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二 刻苦勤奋品质的培养(1 / 1)

一、概念解析

刻苦勤奋为什么如此重要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刻苦勤奋的品质是每一个优秀者必须具备的重要品质。成功是辛苦之藤上结出的甜瓜。

所谓刻苦,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而甘愿吃苦,以苦为乐,付出一般人所不愿意付出的辛劳代价。不抱怨艰苦环境和挫折,而是积极克服这种困难,为心中的美好目标而坚持不懈。

所谓勤奋,就是刻苦精神品质的继续发展,也是刻苦品质的行为表现,在学习生活中不懒惰,不懈怠,时间观念强,珍惜时间,有危机感。留守儿童生活和学习条件比较艰苦,这就更需要磨炼自己刻苦勤奋的美德品质,不埋怨,不抱怨,不气馁,在艰苦环境中打造自己强大的道德气场,为人生进步和幸福奠定基础。“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古今涌现出的许多英雄豪杰,都曾有过艰苦的生活环境。留守儿童,一定能成才,他们将来也许是科学家、教育家、经济学家,千万不要小看这个群体。培养留守儿童刻苦勤奋的品质,就是为国家的未来发展储蓄道德正能量和道德正资产。

二、案例分析

为什么幸福女神往往青睐刻苦勤奋的人

石泉县城关镇中心小学学生郑孟伟,男,家住银龙乡向子河村九组,家中生活十分贫穷。为了生计,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年仅十岁的他一个人在家,无人照顾。为了方便他上学,父母就在离学校较近的地方给他租了一间房。从此,他自力更生,自己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他每天很早就起床,梳洗完毕后自己去上学。中午在学校买午饭,下午放学后,他就赶忙回家做饭,通常吃的是米饭、炒土豆片,如此而已。吃完饭还要做作业,收拾屋子。这就是他忙碌的一天,而且每天都是这样。除此之外,他还要抽时间洗自己的脏衣服。就这样,他独自一人生活了两年。面对如此困难的生活,他并没有抱怨苦,相反,这种环境更练就了他独立生活的能力。在一次野炊活动中,他大显身手,为自己所在的小组炒了一桌丰盛的佳肴,同学们对他刮目相看,就连老师也不得不佩服他。当别人夸奖他时,他只是一笑而过。

在生活上,他完全能够照顾好自己;在学习上,他也不甘落后。他的家庭并不富裕,但他很爱读书。每次都把父母寄回家的零用钱节省下来买书。一般来说,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有可能会不务正业,生活在自己的幻想中,没有朋友,甚至有些还会有去“极乐世界”的念头……然而,他却没有这种消极的想法,反而十分快乐。在班里,他的学习成绩优异,是同学们的好榜样。这都是他刻苦努力的结果。父母在身边的孩子,总能得到家长的一些辅导。可是他身边没有一个可以辅导他的人,他只能天天做习题,有时会做到夜里十一点。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成绩得到了很大提高,排到了班级前六名。不仅如此,他的乒乓球球技也很高超,是全校的佼佼者。

由于他自己经历过许多挫折,所以总会热心地帮助别人,谁有困难,他就挺身而出;谁遇到不会做的题,他就会帮忙讲解;谁身体不舒服,他就会第一个送去关心;班上公共设施损坏了,他会悄悄地修理……

他的故事引起了学校的重视。这学期,他住进了学校的留守儿童成长中心。在这里,他有了更多的朋友。在他的影响下,这里的孩子都变得更加坚强了。这就是郑孟伟同学,一个阳光男孩!开朗坚强的性格使他的生活多姿多彩,他快乐地生活学习。“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这就是他的座右铭。我们真诚地祝愿他永远快乐,生活每天都沐浴着七彩霞光。

分析:

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一样,是我国教育的阵痛和难题,短期内几乎是无法消失和解决的。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中,社会的流动性日益增强,流动程度在加深,流动范围在扩大。儿童青少年也被卷入这种流动浪潮中,流动也好,留守也罢,都会遇到伤害和磨难。流动儿童生活、学习环境也许艰苦且不稳定,但因为有父母相伴,就不会害怕。父母的爱是最强大的武器和财富。而留守儿童更值得同情,因为他们在很小的时候,父母往往就不在身边,这是无法弥补的爱的缺失,儿童成为汪洋大海上无助的小船。所以,启动针对留守儿童的社会温暖工程,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工作。目前,我国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虽然在许多方面还不尽如人意,但是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特别是通过农村一线教师的辛勤努力和奉献,涌现出不少留守儿童的典型事迹。

从以上所述的故事中,我们就看到了一个留守儿童——石泉县城关镇中心小学郑孟伟刻苦勤奋的感人事迹。郑孟伟同学因为家中生活十分贫穷,为了生计,他的父母被迫外出打工。年仅10岁的郑孟伟不得不一个人在家,无人照顾,成为留守儿童。面对如此困难的生活,郑孟伟同学没有抱怨和消沉,相反,这种环境更练就了他独立生活的能力。不仅在生活上自立自强,学习上也非常刻苦,成绩优秀。这个案例非常值得深思。磨难和艰苦,会使一些懦弱者、抱怨者、消沉者一事无成,心灰意冷;但却被坚强者、有志者和不懈追求者看作是强大自己的舞台。所以,作为教师,要多多发现这些不甘沉沦的优秀学生,激励他们成为优秀的人才。要有意识树立一些勤奋坚强、积极上进的典型,形成不抱怨、不懈怠的健康教育氛围。

三、教育启示

如何开启留守儿童的善端

没有人喜欢过艰苦的生活,对幸福生活的渴望是人的本能。“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艰苦的环境,往往成就杰出的人物。留守儿童并不是没有希望的一代,他们中蕴藏着未来共和国的栋梁之才。培养留守儿童刻苦勤奋的品质,必须和特定的生活环境、教育环境、学习环境相结合。留守儿童所处的环境都很艰苦,关键在于我们要利用好这种特殊环境,帮助他们把负面资产转变为正面的、积极的资产。

(一)培养留守儿童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他们追求卓越、立志摆脱困境的道德品质

与城市地区的孩子相比,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往往会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父母情感的缺失以及对自己父母情感的渴望,容易使这些孩子感到痛苦、寂寞。生活条件和教育氛围的艰苦,又加大了这种苦难。一些留守儿童会在生活、学习上表现不正常,消沉的居多。老师在积极关爱他们生活和学习的同时,要从树立远大理想开始,唤醒他们沉睡的勇气和活力。实践证明,当儿童青少年有自己的追求目标后,他们就会减少对不幸和艰苦环境的抱怨,更多地选择积极上进的态度。以石泉县城关镇中心小学郑孟伟同学为例,面对如此困难的生活,他并没有觉得苦,相反,在这种环境下更练就了他独立生活的能力。郑孟伟同学之所以如此坚强而积极,与他自己拥有美好梦想密切相连。因为他怀抱优秀的勇气,他把艰苦和困难踩在脚下。老师可以通过身边的榜样即优秀儿童的故事,更好地激发和感染留守儿童。

(二)教师要积极走进留守儿童的情感世界,通过生活关爱和学习指导,缩小与他们情感间的距离

一些留守儿童的情感往往是内向而封闭的,对外界往往会有怀疑、拒绝的态度。在冷漠外表下,其实埋藏着他们渴望被理解、关心和帮助的热切呼唤。教师要通过一些生活细节,来关心他们,唤醒那沉睡的心灵。现在,一些农村学校专门建立了留守儿童成长中心,重点对这些孩子进行帮助。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我们还看到,一些老师被留守儿童亲切地叫为“爸爸”、“妈妈”,这种呼唤,既是一种爱的表达,也是一种信任和感激。

教育策略

多家访留守儿童,把温暖带到留守儿童家里。

家访是非常重要的教育策略,也是教师不可或缺的教育职业品质。忽视家访,将疏远与儿童的心灵距离。

建议: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克服困难,经常对那些问题明显的留守儿童进行家访,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问寒问暖。这种父母般的爱护将使顽石说话,使浪子回头。当然,家访是十分辛苦的。特别是在偏僻的山区,更是一件很困难的工作。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要为教师家访创设必要的条件。

