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一个地震、洪涝等灾害发生较为频繁的国家。农村留守儿童往往因缺乏青壮年监护人的保护,当地震、洪水等灾害降临的时候,更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伤害。
一、防震避震
(一)如何提前做好地震前的防震自救准备?
收到地震预警或者发现有地震预兆之后,首先应该做的事情是准备好避灾紧急生活备用品,比如:
(1)1~2天使用的饮用水和易于存放、方便食用的食品。
(2)便携式收音机、手电筒、干电池、蜡烛、打火机、口哨、锤子等一些生存工具。
(3)一些简便可以防寒的衣服、内衣裤、毛巾、手纸、手套等简易生活用品。(4)准备一些治疗感冒病、肠胃病以及外伤包扎的药品和一些急救医药品。将上述东西提前准备好,装到包里放到一伸手随时可以拿走的地方,以备地震发生时紧急避难所用。
(二)地震突然发生时,应该如何紧急避险自救?
如果突然发生地震,应该要紧急避险,这对是否能幸免于难非常重要。经验表明,破坏性地震发生时,从人们发现地光、地声,感觉有震动,到房屋破坏、倒塌,形成灾害,有十几秒,最多三十几秒的时间。这段极短的时间叫预警时间。人们只要掌握一定的知识,事先有一些准备,又能临震时保持头脑清醒,就可能抓住这段宝贵的时间,成功地避震脱险。有人调查过唐山地震幸存者中的974人,发现其中258人采取了紧急避险措施。这258人中有188人成功脱险,占72.9%,说明只要避险方法正确,脱险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紧急避险的原则是就近躲避,因地制宜,选择安全合适的避震地点。破坏性地震突然发生时,采取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的方法是应急避险的好办法。当然,如果身处平房或楼房一层,能直接跑到室外安全地点也是可行的。
1.在家里怎样避震?
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
(1)炕沿下、坚固的桌子或床边,低矮、稳固的家具边;
(2)内墙墙根、墙角;
(3)厨房、厕所、储藏室等空间小的地方。
注意:
(1)不可躲在房梁下和窗户边;
(2)地震时,如有时间应迅速关闭电源、火源、煤气开关;
(3)不可滞留在**;
(4)如居住在楼上,不能从楼上跳下或者到阳台上去。
2.在教室怎样避震?
(1)在教室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千万不要从楼上跳下,震后有组织地撤离教室,到安全的地方。
(2)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蹲下不动,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轻易返回教室。
3.在公共场所怎样避震?
如果你在公共场所,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1)如果你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书包等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2)如果你在商场、书店、展览、地铁等处,首先要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
(3)如果你在行驶的电(汽)车内,尽量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4.在户外怎样避震?
如果地震发生时,你正在户外,这时候你应该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
(1)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2)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避开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布墙的建筑;避开过街桥、立交桥、高烟囱、水塔等。
(3)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比如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吊车等。避开其他危险场所,比如,狭窄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女儿墙、高门脸、雨篷、砖瓦、木料等物的堆放处。
5.在野外怎样避震?
如果地震发生时,你正在野外,这时候你应该:
(1)避开山边的危险环境,如避开山脚、陡崖,以防山崩、滚石、泥石流等。
(2)躲避山崩、滑坡、泥石流。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于滚石前进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
(3)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坎下,特别要保护好头部。
(三)强震过后被掩埋如何自救?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被埋压人员能否得到迅速、及时抢救,对于减少死亡意义重大。大地震中被倒塌建筑物压埋的人,只要神志清醒,身体没有重大创伤,都应该坚定获救的信心,妥善保护好自己,积极实施自救。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周围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极小的空间,你一定不要惊慌,要沉着,树立生存的信心,相信会有人来救你,要千方百计保护自己。地震后,往往还有多次余震发生,处境可能继续恶化。为了免遭新的伤害,要克服恐惧心理,坚定生存信念,稳定下来,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环境,设法脱险。如一时不能脱险,不要勉强行动,应做到:
(1)保持呼吸畅通。设法将双手从压塌物中抽出来,清除头部、胸前的杂物和口鼻附近的灰土,移开身边的较大杂物,以免再次被砸伤,或被倒塌建筑物的灰尘呛闷发生窒息;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和头部。
(2)保持存身空间。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他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保持足够的空气。用砖块、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扩大活动空间,设法脱离险境。记着朝有光亮更安全宽敞的地方移动。但是千万不要使用明火(以防有易燃气体引爆),尽量躲避不明因素。
(3)保持体力。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员到来。
(4)维持生命。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如果受伤,要想办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尽量延长生存时间,等待获救。
二、雷雨
雷雨被联合国列为十大自然灾害之一,每年我国因雷击闪电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不容低估。雷电是发生在大气层中的一种声、光、电的气象现象,主要发生在雷雨云内部及雷雨云之间,或者在雷雨云与大地之间产生的放电现象。我国雷暴活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8月。雷击会造成建筑物发电、通信和影视设备的破坏,引起火灾,甚至毙伤人、畜。雷电通常会击中户外最高的物体尖顶,所以孤立的高大树木或建筑物往往最容易遭雷击,儿童在雷电大作时,要学会安全防范,保护好自己。
(一)雷雨天在户外要注意什么?
