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白居易:一辈子都行走在得罪人的路上(1 / 1)

其实论出身,白居易要比李白厉害得多,李白出生于商贾之家,白居易出生于小官僚家庭。论天资,白居易更是打小就聪明得很,白居易五六岁时便学着写诗,八九岁时开始学诗韵,当时他的凭着天生的语感就能作出诗来,有时对韵脚还是懵懂无知,可见会不会作诗都是天生的。因为白居易生活在相对偏僻的地方,所以不知道朝廷还有公务员考试,他以为自己读书不过是为了以后成为一个小文书而已,听人说长安繁华的如同天上的宫殿,还有各种门路可走,还有公务员考试,如果真有才学的话,在长安是大有作为的。白居易的心思活络起来,他觉得自己饱读诗书、才华横溢,去了长安才能施展拳脚,不辜负自己,十八岁的白居易决定到长安去闯一闯。初来乍到的白居易就是愣头青,他拿着自己的诗集,去拜访当时的文艺界顶流顾况。长安是汇集大唐风流才子的地方,每天不知道有多少人抢着拜访顾况,顾况都要见烦了。白居易拿着署着自己大名的诗集,双手递给顾况。顾况还没翻开看,只是瞟了一眼名字,有些讥笑的嘲笑道,白居易,长安米贵,居大不易。

长安作为国际大都市的物价与房价都很高,很多人在这里混了几年后,最后还是暗淡离场,像你这种年轻人,我见过太多了,太过自以为是,其实肚子里没几滴墨水,话说得很大,可底子虚得很,还是趁早滚蛋走人吧。白居易也没说话,只是捧着诗集再献给顾况,顾侃无奈看了一眼,当他看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他拍着大腿为白居易的文采叫绝,可是随之的变脸也是极快的,就和六月的天气一样说下雨就下雨,没看诗集之前是一个状态,看了诗集之后又是另一个态度,大型的真香现场。可白居易还是选择了中规中矩的那条路,毕竟只有真的考中进士才有底气呀,苦读多年后,二十八岁的白居易考了全国第四,这个成绩相当的亮眼。从这个角度看,白居易可比李白强多了,李白没资格参加公务员考试,所以这一局白居易是完胜的。登上进士榜后的白居易,很快被分配职位,开始骄傲自满起来,他觉得自己能有今天,全是自己的努力。他写感谢信的时候,不感谢老师学校,不感谢父母同学,他最感谢的人是自己,白居易狂傲的性格和李白一模一样,这一点是不分伯仲的。

唐朝有才华、有流量的网红诗人都有傲气,不管是李白还是杜甫,杜甫甚至在求职信中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可见他们对自己的才华一清二楚。现在有个词叫“普信男”,大概唐朝还应该有词叫“诗信男”,因为会写诗,所以更自信。至于在婚姻上,李白和白居易不相上下,李白这一辈子结了四次婚,俩次入赘豪门。白居易姬妾无数,心中有初恋白玫瑰和妻子红玫瑰,反正挂念的人很多,哪一个都放不下,关于他和初恋的故事又是一段佳话。他的白玫瑰是邻居家的女儿,比他小俩三岁,名唤湘灵,他俩青梅竹马一起长大,在十八岁这一年,白居易和母亲说想要娶这个女孩,但是母亲拒绝了,他母亲觉得这就是一个乡下土姑娘,自己的儿子有才有貌,将来前途无量,娶得也是官家千金,这样的土姑娘只能做洗脚的丫头,配不上自己的儿子。可白居易很喜欢邻居妹妹,还专门写了诗,他想着等自己功成名就了,再来娶湘灵。去长安之前,他和女孩许下白首的诺言。可没想到长安真是迷人眼,各种貌美有才华的女子出现在白居易面前,白居易稍微有些动容,只是想起自己的白月光,他还是没娶妻。

