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一 激发学习动机,增强学习兴趣(1 / 1)

资料链接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学习动机指的是学习活动的推动力,又称“学习的动力”。它并不是某种单一的结构。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各种不同的动力因素组成的整个系统所引起的。其心理因素包括:学习的需要,对学习的必要性的认识及信念;学习兴趣、爱好或习惯等。从事学习活动,除要有学习的需要外,还要有满足这种需要的学习目标。由于学习目标指引着学习的方向,可把它称为学习的诱因。学习目标同学生的需要一起,成为学习动机的重要构成因素。

摘自:百度百科

有些留守儿童不太喜欢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习动机的缺乏。父母对孩子的鼓励与期望,常常通过言行举止传递给孩子,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能够激发起学生较强烈的学习动机,使其具有努力向上的心态。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他们能不能产生学习的动机,能不能自主产生学习的需要呢?

西方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有多种需要,这些需要是分层次的,处于最底层的是基本的需要,如食、住、爱等,处于较高层次的是人需要有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需要的产生常常遵循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也就是只有满足了低级的需要,才有可能产生高级的需要。

如果学生在爱的世界里,得不到爱,长期处于心理的“饥饿”状态,他们就不可能把精力用于学习。只有学生经常感到被人爱和关心并且有自信,他们才能有强烈的动机去实现较高的目标。

那么,如何才能激发留守儿童的学习动机呢?

1.制定符合留守儿童实际的学习目标

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符合实际水平的学习目标,并帮助学生设计这些目标的学习计划。研究表明,学生之所以没有学习的动力,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学习目标定得太高,超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长期下去,使他们感到无成就感。由于他们害怕失败,进而拒绝努力。因此给学生确定适度的学习目标显得十分重要,因为只有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才能使学生获得成功。他们在成功中建立了自信,就能产生继续努力学习的动机。此外,在最初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要在了解每一个学生方面下功夫,为学生的成功打下基础。

2.给予清楚而及时的反馈

对小学生来说,得到及时的反馈显得极其重要。反馈不仅使学生清楚地知道如何去做,而且又起到了激发动机的作用。如果告诉学生做得对,他们不但知道将来怎么做,还有助于把成功归结于自己的努力。此外,反馈的时间也极为重要,如果这个星期的作业下个星期再给反馈,那么反馈难以发挥作用和动机功能。

3.以教师的赞扬、鼓励弥补家长赞扬和鼓励的缺失

首先,对于孩子所取得的进步和成绩,教师要多给予赞扬和鼓励。有效的表扬和赞扬学生,则需要因人而异。因此,为了发现孩子的优点和取得的进步,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表现机会。比如,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先要提出具体化的适合其能力的目标,然后给予帮助和鼓励。当孩子达到目标后,及时给予表扬,肯定他的努力和进步,并提出更高的目标。

其次,要了解学生对奖励的需求。有的学生看重高的分数,有的学生看重教师的评语,有的学生喜欢小礼物,有的学生喜欢口头表扬,有的学生喜欢被教师拥抱……不同的学生,对奖励的需求不一样,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差异,给予学生最看重的奖励。

最后,要注意表扬和奖励的频率。学生的成长是循序渐进,因此需要经常性的奖励,以便使学生长时间的努力。所以与其在少量的大测验后给予奖励,不如经常在一些小测验后给予奖励更好些。

4.让每一个孩子在班级中担任不同的角色,负一定的责任,让其在班级服务中约束自己

教师可以在班级里给每一个学生安排一个不同的班级管理的角色,如班长、学习委员、卫生委员、课代表、小组长等,并给予具体的任务,在监督别人的过程中,监督好自己。同时,还可以给他们布置学习以外的任务,如值日、画板报、做其他作品等,与同学们一起,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减少孩子在外“流浪”的时间,强化他的学生角色。使其浮躁的心灵,回归到学校的集体生活中。

5.进行情感教育,开展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家长的辛苦,珍惜现在的学习生活,树立长远学习目标及学习动机

由于孩子年龄较小,对于父母外出打工的艰辛无从体会,因此,容易对父母产生误解,导致父母的话听不进去,父母远程教育功能渐弱。为此,学校可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了解家长在外打工的艰辛生活,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体会家长的良苦用心,改善亲子关系。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对家长也一样。只有亲子关系健康,孩子才能听进去远在他乡的父母的话,家长也才能有效发挥其教育的功能。

关于学习动机的培养,教师给家长哪些建议?

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不要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交流的话题还应包括学生的生活、同学关系、家长的所见所闻等。

从家长的角度,提出学习上的要求,这些要求,与学校要求一致,并附以一定的奖励措施。

多给予表扬和鼓励。

除了电话外,建议家长以书信的方式与孩子交流。传统的书信方式,虽然较慢,但是在情感的交流上,更深入,更感人,容易打动孩子,容易让孩子听进去,从而对其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