(1)不要停留在高楼平台、户外空旷处,不要进入孤立的棚屋、岗亭等。
(2)远离建筑物外露的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及电力设备。
(3)不要靠近电线杆、高塔、大树、烟囱等物体,至少保持2米的距离。
(4)如果在雷电交加时,头、颈、手处有蚂蚁爬走感,头发竖起,说明将发生雷击,应该赶紧趴在地上,这样可以减少遭雷击的危险,并拿去身上佩戴的金属饰品和发卡、项链等。
(5)如果来不及离开高大物体时,应马上找些干燥的绝缘物体覆盖在地面上,因为雨水也能导电。
(6)躲避雷雨应注意不要用手撑地,要双手抱膝,胸口紧贴膝盖,尽量低下头,因为头部较身体其他部位最易遭到雷击。
(7)当在户外看见闪电几秒钟内就听见雷击时,说明正处于接近雷暴的危险环境,这时应停止行走,两脚并拢并立即下蹲,最好使用塑料雨具。
(8)不要在旷野中打伞,或高举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棍、锄头等;不要在水面和水边停留,不要在河边洗衣服、钓鱼、游泳、玩耍。
(9)不要快速开摩托、快骑自行车和在雨中狂奔,因为身体的跨步越大,电压就越大,也越容易被雷电所伤。
(10)如果在户外看到高压线遭雷击断开,此时应提高警惕,因为高压线中断点附近存在跨步电压,在这附近的人千万不要跑动,而应双脚并拢,逃离现场。
(二)雷雨天在室内要注意什么?
(1)应注意关闭门窗,以防侧击雷和球雷侵入。
(2)切断室内家用电器的电源,并拔掉电话插头。
(3)不要接触煤气管道、自来水管道以及各种带电装置。
(4)不要在雷电交加时用喷头洗淋浴,因为巨大的雷电会沿着水流袭击淋浴者。
三、洪水
洪水是我国尤其是我国南方地区的频发自然灾害。洪水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并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不良影响,至今仍是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一种自然灾害。严重的水灾通常发生在河谷、沿海地区及低洼地带。暴雨时节,这些地方的人们就必须格外小心。
(一)洪水来临时应如何自救?
(1)听从家长或学校的组织与安排,进行必要的防洪准备,或是撤退到相对安全的地方,如防洪大坝上或是当地地势较高的地区、平坦的楼顶等。
(2)来不及撤退者,尽量利用一些不怕洪水冲走的材料,如沙袋、石堆等堵住房屋门槛的缝隙,减少水的漫入,或是躲到屋顶避水。房屋不够坚固的,要自制木(竹)筏逃生,或是攀上大树避难。离开房屋前,尽量带上一些食品和衣物。
(3)洪水汹涌时,千万不要下水。此时水中有旋涡、暗流,水上的漂浮物也极易对人体造成伤害。
(4)被水冲走或落入水中者,首先要保持镇定,尽量抓住水中漂流的木板、箱子、衣柜等物。如果离岸较远,周围又没有其他人或船舶,就不要盲目游动,以免体力消耗殆尽。
(二)如何进行水上救助?
(1)对筋疲力尽的溺水者,抢救人员可从头部接近;对神志清醒的溺水者,抢救人员应从背后接近。用手从背后抱住溺水者的头颈,另一只手抓住溺水者的手臂,游向岸边。要防止抢救人员被溺水者死死抱住,而双双发生危险。
(2)在水中发现淹溺者已昏迷,可在拖泳过程中向淹溺者进行口对口吹气,边游边吹,争取抢救时间。
(三)如何进行岸上急救?
