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关于李白的出生地,直到现在还有些争议。有人说他出生并长于蜀州,也有人说他出生于西域,然后又随着家里人搬到了蜀州。如果他真的出生于西域,那么李白很有可能还是一个混血儿,虽然出生地有些争议,但家境优渥是真的,家里从商也很有钱,李白是个不折不扣的富二代。即便有这么好的出身,他也没有天天炫富,朋友圈发的可不是那些常人看不见的奢侈品,或是优渥的生活环境。他喜欢在自己的简历上炫耀作品,对身世背景不怎么提及,那你肯定会想了,李白读书一定很刻苦吧,才会有如此高的造诣。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你要说这样想可就大错特错了,李白玩的可是高端局,不靠努力靠天赋。他小时候不喜欢读书,可能是觉得读书无趣,或者也可能就是男孩子贪玩,直到有一天,他在河边看见一个老妇人在石头上磨铁杵,他就疑惑了,为何要磨这个铁杵,老夫人告诉他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句话给李白心里带来很大的冲击,从老妇人身上,他看到了什么叫做坚韧不拔。
从这个时候开始,李白专心致志读书,课本上也因此多了不少必背古诗。十五岁时,李白的诗作开始在社会名流中盛传,也就是说其属于年少成名。用现在的话来讲,各大主流媒体转发他的诗文,评论区全是好评,点赞和转发量分分钟过万。十八岁时李白在山里读书,他本来就是坐不住的性子,怎么可能永远憋在山里。读书不过是个由头,做旅游博主才是正业。他旅行在全国各地,寻找创作的灵感,尤其遇到心仪的风景,一定会赋诗一首,还不止如此,在读书的时候,他可没有放弃修道和练剑。事实上,读书这件事对李白而言,从始至终都不是主业,对于他们这样的天才,只要顺手读书就能一鸣惊人。他很喜欢练剑,据说李白的剑术很是了得,师从剑圣裴旻。所以李白不只是诗人,还是一名剑客。
绝大不多数才子诗人在读书上都是一帆风顺的,甚至不用多费功夫,就能得到意想不到的丰硕成果。可李白的求职路上,全都是披荆斩棘之路,跌宕起伏、挫折不断。二十岁时,李白就开始琢磨入仕的事情,他找到益州大都督府长史,献上自己的文章,希望能够得到重用。长史肯定了李白的才能,赞扬了他的文采,可还说了一句你仍然需要学习婉拒了他。李白很是无奈,既然这条路不通,李白只能继续啃老了。蹉跎了几年后,李白觉得自己不能这么荒唐下去,还是要找个工作才行,毕竟在家里睡到日上三竿,整日无所事事,家里人看着也烦。于是他又去了渝州,要说求职就应该有一个求职的态度,但李白**不羁爱自由,他怎么可能低三下四的求见渝州刺史呢,反而抬高自己的身份,说自己是凉武昭王后代。刺史一听,你在这糊弄傻子呢,几个花生米啊,大白天都喝成这样了,牛皮都让你吹爆了。他断定李白吹牛,故而未见他,让下属接待的。几天之后,刺史收到一封信,信上大概写的是,莫欺少年穷,今日你对我爱答不理,明日我让你高攀不起。
李白的性格如此,即便刀架在脖子上,逼格也不能掉了,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你不喜欢我,喜欢我的人多了,你算老几。李白拿着剑背井离乡,肯定不是为了四处游**漂泊,他一心想做官,还想把官做得越来越大。
