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一般家庭条件也较差,买书较少。而所在学校,又因缺乏资金等多种原因,不能建立一个满足学生需要的图书室,也没有开设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受到限制,达不到预期效果。留守学生因受家庭影响,也没有养成一种在家阅读的习惯,好多学生看书的积极性不高。虽然老师也强调他们要多看课外书,但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囫囵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案例中的小辉,一有时间,就跑到外面玩耍,几乎没有坐下来读书的时间,家里因为经济原因,甚至找不到一本供他阅读的课外书,孩子在家里过着单调、沉闷的生活。而能够给城里孩子带来精神愉悦的读书生活,似乎离小辉这样的留守儿童很遥远。
资料链接
名人说读书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美国天文学家)
◎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巴罗——英国数学家)
◎养成阅读的习惯等于为自己筑起一个避难所,几乎可以避免生命中所有的灾难。(毛姆——英国文学家)
◎读书对于我来说是驱散生活中不愉快的最好手段。没有一种苦恼是读书所不能驱散的。(孟德斯鸠——法国思想家)
◎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融化。(雨果——法国文学家)
◎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无限广阔的海洋。(凯勒——瑞士文学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中国书法家)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
◎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余秋雨——中国作家)
1.设立一个小小的图书角
培养留守儿童的课外阅读习惯,首先要有图书。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为留守儿童搜集图书,如在与留守儿童家长交流时,可以建议留守儿童家长,从城里给孩子买几本书回家,好过给孩子买玩具和衣服。通过学校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联系,为孩子每年能添置一些课外读物,还可以通过网络等途径,与城市学校建立联系,搜集城市孩子们看过的书籍,让他们捐赠给留守儿童。
2.榜样激励,激发留守儿童阅读的兴趣和毅力
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人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例如,列宁狱中读书的故事、陈毅将军看书时竟把墨水当糖蘸着吃的故事、牛顿读书的故事。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所作为的大人物,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而这些人读书,都不是在安逸的环境中,都是在面临贫穷、挫折时依旧坚持读书,最后有所成就。所以说,磨难有时候也是一笔财富,是锻炼坚强意志,促进心灵丰富的基石,战胜了困难,也成就了自己。
资料链接名人读书小故事
世界上许多著名科学家的家境是清贫的,他们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都遇到过很多困苦。牛顿就是一个例子。牛顿出生前不久,他的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在他两岁那年改嫁,十四岁的时候,他的继父不幸故去了,母亲回到家乡,牛顿被迫休学回家,帮助母亲种田过日子,母亲想培养他独立谋生,要他经营农产品的买卖。每天一早,他都跟一个老仆人到十几里外的大镇子去做买卖。牛顿把一切事务都交托老仆人经办,自己却偷偷跑到一个地方去读书。后来,牛顿索性不去镇里经商了,仅嘱咐老仆人独去,但又怕家里人发觉,于是他每天便与老仆人一同出去,到半路停下,在一个篱笆下读书。每当下午老仆人归来时,再一同回家。一天,他正在篱笆下兴致勃勃地读书,赶巧被过路的舅舅看见。舅舅一看这个情景,很是生气,大声责骂他不务正业,还把牛顿的书抢了过来。但抢过来一看,发现是数学书,上面还画着种种记号,舅舅很是感动,一把抱住牛顿,激动地说:“孩子,就按你的志向发展吧,你的正道应该是读书。”
回到家里,舅舅劝说牛顿的母亲,让牛顿弃商就学,最终成就了著名的科学家。
3.通过讲故事和朗读书中精彩章节的办法来吸引学生阅读
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孩子。教师可以利用孩子的这一天性,通过讲故事、朗诵等方式,引导孩子进入书中故事的世界,这个世界或者惊险,或者令人感动。当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的时候,教师停住,引导孩子自己阅读书中的故事,进入更加美妙的世界。比如给孩子讲历史故事,推荐他们读《上下五千年》《史记》;给他们讲狐狸和乌鸦的故事,读《伊索寓言》《格林童话》,吸引他们自己主动阅读这些图书。给他们讲刘关张桃园结义,推荐他们读《三国演义》等。但一定要注意读书要循序渐进,给学生推荐的书目,要符合孩子的认知水平和口味,孩子才会对书籍感兴趣。教师还可建议家长,如孩子的监护人有条件的话,在孩子睡前朗读图书的做法,也是很好的方法。
