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芸 王学文
一、儿童教育的问题与困境
(一)儿童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1.当今学校教育价值导向的误区
在目前市场经济和应试教育的历史惯性的推动下,在以高考为指挥棒的方向导引下,在以多数效应为主流文化存在的共同作用机制下,“读书做官”“拜金主义”思想像一只无形的手,控制着学校的课程文化,潜移默化地消解着学生们,特别是儿童们的社会理想以及人生理想,进而又成长并循环到这个迫切需要变化需要更新的社会之中。
2.当今家庭教育期望值的误区
各种打着为孩子们未来发展为幌子的口号,特别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引得一时间群情激昂;各种以关心、同情,甚至关爱的名义,让家长们从一开始就跋涉在“考名校,争第一”的途中;各种媒体宣传舆论,也把压力施加到了孩子们本该快乐的童年体验之中。而“望子成龙”“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等传统意识形态,在夹生的“自由、平等”等舶来观念的冲击下,在独生子女政策的心理威慑下,生出了当代儿童“小皇帝”“小少爷”“小奴才”“应试机器”等各种多重病态人格的怪胎,表现出厌学、自闭、逆反、冷漠等各种适得其反、让人纠心的问题。
3.当今儿童人格教育的危机
当今儿童的世界,是个分裂的世界:一方面,他们生活在和平年代、网络世界、消费社会中,获得物质享受的品类和机会,丰富而容易,另一方面,他们被迫承受市场经济、应试竞争下的学习与生存压力;在获得信息与知识的通道上,依赖书本、传统媒体的概率少了,依赖网络与新媒体的概率大了;通过动手、在现实生活中直接接触体验的机会少了,通过网络从虚拟世界中获得的东西多了。
由此,当今儿童的人格心理多表现为:享乐主义、虚无主义、幻想、妄想、懒惰、畏难、娇弱……
(二)儿童教育问题溯源
我们将问题聚焦于儿童的人格品质培养上,表现在游戏与学习的划界,自由与规矩的平衡,以及爱的程度与方式。
成因大致可归纳为三点:
第一是观念问题,大家对于儿童教育究竟应该怎么做,尚没有形成统一科学的认识。这说到底是对儿童没有足够的重视。常见的一个例子如把儿童教育的前端部分命名为“学前教育”。
第二是从事儿童教育的人员结构与层次还不够合理。明显的例证就是该领域还没有出现一批知名的研究学者或公认的实践大家,目前理论上还停留在表面化低层次的拿来主义,而实践上可以视作百花齐放或者叫各自为战。直接从业人员素质远未达到应有的水平,尤以初始阶段的保育为主。
第三是责任与权力匹配问题。最明显的体现就是从业人员的责任、地位、待遇的不匹配。同时因此而出现了逆向淘汰,造成人才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