在唐朝做官的途径无非就两种,那么通过科举考试金榜题名入仕,要么有官员举荐做官。李白为何没有参加科举考试,至今仍然是迷。不过大部分的说法是倾向于他是商贾家庭出身,在唐朝规定,商贾之子和罪犯之子不能参加科举考试。李白无法证明自己清白的出身,所以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只能通过结交官员和名人的方式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从而得到一官半职。就像是现在的网红或是演员,只要有名气,又有演技,不做违法犯罪的事,很容易拿到编制,获得官方的认可。在唐朝也是一样的道理,你有影响力就有话语权,这个道理放在哪个时代都是适用的。
当然还有一种说法,李白自认才华横溢,不需要通过科举考试证明自己的实力。换作其他人,这个道理站不住脚,但是放在狂放不羁的李白身上,好像也说的通。为了能够得到一官半职,他散尽三十万金,结交官员和朋友。这个数目还是笼统的说法,因为没有记账,所以具体数目如何并不知,但绝不会低于三十万金。这样入不敷出的日子,很快让李白一贫如洗。可最惨的是他还没有获得一官半职。所有人都说你很好,但是我们现在不缺人。屡屡求职碰壁,让李白痛苦不已,只能看看山水慰藉心灵。本以为自己会耀武扬威,但没想到小丑竟是自己。
但有时候人生到了低谷自然会反弹,李白遇到了贵人孟浩然,俩个人很快成为好朋友。孟浩然帮着李白牵线,给大龄剩男解决婚姻问题。这是李白的第一个女人,前朝宰相许圉师的孙女,俩个人安家在安陆。妻子是官三代,李白不过是破产商人,这一波也算是入赘。在岳父的帮忙下,不但解决了吃住问题,还找关系帮他解决工作问题。但这都不是李白想要的,李白虽然身体入赘了,但心里上还是不肯服软,他就是认为自己有足够雄厚的实力,何须外人帮忙呢。于是在他二十九岁时,他写下了历史上最强的求职信《上安州裴长史书》,这一次,李白放低了姿态,将裴宽比作周公,好话说尽了,希望能得到一个工作。以前李白不肯弯腰,宁愿花钱都不低头,现实逼着他低了头,可低了头又怎么样呢,李白这个倒霉蛋,还因此被人诬告,所以这封说尽了彩虹屁的求职信依然没起到效果。转眼间李白三十岁了,听说玉真公主在终南山,立刻写了《玉真仙人词》,他盼着能通过公主的引荐见到皇帝,施展自己的抱负和才华。
但天降暴雨,所以没见到公主,李白的求职又以失败告终。后来,他又去长安见了很多人,可没有一个人伸出援助之手。高傲的李白,在这些人的磋磨下最终沉沦了。他不再想象自己能在仕途上有所建树,整日留恋烟花场所,开启醉生梦死的生活。可酒精麻痹的是身体,而不是思想。作为一个思想开阔超前的天才,他怎么能够忍受这样的日子。他开始纠结自己还要不要追寻理想,痛苦和焦虑让他生不如死。他决定再换一个赛道玩玩,求职信没用,我就隐居,做隐士一样能吸引皇帝的注意。做不成旅游博主,就做测评博主,测评博主流量不好,再换美妆博主,反正他就是打不死的小强,只要他不死,就要折腾到底。
做隐士时,每到一处都要发一个精彩绝伦的文案,附上一个定位。目的为何,不过是引起其他人注意而已。他一边到处问道,一边想办法偶遇皇帝,或是求职。在问道和求职间反复横跳,心有不甘,但又无计可施。他开始寻找解脱自己的办法,要么出门散心,要么醉生梦死,不管哪种办法,最后都能换来一首诗。喝醉了写诗,游山玩水后写诗,诗越写越多,文案越来越精彩,可工作还是没着落。要是换作现代社会,李白凭借爆款文案就能混的风生水起,文旅局要天天请他来旅游,还会给他报酬,只希望他能题诗一两首。不但如此,他还能在诗歌中夹带着私活,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打广告。