考中进士后,白居易再次和母亲提出娶湘灵的想法,但母亲更不同意了。唐朝是以孝治天下,白居易怎么敢顶撞自己的母亲呢,此事就这样耽搁下来了。为了消愁,白居易总是去同事杨虞卿家喝酒聊天,这样一来二去,他和同事的妹妹相识。俩个人家世相当,又有共同语言,加上母亲催婚的压力,白居易便娶了同事的妹妹。他给邻居妹妹写过信,也安慰过妻子,还在新婚夜送过诗给妻子。所以一个是白居易的白玫瑰,一个是红玫瑰。白居易四十四岁时被贬官,在码头边上正好看见一个女子怀里抱着琴,白居易走近一看正是自己的初恋。白居易还问自己的初恋有没有嫁人,初恋回答说没有,此时的初恋已经四十多岁了,她为了生活到处卖唱,处境可想而知,因为白居易的一句非你不娶,她一直等到现在。白居易愧疚万分,他没想到自己的一句话,竟然耽误了别人的一辈子。后悔是后悔,但这不代表他以后不风流了,他一直养着妓子樊素和小蛮,到了六十多岁时,竟然半身不遂了,还想将自己的好马卖了,换取樊素的嫁妆,可马一直鸣叫不肯被牵走,樊素见了也很伤心,言说这匹马陪着主人多年,没功劳也有苦劳,现在虽然老了,没有之前的美貌,但主人的情谊,一直记在心上。马都知道感恩,自己怎么能抛下主人离开。樊素嘴上这么说,但其实根本不想伺候半身不遂的白居易,最后樊素还是在白居易七十岁时离开,白居易还专门写了诗表达自己对樊素的思念。

风流成性是唐朝人的文化,更别提思想开放的文艺界了,更喜欢喝酒养姬妾来取乐,白居易和李白不逞多让。要论起才华和名声来,李白和白居易都是唐朝璀璨的明珠,不过因为一首《长恨歌》让白居易享誉大唐。因为这首诗的名气太大,直接将白居易提拔做右拾遗,杜甫也做过此官位,专门给皇帝提意见的官。白居易是真高兴,有了这个官职,自己还不是如鱼得水。上到皇帝、下到稍微有些钱财和权利的贵族,他都给人家提意见。担任言官的期间,白居易写了很多诗点评社会风气,单批评也就算了,他还讽刺老同事,比如他写的不致仕,又名浅谈中老年干部到了年龄不退休等若干问题。要说同事为老不尊也就算了,他还直接指出税赋问题,就是指着皇帝鼻子骂。而且更犀利的是,他将皇帝比作老鼠,百姓都要饿死了,皇帝仓库里的米却要发霉了。更可怕的是,他借着衢州惨案,骂整个唐朝就是一个笑话,哪有什么盛世从头到脚,都是统治者和士大夫在骗人。从政治体系,到社会风气,大事小情就没有白居易挑不出来的毛病。

其实当时写《长恨歌》时就夹带着对皇帝的讽刺,但是当时大家看见的,似乎只有他的才华,还有对杨贵妇的怀念,所以他才能凭着这首作品,得到右拾遗的官位,拿到官职的白居易那真是满地图开炮,没有胜利者,只有尸体,谁也别想活。从这方面看,白居易比李白更大胆,李白是玄宗李隆基养在身边的诗人宠物,高兴时候逗一逗,写俩首皇帝喜欢的诗出来,虽然华丽,但不深刻,白居易比自己的偶像杜甫更胜一筹,语言更犀利,胆子更大。白居易自己写也就算了,他还煽动自己的好友一块写,他们组成一个文艺社,没事就写诗挑别人的毛病。这引起了公愤,有钱的、当官的、带兵的,加上皇帝都烦他,你要是能说话就说话,要是不能说话就把嘴闭上,什么都想骂一骂,也不看看自己是什么德行,也没有比别人强多少。