总之,家访是神奇的教育武器,千万不要给丢了。

(三)要善于发现留守儿童生活和学习上的进步,及时强化其闪光点

留守儿童的发展,往往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他们中的不少人要想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往往更困难。对于这些孩子,除了充分尊重以外,教师还要讲究教育艺术,从一些细节和小事中,激发留守儿童的自信、自尊和积极向上的动力。儿童是在表扬中健康成长的,对留守儿童的鼓励和肯定尤其重要。这些脆弱的心灵往往承受不起歧视、委屈和怀疑,他们渴望成功和被肯定。老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逐渐放大这些优点。还可以让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优点和进步,营造教室里积极向上的氛围。只要具有这种肯定而积极的教育环境,留守儿童就会像郑孟伟同学一样,不仅不抱怨生活的艰辛,还会坚定刻苦勤奋、自立自强的品质。

四、问题解决

按时到校

不要长时间看电视

当留守儿童懒惰懈怠、贪图享乐时,教师应该怎么办

(一)晓之以理

真理的力量是最强大的。对留守儿童进行深刻的说理教育,是促其积极转变的关键。有一个感人的动物故事——母虎如何抚养幼虎。开始时,它出去捕食回来,把最嫩的肉用爪子撕成碎片,喂给幼虎吃;后来,它捕食回来,自己把肉吃掉,把剩下的肉骨头扔给幼虎;再后来,它捕食回来,自己把肉吃掉,把骨头扔掉,幼虎上前要吃,它就冲着它怒吼一声,伸出爪子阻挡它,不让它吃。这样过了好几天,幼虎饿得实在受不了了,就会离开母亲,自己出去找食吃。开始,幼虎走了几步回过头来,母虎就冲它怒吼,扬起尖利的前爪,幼虎又转过头去往前走。这样反复几次,直到幼虎真正离开。以后,它们再也不相见。这种“残忍”的爱,逼幼虎长大。留守儿童应该具有虎一样的坚强和勇气,不能自暴自弃。

(二)动之以情

对留守儿童还要动之以情。这些孩子感情往往处于“饥渴”状态,对友好情感会很容易接纳,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个特点,珍惜孩子的信任。严格要求留守儿童,也许更加有效。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家族就给我们树立了典范。洛克菲勒家族有五个儿子,一个朋友曾这样警告他,“任何人有你的钱财和五个儿子,就有权利去尽情享受”。然而这个家族没有享受过任何超级富人的待遇,没有游泳池,没有网球场,没有棒球场。在洛克菲勒庄园,男孩们穿着同雇工儿子一样的普通游戏服装,玩着自行设计的种种游戏。关怀但并不溺爱,先教育他们做好人,这是洛克菲勒家族教育子女的一个特点。每星期六早餐之后,五个孩子一个一个排队走进父亲的办公室,从童年时代起到离家上大学,每个人都用这种方式取得一周的零花钱。有趣的是,每个孩子在领到津贴时还得到一个小账本,用来记怎样处理钱。津贴的数目总比需要的少,而且无法索取,于是未来的富豪们开始做家务事挣钱;逮到走廊上的苍蝇每一百只十美分,捉住阁楼上的耗子每只五美分,背柴火、垛柴火和拔草每小时若干,等等。纳尔逊和劳伦斯,当一个九岁、一个七岁的时候就取得了擦全家皮鞋的特许权,皮鞋每双五美分,长统靴每双十美分。家中仆佣成群,但孩子们从小要学会生活自理。父亲带头补衣服给他们看,教他们怎样折叠衣服和整理旅行箱,还安排一个管家教男孩们当厨子。在这种严格要求之下,五个子女中没有一个成为败家子,不仅接下了他的班,还发展了洛克菲勒家族的事业。我们要教育留守儿童,艰苦的环境不会吓倒英雄,只会使懦夫胆寒。