简单两句话就让你对产品感兴趣,这样的能力,金主爸爸都要爱死了。吃穿住行,不管是哪一样,他都能给你写出新花样来。李白时常金句频出,常年霸占热搜,自带流量,天生的自媒体人。可惜他生错了时代,即便写了那么多首精妙绝伦的诗歌,他还是没谋求到适合自己的官位。官场上的不如意,情场上也是失意的,妻子许氏去世后,李白又娶了刘氏。但刘氏看不上李白花天酒地的生活作风,总嫌弃他没本事,还时不时的出言讽刺。李白怎么可能受得了这个,于是和她离婚了。离婚之后的李白没消沉,继续找女人,娶了第三任妻子,生下了小儿子,可好久不长,第三任妻子又去世,李白彻底没了情爱的心思,纵情于山水。
本以为自己这辈子注定籍籍无名,但四十二岁这一年,李白的好友元丹丘得到玉真公主的召见,元丹丘向公主引荐李白。而李白也遇到了贺知章,贺知章读了李白的诗歌后,给他取外号“谪仙人”,说李白是太白金星下凡,可见贺知章何其欣赏李白。在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引荐下,玄宗李隆基终于读了李白的诗文,并召见他入宫。蹉跎了大半生,不是在求职,就是在求职路上的李白,终于面见皇帝,成了盛唐以来,君王最宠幸的诗人。玄宗李隆基为他调羹,还命他为供奉翰林。这个职位就是专门给皇帝写诗,陪伴皇帝左右。每当玄宗李隆基举办宴会,或是出门郊游时,都要带上李白,让他写诗助兴。要是换作旁人被皇帝这样重视,脸都要笑成花了,可李白不这样想。他游历各地、举灯苦读,为的不是当皇帝的小跟班,他想做权臣,更想做为民造福的好官。明明和权利近在咫尺,可还是不能如愿,李白又开始喝酒了,喝得比以前还凶。即便皇帝召见他,也不是很在乎,依旧喝得醉醺醺。
有一次,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赏游花园,皇帝兴致颇高,让李白来写诗。李白不但喝得摇头晃脑,还非要高力士拖鞋,杨贵妃研墨,才可同意写诗。即便这样放肆,玄宗李隆基也没有责罚李白,可李白自己不想再做皇家豢养的宠物,于是主动请辞了,最后拿着一笔不菲的退休金离开了长安。他辗转来到洛阳,在这里李白遇到了杜甫。科考失败的杜甫是李白的小迷弟,俩个人相谈甚欢,白天游山玩水,晚上喝酒谈天。不过李白是天生的E人,他是有些社交牛掰症在身上的,走到哪都能交到朋友。而半生求职,以及求职后依然失落的经历,也让李白深刻的明白,人生就该及时行乐。所以他很快又遇到人生中最后一位妻子,并且他又一次入赘豪门。
最后一任妻子是武则天时期的宰相,宗楚客的孙女宗煜,俩个人还留下千金买壁的佳话。他们在兴趣爱好上出奇的一致,所以可以说是琴瑟和鸣。只要李白入赘,必定能和妻子很好的相处。看来李白的腰杆也没那么硬,在钱面前,一样会收住脾气。本以为日子就这样过下去,偏偏遇到安史之乱。李白本已经到山上归隐,但在永王多次恳请下,李白最终决定出山。
他没想到自己糊里糊涂的成了叛军,永王不是平定叛乱的义士,而是乱臣贼子。永王兵败后,李白跟着下狱。关押他的是曾经好友高适,李白以为好友会放自己一马,可人家铁面无私,最后还是在宋若思的救助下,从死刑改为流放。正赶上关中大旱,朝廷宣布大赦天下,李白在流放途中被释放。随后的两年时间里,李白靠着朋友生活,吃了上顿没下顿,潦倒凄惨、苦不堪言。
所以关于李白的死因是众说纷纭,有说他是喝酒醉死的,也有说他是病死的,还有说他喝醉了酒后看水中月亮漂亮,于是下水捞月便溺死于水中的。不管如何,六十二岁的李白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渡尽了人间的劫难,或许真的得道成仙了,名曰诗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