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吃早餐的习惯、早睡早起的习惯都有助于学生成长,那么良好的运动习惯则有助于前两个习惯的养成。首先,适宜的体育运动能直接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对身高也有帮助。其次,适宜的运动还能帮助学生尽快进入睡眠,提高睡眠质量。此外,适宜的运动还能促进学生的食欲。因此,良好的运动习惯是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一、寻找自己喜欢的运动形式
体育锻炼的形式很多,如跑步、打球、游泳……任何一种运动形式,都能帮助儿童健康成长。作为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男生不妨给他们一个球,女生则教健美操,让学生掌握甚至精通一项运动技能,是学生一生健康成长的财富。
因为只要有了兴趣就会表现出积极情绪,才会爱好某项活动,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果缺乏对某一活动的兴趣,就不可能产生对该活动的爱好,也就不可能形成从事该活动的习惯。反之,随着对某一活动的兴趣的形成和爱好的增长,习惯性也就越强,如同很多同学喜欢上网聊天、打游戏一样,即使老师家长反对也还是要去,这就是兴趣所在。因此培养一个良好的体育爱好是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的关键。
二、因地制宜进行锻炼
农村的体育锻炼设施与场地或许不专业,但是广大农村空气清晰,场地大多宽广,人少车少,比较适宜体育锻炼。教师应该结合农村的环境,教给学生一些锻炼身体的方法。
适合青少年锻炼的活动有:跑步、踢毽子、跳绳、投沙包、仰卧起坐、俯卧撑等等,这些体育锻炼活动对场地和设施要求不高,只要教师善于引领,同样可以给留守儿童带来锻炼的快乐。例如,北京的马龙老师,就以踢毽子为例,开发了多种踢毽子的方法。
1.盘踢:一腿站立支撑,另一腿屈膝外展,向内向上摆小腿,用踝关节内侧踢毽子,等毽子落到膝盖以下的位置时,抬脚再次踢起,可以单脚持续踢,也可以双脚轮流踢。
2.磕踢:自然放松站立,用手抛起毽子,然后提起大腿用膝关节磕起,注意小腿自然下垂,大腿不要外张或者里扣。刚开始可以用手接毽子,辅助练习,熟练后可以磕踢、盘踢交替进行。
3.拐踢:大腿放松,小腿发力向身体后斜上方摆动,用踝关节外侧踢击。当毽子距离身体较远时,可以抬起大腿接踢。
4.绷踢:大腿放松,小腿发力向身体后斜上方摆动,用踝关节外侧踢击。当毽子距离身体较远时,可以抬起大腿接踢。
除了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锻炼活动以外,教师自身或者引导学生发明创造一些体育锻炼的设施,例如,用矿泉水空瓶子装满沙土,可以当作小哑铃使用,让学生自己缝制沙包,利用废旧的轮胎,作为站位标志等等,利用小树木进行障碍跑,激发学生跑步的兴趣等等。
采用一物多用的原则。例如马老师利用一些常见的东西指导教师上体育课。将小跳绳折成“工”字形,进行前后左右的十字跳;将跳绳展开置于横列依次连接形成跑道;将毽子当作秧苗,在跑道中进行春种秋收接力赛跑。一方面进行体育锻炼;另一方面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使用身边设施进行锻炼的能力。
三、要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必须懂得一定的科学锻炼方法
科学的锻炼包括:运动前先要做好准备活动,使机体逐步进入运动状态;运动量和强度要符合自己的身体实际,过量运动或运动不充分都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运动过程中注意安全,如饭后不能马上运动,运动后不能立即吃冷饮,也不要在浑身大汗时马上用冷水洗肢体等。
四、引导学生和同伴一起做体育运动
运动中如果有同伴,不仅可以增加运动的乐趣,还可以培养孩子的优秀品质。如球类运动需要同伴一起合作进行,运动过程中,同伴之间互相配合、互相竞争,一起比赛,加大了运动的乐趣。此外,也能够相互督促,有时候,一个学生喜欢运动,会带动全班其他同学一起运动。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运动习惯的时候,可以分组进行,将不喜欢运动的学生与喜欢运动的学生分到一组,带动不喜欢运动的学生一起参加到运动中来。
五、给学生一些奖励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尤其是身体素质本身较弱的学生,能够参与到运动中去,尽管没有在运动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但是教师要奖励他们的努力。毕竟不同的学生身体素质不一样,获得奖励的学生,不一定是运动成绩最好的学生,也可以给那些运动积极的学生一些奖励,进而强化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动机。
六、要想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还要持之以恒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要形成良好的习惯,最重要的是正当行为的不断练习。”良好习惯的形成,是意志与毅力的结果,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在养成锻炼习惯的过程中,要有一定的意志力、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要严格遵守作息时间,不管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风刺骨的冬天,都不改变自身的生活规律,形成有利于健康的良好的生物钟,这样,锻炼的习惯才能逐渐形成。
七、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
比如,组织校园体育节活动,在体育节期间,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开展体育锻炼、体育表演、体育比赛、宣传教育、体育专题讲座、体育演讲比赛、图片资料展示等活动,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体育活动的兴趣及体育意识;组织好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利用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来提高学生的锻炼意识和积极性;上好体育课,充分利用体育课时间加强体育文件的宣传,学习体育文化知识和锻炼身体的方法及内容;举行体育竞赛、演讲赛、图片资料展览等来丰富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增强校园文化氛围。
八、培养学生观赏体育比赛的能力
观赏体育比赛,是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热爱体育活动,欣赏体育的重要手段。通过观看体育比赛,让学生了解基本规则,学习技术、战术知识,变“看热闹”为“看门道”。在观看比赛前,对所观看项目的规则、技术、战术特点等作适当的介绍,使学生在观看时熟悉比赛的内容,激发学生观看兴趣。观摩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及时进行总结。也可以组织一些专题讲座。比如:如何欣赏球赛、体操比赛如何评分等,使学生真正懂得比赛。
关于运动习惯的养成,教师给家长哪些建议?
家长及监护人要以身作则,尽量找机会同孩子一起参加锻炼。孩子喜欢模仿大人的行为,大人带头锻炼,尤其是同孩子进行游戏、比赛,更能引起他的兴趣,有利于养成习惯。
孩子们对各类体育明星,如武术高手、足球名将、篮球巨星、拳坛怪杰都十分钦佩,也渴望学点专门的体育技术。家长可适当往这方面引导,激发孩子的锻炼热情,须知良好的锻炼习惯往往就在这种热情中养成。
过年过节给孩子的体育锻炼以必要的物质支持,如运动衣裤、运动鞋袜、跳绳、毽子、乒乓球、羽毛球、足球、沙包等,使孩子们看到父母对他们进行体育锻炼的坚定的支持态度。
附表:儿童标准身高对照表(0~1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