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学校:要革自己的命(1 / 1)

2014年4月,天津市教育委员会(以下简称“市教委”)正式启动慕课建设。经学校自愿申报,市教委组织专家组评审遴选,确定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城建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商业大学、天津医科大学8所高校为首批慕课教学试点单位。

天津市的慕课建设有三个特点。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建立健全推进和保障机制,为慕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市教委不断增强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坚定性,将慕课建设作为深化本市普通高校本科教学改革、提升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积极引导各试点高校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做好整体规划与设计,加快建设与完善运行条件,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与制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全市普通高校本科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将慕课与翻转课堂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优秀的授课资源、方便灵活的学习机会与广阔的学习空间。同时,市教委将慕课教学试点高校列入“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计划”,慕课教学试点高校可向市教委申请重点立项,凡批准主持重点项目的高校均可获得市教委的专项经费支持,用于各试点高校的慕课研究和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在市教委的领导下,8所首批慕课教学试点学校以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全力以赴投入慕课建设。他们按照市教委的要求,建立了各具特色的慕课教学保障机制,提升了教育教学水平,收获了运用现代技术的宝贵经验。

二是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积极探索慕课发展的新模式。各试点高校按照市教委对慕课教学工作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研究、学习、借鉴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大学的慕课,积极开展慕课教学试点工作。

天津理工大学在制度建设、激励政策、硬件保障、技术支持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该校出台了基于慕课教学形式的课程考核评价标准和课程建设方案,从教师、课程和学生三个方面立项,激励广大教师和学生了解、体验和参与慕课。该校以点带面,全面推动网络开放课程与慕课建设,实现了全校自上而下的广泛参与。学校建设了课程平台网站,约100名教师参加了培训,近1200名教师浏览查看,已有91名教师注册,正在建课的教师有30多名。

天津工业大学成立了慕课教学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咨询专家小组,明确了工作内容及分工,还为每门慕课建设和运行提供了不少于10万元的专项经费,依据课程的建设成效和教学效果给予相应奖励。学校鼓励学院支持慕课建设,制定激励政策,引导教师积极参与精品慕课的培育、建设和使用,以教改立项的形式支持慕课课程建设,教学工作量按1.3~1.5倍计算。学校还制定了基于慕课教学的学生选课、成绩考核和学分认定的教学运行管理办法以及慕课课程教学团队管理办法等。

天津城建大学的慕课制作调动多种教学手段,混合使用视频、课件、案例、延展阅读,变单一被动的课程模式为多种方式主动学习,变灌输式传统教学方法为交流与分享相结合,并开放共享资源,吸引了大量参与者,实现了有深度且无所不在的教学互动和情感连通。该校的课程教学具有碎片化和游戏化的特征,大多数课程只有10分钟左右,并采用机器判分和学生互评的游戏化方式,吸引学生完成课程作业,以人性化的学习服务系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潜能。

天津医科大学以一门市级慕课为引领,带动了25门校级慕课建设,激发了师生投身慕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是市教委加强指导、推动和督促检查,确保高质量高水平建设慕课。围绕慕课建设,市教委通过多种形式培训高校干部教师,邀请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国家开放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少刚、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陈丽、清华大学教授程建钢等慕课研究的专家来津,以“慕课,在线教育与教育改革”为主题做学术报告,并开展相关研讨等。市教委还专门成立专家组,深入慕课教学试点高校,对有关工作进行具体指导、推动和督促检查,确保慕课建设的质量,并开展相关研讨。各试点高校承担慕课教学的教师加班加点地备课、录课,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也使慕课日趋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