也有几十,长辈们哪里能都照顾到,他们的势力又不在长安,最好是能有地位上举足轻重的人帮一把才更有把握。换作旁人不知要高兴成什么样子,不说李邕在官场上的作用如何,就是在艺术上点拨一二也是受益匪浅。用现在的话来讲,这就是公务员面试现场,你要拿出最好的精神状态来,拿出最好的作品来,拿出最光鲜的简历来应对,如果成功了,那就是得道升天。崔颢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也可能是过于紧张了,也可能这个孩子天生少个心眼。他不是没好作品,可偏要拿出新写的诗来面见李邕。新作品也无所谓,毕竟对于学霸来说,现场“freestyle”也没什么问题,还能获得全场叫好。

可他偏偏写了一首“闺房诗”,将自己得知音赏识的事儿比喻成少女出嫁,他还将李邕比作大众男神王昌,而他自己就是那个独占男神的少女。这样的比喻多少有些露骨,沾点**诗艳曲的意思。崔颢的思想太过前卫,让李邕这种保守派怎么受得了,他边红着脸边哆哆嗦嗦的指着崔颢,最后憋得脸红脖子粗,留下一句小儿无理,不应该和你接近后便拂袖而去。崔颢楞在原地,有些不知所措的想,我不就是打了一个比方,你至于这么生气嘛,换句话说,我还夸你了,你怎么听不出来呢。本来兴高采烈的他此刻伤心欲绝,他不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才能挽救他和李邕的关系。苦苦思索半天也没什么结果,最后只能自己一遍遍的吟唱自己的新作,人也跟着病起来,一直发着烧,身上也没力气。他的朋友都知道崔颢的事,有些热心肠的人赶着过来看他。见崔颢病恹恹的躺在**,便开起了玩笑,你这不是因为生病才如此嘛,你是因为吟诵自己的诗太多遍了,才导致身体如此虚弱。虽然是玩笑话,但可以看出崔颢在朋友心中的品信不好。

崔颢和李邕就像是现在的“00后员工”以及“70后老板”,老板伸筷子我转桌,老板开会我听歌,老板出差我摸鱼。俩个人的思想不在同一频道上,那就更别提交流了,驴唇不对马嘴。原本会是一桩美谈,可因为崔颢过于大胆的表白,让李邕面子上挂不住,这也直接影响了崔颢以后的人生。没了李邕的推荐书,崔颢的仕途更加坎坷了。加之崔颢献给李邕的诗在文艺界传开,大家都觉得崔颢的才华不过如此,还有轻视前辈的嫌疑,他在文艺界也被嫌弃了。崔颢本来就少不更事,之前也没吃过苦受过累,哪经得起这么大的打击,干脆自暴自弃的浪**与赌坊和烟花之地。也可能这个二世祖本性如此,毕竟富二代玩游艇,去夜店玩,又频繁换女友,玩桌游都是常规操作。以前家里人管得严,崔颢压制着心里欲望,现在成人了,可不就是随便玩了。

再说文艺人多风流,吃些花酒,看女团表演也不是大事儿,但崔颢做得实在太过,他没有像李白一样喝出诗仙的名号来,反而因为经常赌博而得了赌徒的臭名声来。他自己也不争气,别人说他是赌徒,他也不争辩,还更加变本加厉的在赌场肆意妄为,我行我素的样子实在让人讨厌。别人娶妻娶贤,崔颢不一样,他是颜值控,只喜欢漂亮的,还不只如此,见一个爱一个。他稍微不如意就和妻子离婚,然后再另娶新欢。根据历史记载,他至少娶了四五个妻子,这和李白有一拼。这还是娶妻,更别提露水姻缘,或是逢场作戏,还不知道有多少个,因为他的种种作为,名声更不好了。可能正是因为他接触了这么多女人,所以更了解女人,他写了很多关于女人的诗。他本来就因为闺房诗而名声狼藉,加上他爱写女人,那就更加重了脂粉气,大家对于他的刻板印象就定格在**诗艳词中。

崔颢本来是学霸富二代网红,因为自己的堕落,屡次上热搜,全都是黑料。今天和哪个小美女共同出入赌场,明天进夜店搂抱歌姬,换女友的速度比换衣服的速度还快。各种行为不断的爆料出来,之后的崔颢简直就是驴粪蛋子,谁也不想和他接触。以前那些欣赏他才华,羡慕他年少出名,又进士及第的人,如今可是整天看笑话。连普通百姓都知道崔颢,街里街外都是关于他的传言,今天他看上李家姑娘了,明天看上王家姑娘了,后天又离婚了,过一个月就因为赌博被人追着打。总之,崔颢可是玩明白‘流量’这俩个字,要是放在现在,崔颢直播带货肯定能赚不少钱。只是古代毕竟是重清誉的时代,崔颢可就成了弃子,再也没有举荐他的人了。声色犬马也有累的时候,崔颢躺在**挠着头思考,酒肉麻痹了神经,赌博刺激了大脑,等这一切恢复平静时,他更感觉到了孤独,是不是从一开始就错了,这样荒唐一辈子也没意思,要不然换一条路走。