4.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使留守儿童会读,读有所获
课外故事书,以其故事性、文学性等吸引学生的兴趣,但是对于一些科学性的书籍,则需要通过知识带给学生收获的愉悦来吸引学生。因此,让学生学会阅读,如有声与无声结合,鼓励示范性朗读、示例性阅读等。除此之外,掌握阅读的方法非常重要。它不仅能够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获得知识,而且在课内的学习中提高效率。正面推荐几种阅读方法。
(1)边读边写读书法
古人言,不动笔墨莫翻书,主张在读书的过程中,一边阅读,一边动手做好读书笔记。或圈一圈,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或画一画,画出文中妙句;或写一写,写出文中的美言佳句,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等。
(2)“记账本”读书法
记账读书法,就是把读过的每一本书,像家庭记账一样,一本一本记下来,记下读书的日期、书名、读书的字数,甚至读书的简单感受。闲下来的时候,看看自己的阅读账本,有一种收获的满足。那是自己人生的一笔精神财富。这种“读书记账本”,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勤奋读书,同时可以带给学生读书的快慰,同时,还可以记下自己读书成长的轨迹。
(3)五遍读书法
这种读书法可以用来阅读课内的书籍。第一遍,上课前对老师要讲的内容预习一遍,粗略地阅读,了解大致要讲的内容,记住可能会有疑惑的地方。第二遍,上课后,把老师讲过的内容复习一遍,认真仔细地阅读,边读边问自己,边思考书的内容,对一些概念和原理加深理解。第三遍,当书上的每一章都讲完后,从头至尾自己阅读,对定义、概念加深记忆,对一些定理可以边读边进行推理。第四遍,当一本书全讲完后,把整本书再读一遍,列个表,将各章的知识进行汇总和整理,并找出之间的关系,对全书内容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第五遍,考试时,花一些时间,把书粗略地读一遍,看看其中概念性的东西,与笔记相配合,主要看重点和难点。
(4)PQRST五步读书法
一是预读(Preview),首先阅读各类标题、结论和文章中的参考题,并尽量把此书与以前看过的书联系起来;二是提问(Question),自己问自己,此书的重点是什么,各章各节的重点是什么;三是通读(Read),认真、迅速地通读全书,查找主要观点,在书上或者在笔记上写下重点内容;四是陈述(State),回答开始阅读时提出的问题,看看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五是考查(Test),检查自己对所读内容的掌握情况,看着目录或者章节的题目,看看自己能够掌握多少,以考查自己的收获。
5.开展读书活动,展示读书收获
教师可以定期举办读书汇报会,如利用早晨活动的时间,让学生交流所摘录的好词妙句;举办班级赛诗会,促使学生朗诵优美的诗歌;评选“故事大王”,让学生把看到的故事讲给大家听;进行摘抄本展评,促使学生边读边写。在活动中,给每一个积极参与的学生颁发证书或者奖品,让学生体验到读书的喜悦,激发学生爱读书的情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猎取知识,在博览群书中采集各种类型的信息材料,使学生逐渐把读书作为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读书兴趣的培养,教师给家长哪些建议?
提供一份好书的目录或清单。
父母回家的时候,不必购买过多的衣服和玩具,一定要多给孩子买书,一本好书就是一个精彩的世界,会为孩子开启美好未来的大门。
每个月给孩子寄一本课外书,让孩子读后写个笔记,摘录好句子,写感想,通过信件寄给父母。
在家的时候,多给孩子读读书,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最喜欢听书。孩子听过的书,常常能激起其独立阅读的兴趣。
打电话或者写信的时候,与孩子交流一下他读过的书,或者介绍一下您读过的书。
以上呈现了解决留守儿童学习问题的几个简单策略,这些策略的实现,取决于学校和教师的正确引导。这些策略只是一般的解决方法,面对每一个孩子的特殊问题,还需要教师将这些策略进行整合,尤其是与其他问题的策略,如与心理问题的解决策略相结合,发挥各种方法的合力作用,共同促进孩子的学习进步。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社会城市化进程中的产物,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随着城乡一体化程度的提高,也随着广大教育工作者对这一群体的特别关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相信留守儿童的教育环境会越来越美好。
[1] 小辉系研究小组调研的贵州省某小学校5年级的学生,文中小辉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