抓紧时间作短暂时间“空水”(即倒水)快速急救,迅速设法如用手指抠出淹溺者口鼻中的污泥、杂草或呕吐物,以保证气道畅通。切记不能等待医务人员的到来或转送,贻误抢救时机。要坚持不懈地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不能轻易放弃。
资料链接
暴雨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1)暴雨蓝色预警信号
标准: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护措施:大家必须要切断低洼地带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在空旷地方的户外作业,转移危险地带人员和危房居民到安全场所避雨;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采取必要的排涝措施。
防护措施:学校、幼儿园采取适当措施,保证学生和幼儿安全;驾驶人员应当注意道路积水和交通阻塞,确保安全;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做好排涝准备。
(2)暴雨黄色预警信号
标准: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3)暴雨橙色预警信号
标准: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护措施:大家必须要切断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户外作业;处于危险地带的单位应当停课、停业,采取专门措施保护已到校学生、幼儿和其他上班人员的安全;做好城市、农田的排涝,注意防范可能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4)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标准: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护措施:停止集会、停课、停业(除特殊行业外);做好预防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四、台风
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个类别。在气象学上,按世界气象组织定义;热带气旋中心持续风速在12级至13级(即每秒32.7米至41.4米)称为台风或飓风。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它像在流动江河中前进的涡旋一样,一边绕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一边随周围大气向前移动。台风经过时常伴随着大风和暴雨或特大暴雨等强对流天气,对不坚固的建筑物、架空的各种线路、树木、海上船只、海上网箱养鱼、海边农作物等破坏性很大。强台风发生时,人力不可抗拒,易造成人员伤亡。
台风来临时的防范方法有:
1.注意广播或电视里的天气情况播报,保持消息畅通;
2.尽量不要出门,并且保持镇静;
3.把晾在外面的东西收进来室内,并紧闭门窗;
4.准备蜡烛和手电筒,以防断电;
5.储备食物、饮用水、电池和急救用品;
6.台风风力过强,请远离窗户等可能碎裂的物品;
7.如在室外,请尽可能找结实的建筑物躲避,以免被强大的台风吹走;
8.不要在大树下躲雨或停留,以免遭雷击,并尽可能远离建筑工地等危险的地方;
9.台风过去后,仍要注意破碎的玻璃、倾倒的树或断落的电线等可能造的成危险。
台风中外伤、骨折、触电等急救事故最多。外伤主要是头部外伤,被刮倒的树木、电线杆或高空坠落物如花盆、瓦片等击伤。电击伤主要是被刮倒的电线击中,或踩到掩在树木下的电线。不要打赤脚,穿雨靴最好,防雨同时起到绝缘作用,预防触电。走路时观察仔细再走,以免踩到电线。通过小巷时,也要留心,因为围墙、电线杆倒塌的事故很容易发生。高大建筑物下注意躲避高空坠物。发生紧急事故,先打120,不要擅自搬动伤员或自己找车急救。搬动不当,对骨折患者会造成神经损伤,严重时会发生瘫痪。
资料链接
台风警报根据编号热带气旋的强度、影响时间和程度可分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警报。
1.蓝色警报
标准: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或者阵风8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停止露天集体活动和高空等户外危险作业;加固门窗、围板、棚架、广告牌等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切断危险的室外电源。
2.黄色警报
标准: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8级以上,或者阵风10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停止室内外大型集会和高空户外危险作业;加固或者拆除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人员切勿随意外出,确保老人小孩留在家中最安全的地方,危房人员及时转移。
3.橙色警报
标准:12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10级以上,或者阵风12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加固或者拆除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人员应当尽可能待在防风安全的地方,当台风中心经过时风力会减小或者静止一段时间,切记强风将会突然吹袭,应当继续留在安全处避风,危房人员及时转移;相关地区应当注意防范强降水可能引发的山洪等地质灾害。
4.红色警报
标准:6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12级以上,或者阵风14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停止集会、停课、停业(除特殊行业外);加固或者拆除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人员应当待在防风安全的地方;相关地区应当注意防范强降水可能引发的山洪等地质灾害;台风期间尽量不要外出,大风能轻易吹翻搅拌车之类的中型汽车。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关于自然灾害防范方面的注意事项,教师给家长哪些建议?
家长及监护人要了解自己家乡常见自然灾害的特点及其危害,并及时通过电话、网络、信件等方式与孩子进行交流,提醒他们提高警惕,注意安全。
教给孩子一些应对地震、雷雨、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的预防及救急措施等,把灾难和伤害降到最低。比如要及时收看电视等新闻,辨别灾害的级别,切勿随意外出,确保留在家中最安全的地方。
灾害发生时,要沉着冷静,相信从政府、警察、消防等防灾机构直接得到的信息,决不轻信不负责任的流言蜚语,不要轻举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