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四 建立班级档案以及学生成长档案,开展学生个案研究(1 / 1)

留守儿童较多的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建立留守儿童班级档案以及个案成长记录档案,建立班级档案与学生个案成长档案的目的是辅助教师积极开展学生心理问题研究,记录、观察留守儿童群体及个体心理发展状况,研究干预措施及成效。

一、留守儿童班级档案,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班级留守儿童信息表。包括人数、性别、年龄、父母离开孩子的时间。

2.班级留守儿童学习状况分析。

3.班级留守儿童性格特征分析。

4.教师采取的干预措施。

5.干预措施的成效。

班级档案

二、留守儿童个案成长记录档案,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学生个人基本情况信息表。可以包括性别、年级、年龄、住址等。

2.学生家庭基本情况表。可以包括父母打工城市、联系方式、目前监护人情况等。

3.父母对孩子的寄语。

4.班主任对孩子的寄语。

5.学生个人作品。可以是绘画、作文、随笔、手工作品等。

个人档案

6.学生个人获奖记录。

7.学生个人的苦恼与需要得到的帮助。

8.老师对学生的观察。

9.学生目前需要得到的帮助,采取的措施与效果。

资料链接

名人教子方法

鲁迅先生善于启迪童心,利用童心教子,爱儿子而不溺爱儿子。

鲁迅反对打孩子。他认为打孩子只能使其皮肉受苦,而且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父母与孩子的感情疏远,甚至造成逆反心理,产生对立情绪,对孩子的成功不利。

当儿子周海婴太顽皮不听话时,他是怎样教育儿子的呢?他采取童心教子的方法,爱儿子而不溺爱儿子,先以装样子吓,接着把自己摆在与儿子同等的位置上,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儿子,通过说理的方法使儿子明理、改过。儿子犯错时,鲁迅只是用报纸卷个筒举起来,看上去好严肃。海婴立即喊:“爸爸,下回不敢了!”鲁迅也就笑了。这时海婴就小大人似的说:“我做爸爸时绝不打儿子。”鲁迅又笑了,对海婴说:“主要还是要讲道理的。”小海婴点了点头。

来自一线教师的成功案例

案例1

杨同学,2008年转入我校。进入一个新的班级时,很是陌生。杨同学天生内向,不善言谈,皮肤偏黑,班里同学给她起了外号“非洲”。当课堂上被提问发言时,其他学生有时会嘘声一片,原本内向的孩子,变得更加内向,在课堂上变得更加沉默寡言,不再参与学校活动,回家路上也是独来独往,成绩也一度下滑。因此我们几位老师决定帮助她,通过对她的了解,我们发现她特别喜爱乐器,爱唱歌。所以我们鼓励她参加学校的民乐班,没想到她学得很认真,受到音乐老师的表扬之后,学得更加投入。记得有一次上课,我想找一个同学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许多同学都挥挥手低下了头,于是我就借此机会,叫杨同学给大家唱一首歌,杨同学很是难为情,我就示意鼓励,杨同学硬着头皮唱完了歌,我再看大家的表情,都惊呆了,没想到杨同学有这么好的歌喉。惊呆片刻之后,我带着大家鼓掌。班里同学对她也刮目相看。此后,每到班里出节目的时候,大家首先想到的人会是她,大家跟她的距离也越来越近,回家也是结伴而行,她又重新找回自信,学习成绩也不断进步。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每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走路,这就是说让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实践也证明,体验成功是培养自信的最好方法,当孩子取得成功后,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因而产生的自信心是向新的目标、新的成绩前进的新动力。(摘自《用爱来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密云郭志峰)

案例2

吴同学,15岁,父母离异,随母亲生活。他性格内向,自制力不强,多次触犯校纪校规,学习态度极不端正,成绩不及格。

据同学们反映,吴同学的人际关系不好,很不合群,对集体生活漠不关心,把老师的话当作耳边风,各方面都表现得非常随意。

改善家庭教育环境:通过家访,指导家长阅读一些教育孩子的书籍,提高自身教育水平。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环境,和孩子交朋友,多鼓励、表扬,少批评、责骂,合理对待孩子的需求,不挫伤他的自尊心,尊重他,信任他。抽时间带孩子到大自然去呼吸新鲜空气,为孩子安排有意义的生日庆祝会,设计各种温馨的家庭活动,利用亲情来感化他,慢慢地消除他的对立情绪。

春风化雨,坚持疏导教育:要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采取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当他犯错误时,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点他的名字,而是在与他单独交谈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帮助他。为了更有效地与他进行“交心”,发展师生间心理上的“相知”关系,缓解其“孤独心理”负荷,建立师生间教育信任的心理基础。我开展了一星期一次的“交心”活动。我首先采取主动,找他单独谈心,“任何一个人没有天生的好坏之分,你在我面前,就像一张白纸,你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老师证明。希望你展现在我面前的是一个全新的自我。”他开始向我接近,由相识到相知,彼此信任,建立了较为巩固的师生情感。

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挥其作用。帮助吴同学积极评价、认可自己,在扬长避短中学会自尊,在不断进步中树立信心。在组织参加校运动会时,由于他身材高大,便安排他参加了跑步、跳远两项比赛,经过赛前训练,赛时指点,在我和同学们的助威声中,他不负众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班级立下汗马功劳。我通过集体生活中的积极关注,帮助他走出自我“冷漠心理”的误区,发展他与其他同学之间的合作及情谊,提高他对自我成长的关注热情。另外,利用他在数理化方面的优势成立一个帮困组,让他担任组长,使他把大部分心思转移到他爱好、感兴趣的事情上来。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经过一学年的心理疏导和教育帮助,吴同学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心理上,由“孤独自弃”变为“乐观进取”;在行为上,由“我行我素、自由放纵”变为“尊师守纪,关心集体”;在学习上,更有可喜的变化,顺利地考取了高中。

(摘自《个别生的转化》密云马淑桂)

关于健康心理的培养,教师给家长哪些建议?

平等与尊重原则是现代文明社会父母教育孩子最根本的原则。

教育孩子是一门艺术。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开展有效家庭教育的基础。

棍棒教育有百害无一利。

◎只能宣泄家长自己的不良情绪;

◎会疏离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给孩子造成早期心理创伤,造成心理上的不安全感;

◎使孩子学习错误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少呵斥,多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