这些人在一起商讨怎么惩罚白居易,不管是流放,还是下狱都不行,意图太明显了,显得自己太小气。所以大家一致决定给白居易升官,做太子赞善,一个听起来不错,但没有实权的官职。转过年来就发生了一件大事,宰相被刺杀身亡。白居易的老毛病又犯了,他主动上书劝谏皇帝严查凶手,以及背后的利益链条,当时的宰相武元衡是主战派,主张武力削藩。他被杀的原因,无外乎是削藩而引发别人的不满,如果彻查可能会查到皇帝的身上。白居易已经忘记自己如今的身份,不是言官只是太子身边的陪读而已。多少双眼睛盯着白居易,他一犯错,马上群起而攻之,之前皇帝都和身边的大臣吐槽过白居易,他是我一手提拔起来的,如今不感谢我也就算了,还骂我,真是不知好歹。好在大臣李绛为人正直,劝皇帝广开言路,才放过白居易一命。可这次不同,宪宗李纯根本不想削藩,他怕自己打不过藩王,反而被人赶下台,甚至会没命,再让白居易上蹿下跳,他这张脸可就没了。

所以这一次的越,职成为有心人的借口,加上白居易的母亲是因为赏花坠井而死,白居易又写了很多赏花的诗,被认定是不孝之人。众多罪名累加在一起,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在任职期间,小白和同事泛舟游在江上,恰好遇到一位过气女明星。小白非要人家表演,女明星没办法只能半遮面演奏琵琶。白居易听得有滋有味,最后写了一首高中必备古诗《琵琶行》。此后的六年时间里,白居易被一贬再贬,直到宪宗李纯去世,他的儿子唐穆宗李恒即位后,白居易才重新被召回朝廷。见证了统治者的更新迭代,权利中心大洗牌,白居易清楚自己的理想还是不能实现,要是说实话还是被贬。反正他就是这个性格,有话不能憋在心里,必须要说出来,他主动请求外放,最后到杭州做刺史。

在杭州,白居易可没有耍嘴皮子,而是干了不少实事。他看见杭州有六口古井枯竭,马上让人修缮古井,解决百姓吃水问题。又修蓄水池、灌溉农田,总之解决一些列水利工程问题。白居易还专门将疏通治理钱塘湖的意见刻在石碑上,以供后人使用。在离任之前,他将自己的俸禄留下,便于后续官员用于公务周转,白居易嘴上功夫厉害,可实事也干了不少,所以他算是真正造福于百姓的大诗人。正因为小白在苏杭做了不少利于百姓的事情,五十五岁时他升至三品官员,五十六岁又升官做刑部侍郎。前半生被贬五六次,到了中晚年,白居易总算是被人赏识了。可惜好景不长,他因为生病不能案牍劳形,所以改任太子宾客分司,最终回到了洛阳。

过了俩年,白居易最好的朋友元稹去世了,白居易为专门写了墓志铭,可朋友的家人给了他六七十万钱做润笔费,钱财之多令人咂舌,不过也可以从中看出,白居易的笔墨有多贵,至少在当时的唐朝人眼里,白居易不比李白的文笔差。不过白居易给元稹写墓志铭,全是因为俩个人之间的情谊,可不是为了银子,他将钱财全都捐给洛阳香山寺。六十三岁时,他被任命为同州刺史,可能是因为白居易太过能干了,所以到了头发花白的年纪,朝廷还指望着他去干实事。可白居易已经年老体弱,没办法去任职了,最后改任太子少傅,仍旧留在洛阳。六十七岁时,他得了风疾,就是我们现在的半身不遂,中风一类的病。他不能再给朝廷做出任何贡献,所以职位停了,俸禄也跟着停了,以至于白居易只能卖马给歌姬贴补嫁妆。又过了三年,白居易已经彻底下不来床,朝廷念着他的好,给了他一个脸面,让他在刑部尚书的位置上致仕,还给他发半份俸禄让他养老,奖励他为大唐做出的一切。

论作品数量,李白高于白居易,可论质量,其实俩个人不相上下,无法言说谁更好,毕竟落卜白菜更有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