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见本书第一章“诗歌部分”松尾芭蕉简介)
日月是百代的过客,去而复来的年年岁岁也是旅人。在船上度其一生的人,或牵马辔而终老的人,每天都在旅行,并且是以旅次为家的。古人[2]死于羁旅中的很多。不知从哪一年起,看到被风**漾的一片孤云,诱发我不停地向往着流浪他乡。
去年,漫游滨海各地,秋季返江[3]畔的破屋,扫去蜘网住下,不久过年了。当天空笼着云霞的春天来临时,就想翻越白川关[4]。为此我如同被**神所缠,弄得心慌意乱,而道祖神[5]亦来相邀,更使我不能安心做事了。于是补缀好细筒裤的破绽,换上了斗笠的系带,灼灸三里[6]穴位之后,浮到心上的,首先是松岛之月。把住房卖给他人,迁居到杉风[7]的别墅中。
如遇人[8]从箱中移到坛上,
连草庵[9]也有人移住,
这世间的习俗。
把第一面8句[10]的诗帖,悬挂在草庵的木柱上。
三月[11]二十七日,黎明天色朦胧,晓月已消失了光辉,能隐约地看到富士山。想到不知何时才能重赏上野、谷中的樱花枝梢,而感到凄凉。昨晚,所有亲友都聚在一起,今朝搭船送行,至千住弃舟登陆。想着前程三千里,心中充满悲哀。在短暂的人生的相别路口,流下了离别之泪。
春去也,
鸟啼,鱼的眼里浮着泪花。
已咏出旅行中的第一首俳句,可是尽朝着去路而彳亍不前。亲友们排列在途中,将直到看不见我的背影为止而为我送行呢!
虽说要去的地方还很遥远,而又发病,真感到沮丧,但是由于早已抛却红尘,怀着人生无常的观念,在偏僻之地旅行,若死于路途也是天命,这样一想,到多少恢复了一些气力。自由自在地步行着之间,越过了伊达的大木户。再过镫折、白石两城,到笠岛郡,向人询问藤中将实方[12]的墓在哪里。据告,从此处远望可以看到右面山麓下的村子,叫作蓑轮、笠岛的正是。道祖神的神社、作为纪念物的芒草至今还留在那里呢!这些天来降着梅雨,道路极坏,加之身体疲乏,只好远远地瞭望一下就走过去了。
想到蓑轮、笠岛的蓑和笠,都同梅雨时节相关:
笠岛在何处,
五月道路泥泞。
(张香山 译)
【注释】
[1]选自《外国散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奥州小道:日本南北朝时代(1333—1392)是指多贺国首府到盐釜的道路;战国时代(1467—1568)则指从仙台到松岛道路上的岩切这一带。
[2]古人:指古时诗人,中国的杜甫、李白,日本的西行、宗祗。
[3]江:指江户(今东京)隅田川。
[4]白川关:允恭天皇(据推测在公元前4世纪中叶到5世纪初)时建造,到江户时代(1603—1867)已成为荒废的古关。
[5]道祖神:在路上守护行人的神。
[6]三里:针灸穴位,灸后使行走轻快。
[7]杉风;姓杉山,为芭庵门人。
[8]遇人:每年3月3日女儿节时把着古装的偶人,从箱中取出,陈列在坛上。
[9]草庵:指芭蕉所居住的芭蕉庵。
[10]第一面8句:书写俳谐连句的诗帖,通常折叠成几面。如连句在50句以上,则第一面一般抄录8句,称第一面8句。文中的俳句,是第一面8句中的第一句,称发句。
[11]三月:系阴历。以下文中所有月份,都是阴历。
[12]藤中将实方:近卫中将藤原实方(藤原简称藤),平安朝歌人。传说因在笠岛道祖神社前未下马而过,以致坠马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