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弥尔顿《论出版自由二则》[1](1 / 1)

外国文学 张景华 699 字 2天前

(参见本书第一章“诗歌部分”弥尔顿简介)

出版检查之弊

如果我们想依靠对出版的管制,以达到淳正风尚的目的,那我们便必须管制一切消遣娱乐,管制一切人们赏心悦目的事物。除端肃质朴者外,一切音乐都不必听,一切歌曲都不编不唱。同样舞蹈也必设官检查,除经获准,确属纯正者外,其余一切姿势动作俱不得用以授徒;此节柏拉图书中本早有规定。但要想对家家户户的古琴、提琴、吉他逐一进行检查,此事确乎非动用20个以上检查官莫办;这些乐器当然都不能任其随便絮叨,而只准道其所应道。但是那些寝室之内低吟着的绵绵软语般的小调恋歌又应由谁去制止?还有窗前窗下、阳台露台也都不应漏掉;还有坊间出售的种种装有危险封皮的坏书;这些又由谁去禁绝?20个检查官敷用吗?村里面自也不应乏人光顾,好去查询一下那里的风笛与三弦都宣讲了些什么,再则都市中每个乐师所弹奏的歌谣、音阶等等,也都属在查之例,因为这些便是一般人的《理想乡》[2]与蒙特梅耶[3]……脱离现实世界而遁入到那些碍难施行的“大西岛”[4]或“乌托邦”[5]式的政体中去,决不会对我们的现状有所补益;想要有所补益,就应当在这个充满邪恶的浊世中,在这个上帝为我们所安排的无可逃避的环境中,更聪明地去进行立法。

言论自由之利

正像在躯体方面,当一个人的血液活鲜,各个基本器官与心智官能中的元气精液纯洁健旺,而这些官能又复于其机敏活泼的运用中恣骋其心智的巧慧的时候,往往可以说明这个躯体的状况与组织异常良好那样,同理,当一外民族心情欢快,意气欣欣,非但能绰有余裕地去保障其自身的自由与安全,且能以余力兼及种种坚实而崇高的争论与发明的时候,这也向我们表明了它没有倒退,没有陷入一蹶不振的地步,而是脱掉了衰朽腐败的陈皱表皮,经历了阵痛而重获青春,从此步入足以垂懿范于今兹的真理与盛德的光辉坦途。我觉得,我在自己的心中仿佛瞥见了一个崇高而勇武的国家,好像一个强有力者那样,正从其沉酣之中振身而起,风鬓凛然。我觉得,我仿佛瞥见它是一头苍鹰,正在振脱着它幼时的健翮,它那目不稍瞬的双眼因睁对中午的炎阳而被燃得火红,继而将它的久被欺诳的目光疾扫而下,俯瞰**漾着天上光辉的清泉本身,而这时无数怯懦群居的小鸟[6],还有那些性喜昏暗时分的鸟类,却正在一片鼓噪,上下翻飞,对苍鹰的行径诧怪不已;而众鸟的这种恶毒的叽叽喳喳将预示着未来一年的派派系系。

(高健 译)

【注释】

[1]选自《外国散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本篇各节均出自作者于1644年出版的一部以演说形式著成的小册子,题为《论出版自由》。文中的小标题是译者加的。

[2]《理想乡》:为英国诗人菲利普·锡德尼于1580年以古希腊传说中的理想乡为背景所写的一本田园浪漫故事,文笔华美,富于幻想,书出后风行一时。这里指《理想乡》这类书。

[3]蒙特梅耶:指蒙特梅耶所写的那类书籍。蒙特梅耶为葡萄牙诗人与作家,约生活于1521—1561年,代表作为《多情的黛亚娜》,曾被译为欧洲许多文字。

[4] “大西岛”:即《新大西岛》,培根所著的一本带些小说性质的理想国著作,未完。

[5] “乌托邦”:英国莫尔1516年所写《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的简称,是虚构的理想社会。

[6]无数怯懦群居的小鸟:指当时议会中反对言论自由的保守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