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远离使留守儿童得不到最有效的监护,再加上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这些儿童很可能会成为不法分子的侵害对象。2011年2月27日上午,全国妇联在京召开了全国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状况抽样调查和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发布会。调查报告显示,被拐卖儿童中,留守儿童居第二位,流动儿童居第一位。
留守女童除了面临和其他留守儿童相同的安全问题之外,还有着特殊的困扰与危机。近年来,留守女童遭受性侵害的案件屡有曝光,而家庭、学校及所在村委会往往缺乏对留守女童的有效保护以及对自身性安全防范意识的教育。留守儿童遭受侵害后,由于怕监护人批评或是本身与监护人缺乏沟通交流,往往不愿意告诉监护人,这也出现了留守儿童受到侵害而监护人却不知情的情况,不利于引起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的重视和留守儿童今后对风险的规避。
不同年龄的孩子在人身安全问题上,家长、监护人、教师及学生自身都负有不同的责任。
一、年幼的孩子
年幼孩子的家长和监护人的责任是十分重要的。
为了防范儿童拐卖,给家长及监护人的建议是:
1.不要将孩子单独留在家中或店铺里。
2.不要让孩子独自在门外玩耍。
3.看护时应尽量不让其脱离自己的视线。
4.如果有事情需要处理,应确保自己办事时,可以很方便地控制到小孩,或交给可依赖的亲朋看管,切记不要把孩子交给不是特别熟悉的人看管或带走。
5.熟记孩子身上一些明显的体表特征,如黑痣、胎记、伤疤等。
6.不要带小孩到偏僻人少的地方,带孩子在路上行走时,尽量靠里走,注意防范后面来的摩托车、面包车。
7.给孩子佩戴有家庭相关信息的物品。
8.不要让孩子在没有大人看护的情况下跟随其他孩子外出玩耍。
9.与邻居和睦相处,遇事彼此照应。
二、年龄稍大的孩子
对于年龄稍大的孩子,家长与学校要加强对儿童的防拐意识和自我保护教育,帮助孩子们做到以下几点: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放学后要立即回家,不要四处闲逛。在上学、放学没有家长接送的情况下,要与同学结伴而行,避免天黑的时候独自出门,不要走偏僻、人烟稀少的小路,如确实需要出门必须有大人陪同。
2.要会背诵家庭电话号码、110报警电话、家庭地址、家长姓名、家庭成员姓名。
3.一旦在车站等公共场所与监护人走失,要知道马上找穿制服的工作人员;不要哭,以免引起潜伏在周围的人贩子的注意,不要跟任何没穿制服“好心帮助”的人走,如果被强行带走,要马上大声哭喊:“救命呀,人贩子要拐我!”引起周围群众的注意。一旦被拐,抓住每一个机会暗中告诉好心人家庭的联系方式,寻求解救机会,始终相信家人不会放弃寻找,不要被人贩子吓倒。
4.不要随便和陌生人接触,不要相信陌生人的话,不要接受陌生人的食品、玩具、物品等。
5.在迷路时不要轻信陌生人。
三、留守女童
对于留守女童我们还必须注意:
1.对留守儿童进行性安全防范教育,特别要让小学高年级的留守女童了解必要的性知识,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例如告诉她们被衣服所覆盖的身体某些部位,不许别人看,不许触摸等;哪怕是自己的亲人和老师,从而增强其性安全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游泳衣覆盖的地方禁止他人触摸
2.教育留守女童放学要结伴回家,不能有外面逗留,尽量不要在外住宿,如果非要住在同学或朋友家,一定要告诉家人。
3.教育留守女童不要独自一人在远离人群或家庭的野外劳作。
4.教育留守女童对与自己主动套近乎的男子(尤其是陌生男子)加倍警惕。无论对于熟悉还是不熟悉男子的亲近举动,都要坚决拒绝。
关于人身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项,教师给家长哪些建议?
家长及监护人应掌握并教孩子一些躲避坏人伤害的方法。告诉孩子不要轻意接受陌生人的礼物,不要让外人接触自己的身体。遇到存心不良的人纠缠要设法跑到人多的地方或大声呼救。不接受陌生人送的礼物。不要让陌生人尾随自己回家。
要经常通过电话、信件、网络等方式多与孩子进行交流,对子女学习情况、交友情况以及情绪变化等要有所了解。
经常与学校老师保持联系,了解子女在校表现。
一些儿童特别是10岁以下的小孩单纯幼稚、缺乏辨别能力,很容易上当受骗。所以最好不要单独将他们留在家中或将家中钥匙交给他们。孩子单独在家一定要注意提高防范意识,不要随意给陌生人开门,不论他说出什么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