可能是小时候家里管教的太严格,别人上树抓鸟,下河抓鱼的时候,他只能闷在书房里写字读书。别人作诗会被长辈夸奖,可他学会作诗却是情理之中。天资英才的他考上进士后,终于可以在长辈面前耀武扬威。十八岁之后,他脱离家族掌控,性子中暗黑的一面也彻底被释放出来。你们说我是赌徒,我就整日混在赌坊中,片刻不离开。你们说我喜新厌旧,我就见一个换一个,反正我就是我,就做大唐不一样的烟火。所以他慢慢的脱离了轨道,成为了别人口中的反例。可荒唐了几年后,崔颢也察觉出不对劲来了,他这不是被人牵着鼻子走了,一点个性都没有,他不喜欢这样的自己。痛定思痛后,崔颢离开长安,前往边塞游历,他要活出样来给自己看,再次成为文艺界的红人。

这一走就是二十来年,他去了边疆、去了江南、去了中原最北端,唐朝诗人多爱江南,江南富裕环境优美,加之交通相对便捷些,而北地区天气严寒,几个月的时间里都在下着雪,出行不便、少有人来,崔颢不但去了,还在那里参军了。这次的游历给崔颢带来脱胎换骨般的改变,他不再是叛逆的鬼火少年,而是真正有担当的男人。有次旅行中,崔颢意外登上黄鹤楼,便有了千古名诗《黄鹤楼》。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磅礴,通过这首诗他终于翻身,不再是那个油腻小白脸,而是有胸怀、有才能的真诗人。他抛弃以前华丽浓厚的美妆,洗尽铅华,做回了自己。后来李白也登上过黄鹤楼,本来他心中有诗百篇,觉得自己还能写出震惊大唐的名篇来。可当他看到崔颢的诗以后,脑中的词全散开了,他知道自己再怎么写,也不如崔颢写得好。

李白只能随口说了首打油诗,说自己要捶碎黄鹤楼,踢翻鹦鹉洲,哪怕眼前的景色都没有了,崔颢的诗还留在心中。当时有个少年丁十八嘲笑李白,黄鹤楼现在安然无恙,你是没办法捶碎的。但李白为自己争辩,黄鹤楼早就让我弄倒了,只是天上的神仙见不得这样的美景被损坏,只好又让人修复了黄鹤楼。诗词风格大改的崔颢再次回到长安,他觉得自己的心中已经有沟壑,只要他能低头,自己还能在长安施展拳脚。可长安是吃人的地方,机会可不会等人。唐朝从不缺才子,更不缺诗人。比你有才华,又比你年轻,比你品德高声的人大有人在,你凭什么以为所有的一切都会等你。你以为你浪子回头了,别人就要接受你,那就是做梦。崔颢之前放弃了那么好的机会,成为了整个长安的笑话,后来行事也是越来越没有章法了,怎么能让人信服呢。虽然现在不写闺房诗了,诗歌风格有很大改变,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从品质上来说,他还是薄情寡义、见异思迁,还是喜欢美女。

正因为他的品质有瑕疵,所以历史对他的评价不好,崔颢要是穿越到现在,估摸着网友都会劝他,崔颢别看全是恶评。他留下的诗歌作品不多,只有四十多首,但是对于他品行上的证词确实很多。崔颢只能做一个不起眼的小官司勋员外郎,这二十年算是白熬辛苦。虽然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崔颢在外的二十年里都做了什么官,可根据实际情况推算,不外乎是外放地方的小文员,或是军营中的幕僚。他在长安混不下去,又没有人招募他,还能做什么,不过是闲职罢了。

有了二十年的工作经验,归来还是没有升迁,崔颢彻底伤了心。五十一岁那年崔颢去世了,十九岁的进士,这一生都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报复。他这一生很传奇,尤其是他面见李邕时献的那首诗,到底是无心,还是有意。是过于紧张,还是过于骄傲,有没有把老前辈放在眼里,至今无从得知。他没什么知己好友,李白、高适等人都有好友,可崔颢因为自己的性格过于凉薄,很少有人愿意和他交往过深。他外出游历的这二十年更是像消失了一般,写的作品无人问津,直到写出《黄鹤楼》才被世人重新认识。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可翻遍历史、看遍古今,只能说年少出名并不一定是好事。成名时候的年纪太小,意味着在心智不全的年龄段受到太多的赞扬,就会没办法客观认清现实,更容易骄傲自满,受到挫折也会一蹶不振,所以人在年轻的时候还是多受一些挫折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