(三)讲究教育艺术

面对留守儿童,教师必须要充满教育智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教师利用自己的智慧,过多地强调孩子们的无知,在他们身上显示作为教师的某种优势,这将是一件十分有害的事。教师的智慧就在于给学生以知识的启迪,引发他们对知识的惊奇感,并照亮他们寻求知识的道路。教师的智慧是“炼”出来的。教育无小事,细致之处见真章。知学生、抓时机、讲方法、多总结,每位教师都是在不辞辛苦地千淘万滤之中才慢慢地炼出睿智的“真金”。并不是每个人生来就可当老师,也不是每种性格都适合当老师。只有经历了教师行业中大大小小的事情,走过了风风雨雨的历程,才能最终成为“浪花淘尽的英雄”。留守儿童教育是一块磨刀石,从事留守儿童教育的老师将成为令人尊敬的匠才!

(四)宽严适度

面对留守儿童的懒惰懈怠、贪图享乐等不良倾向,教师必须采取果断而坚决的态度。该宽时则尽量理解包容,该严厉时必须坚持原则,决不迁就。鲜明的态度往往会把孩子从误区里解救出来。为此,教师需要沉着冷静、果断处理。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父母的亲情,他们的心理十分脆弱且敏感,所以当他们自暴自弃时,老师切忌冲动、感情用事。这时,老师要认真进行思考,该“热处理的”须趁热打铁,要“冷处理的”则暂时冷冻。一定要掌握好分寸、谨慎行事。面对问题学生,有进有退、有分寸感,区别对待,根据当事人的个性、年龄特征等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不马虎从事、千篇一律。特别是当性格内向的留守儿童出现问题时,要正面疏导、个别谈话;对逆反心理严重的学生,要心平气和,循循善诱,防止抵触情绪;对品质问题,要切实把问题弄清楚,严格教育。避免强硬做法,学会冷处理。在多数情况下,冷处理能够缓解矛盾,缓和情绪。要给学生留点余地,必要时还要给学生一个台阶下。切忌采取报复行为或强硬手段,或凭一时之怒气随意处置,这样只会使矛盾“升温”。不要急于求成,要学会等一等,看一看,以利于留守儿童进行自我教育。

资料链接

刻苦勤奋品质所包含的三个核心元素

——优秀、勤奋和坚韧

1.优秀

优秀,即尽你最大努力,对所有工作和人际关系都给予细心的关注。优秀是为达到崇高的目标而付出的努力,是对完美的追求。种子的完美在于开花结果,当你优秀时,你的天赋必将结出丰硕的果实。优秀是成功之钥。

☆如何做到优秀

(1)无论做什么都竭尽全力;

(2)全力以赴维系人际关系;

(3)设立崇高且实际的目标;

(4)预先计划并且努力练习;

(5)不无所谓地争取做每件事情;

(6)发展自己的天赋。

☆善于自我勉励

(1)我全力以赴学习;

(2)我为他人全心付出;

(3)我敢于设定崇高的目标;

(4)我要在所有事情上选择优秀。

2.勤奋

勤奋是努力工作并尽全力做到最好,一步一步认真做事,勤奋帮助你优秀、热情地完成任务,勤奋引领我们达到成功。

☆如何做到勤奋

(1)关注你所做的事;

(2)一步一步做事;

(3)练习做到优秀;

(4)做任何事都竭尽全力;

(5)努力工作;

(6)不放弃。

☆善于自我勉励

(1)我是勤奋的;

(2)我努力工作;

(3)我认真做事;

(4)别人信任我能做好工作。

3.坚韧

坚韧是坚定与坚持,不论多久你都能信守承诺并克服重重障碍,当你坚韧时就不会放弃,你会勇往直前,像一艘坚固的船在暴风中航行,你不会被击倒或吹离航道,你只会乘风破浪。

☆如何做到坚韧

(1)有智慧地选择你的承诺;

(2)设定目标并坚持到底;

(3)调整你的速度,并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4)不因怀疑或考验而偏离你的航线;

(5)支持你的朋友和所爱的人。

☆经常自我勉励

(1)我是坚韧的;

(2)我有始有终;

(3)我对选择去做的事保持稳定的步伐;

(4)我忠诚并守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