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台湾大学吕世浩老师的慕课课程《中国古代历史与人物——秦始皇》登陆Coursera,成为华语世界首批尝试慕课的老师之一。他教授的《中国古代历史与人物——秦始皇》与《史记》引起了学生们尤其是大陆学生们的强烈反响。曾修习过吕世浩老师《中国古代历史与人物——秦始皇》课程的同学,都被吕老师独到的见解、精确的分析与风趣幽默的教学魅力所吸引。吕世浩老师首次在Coursera开设中文文史课程,就缔造36000修课人数的佳绩,网络上更是佳评如潮。
(一)怀揣教育民主之初心
吕世浩老师之所以参与慕课教学,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是台湾大学校方的支持和叶丙成执行长的热情邀请。怀揣教育理想的叶丙成希望能够改变现在的教育,因此努力在台湾大学推动慕课教学,台湾大学很多教师参与慕课,都是被他的热情和理想所打动。
二是吕老师本身对慕课促进教育民主抱有极大信心。按他的原话就是,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都是人才,却因为家庭或经济条件的限制,无法接受更好的教育,这是不公平的。现在慕课可以用较为低廉的成本,让他们看见世界一流大学的教育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让他们有机会获得一流大学的课程与知识,这是一件对的事情。既然是对的事情,有能力的教师就应该去做,这是慕课教育最打动人的地方。
三是吕老师同时认为大学教育已经到了需要改变的时候。现代教育是为弥补工业革命以后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力缺乏所设计的教育,它的核心精神就是要训练“工匠”。可是人文学科的目的并非如此,人文学科是为了培养“全人”,探索“人之所以为人”的道理。所以,吕老师一直想针对大学生开设一门历史的入门课,打破原本用背诵来学习历史的方式,引进中国古代精英学习历史的方法,让学生们真正了解学习历史的乐趣和价值到底在哪里。
(二)用思辨的思维看历史
吕世浩老师的《中国古代历史与人物——秦始皇》这门课程虽然是第一门中文文史课程,但课上讲的都是非常传统的中国传统史学内容,完全用传统的文化方式来讲,而尽量不用西方的知识体系来讲。吕老师希望学习者用思辨的方式来学习历史,而不是用背诵的方式来学习。在思辨之前要审问,所以课程属于问题导向型的课程,把问题一个个给大家,在大家思考的同时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吕老师的看法不是答案,只是给大家的一个参考。所以第一节课为学历史有什么用,之后的课程都是来验证学历史的用处。武汉某高校社科处的领导在看完吕老师的第一节课后如此说道:“虽然只有短短十多分钟,但吕老师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非常强调思辨,表示任何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这种思想是对传统教学理念的一种冲击,值得深思。”
(三)用创造力来看评估
吕老师的历史课程设计作业的目的在于推动学生对历史产生兴趣,使学生主动探索与学习,慢慢引导学生创新与研发,使历史对学生有所帮助,对学生的生命有用。吕老师的作业大部分需要学生自己创新。
网上有学习者如此分享自己修读吕老师历史课的心得:“吕老师上课教的内容,真正有用,是经世致用的学问。用吕祖谦和左宗棠的方法,教给我们如何真正通过读书来提升自己,还引用张良的故事。正如吕老师课上所讲,有提出问题的衰世之学,也有既能提出问题又能解决问题的盛世之学。吕老师,就如盛世之学一样,提出问题,带领我们解决问题。以秦始皇迎回太后,来看出秦始皇的野心、抱负以及隐忍。领悟历史发展大势之余,也对人性本身发生深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