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良好的卫生状况和习惯,是保证其身体正常发育和成长的关键因素。但是,留守儿童的卫生习惯和状况并不乐观。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孩子们多由老人和亲戚抚养,监护人精力、体力有限,也常忙于自己的农活和琐事,并且自身的卫生观念较差,因此留守儿童的卫生状况无人管理。另外,留守儿童可能还需要代替父母帮助老人干家务,或者是代替父母照顾弟弟妹妹,负担明显加重。一方面,留守儿童自己没精力顾及卫生;另一方面,老人们也难以保证给留守儿童及时换洗衣服,督促他们勤洗脸、洗澡、洗头等。由此产生的不良卫生状况和习惯不仅不利于留守儿童维护充满生气的个人形象,更重要的是可能会给各种疾病带来可乘之机。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帮助留守儿童了解讲卫生的重要性,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一、学生需要知道的卫生常识
(一)勤洗脸、睡前洗脚
人的面部分泌的皮脂和汗液比其他部位多,而且沾上尘土和脏东西的机会也较多。有的农村儿童只有早上洗脸的习惯,没有晚上洗脸的习惯。所以我们一定要培养学生养成早上起床后、晚上睡觉前必须洗脸的习惯。而且平时在饭前和劳动之后也要和洗手一样洗脸,防止吃东西时细菌与食物一起进入口内。
脚上汗腺多,加上穿着鞋袜,容易产生臭味脚汗,而且鞋内的温度适宜于细菌繁殖,不讲究卫生便会长“脚气”、“脚癣”。睡前洗脚可以除去脏东西和臭气,同时还能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清除疲劳,给大脑皮层良好的影响,促进睡眠。所以我们一定要教育学生养成睡前洗脚的好习惯。
(二)早晚刷牙
我们吃完食物后,会有不少残渣在牙齿上,留在牙缝里。晚上睡觉时口腔闭合,唾液分泌减少,加上口腔温度合适,牙缝里的残渣就会在口腔细菌作用下变酸,使牙齿缺损、疼痛,破坏牙齿功能,影响消化吸收,并可能引起儿童龋齿、牙髓炎、根尖病,甚至引发心脏病、肾病、风湿病、败血病等各种可怕的疾病,严重影响身体健康,所以我们要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和睡前不吃东西的习惯。小孩子自觉性差,不爱刷牙,不少小孩子常常在父母、监护人的催促之下,仍然找出各种理由,逃避刷牙,相比而言,缺乏父母监护人监督的留守儿童就更难以养成早晚刷牙的习惯了。
1.刷牙要注意什么?
●牙刷的选择:小孩用的牙刷不同于成年人的牙刷,我们要选择刷头小、刷毛软、刷毛末端经过磨圆的牙刷,否则会损坏牙龈。
●刷牙的时间:早晚各一次,每次刷牙的时间不少于三分钟。
●牙膏的用量:每次刷牙用黄豆粒大小的量就够了,以免误吞,导致摄入过量氟。
●刷牙的方法与步骤:
刷牙操:早起晚睡要刷牙,正确方法请记下,顺着牙缝往外刷,除尽牙缝饭菜渣。上牙从上往下刷,下牙从下往上刷。咬合面要来回刷,每个地方五六下。里里外外都刷刷,牙齿洁白人人夸。
按照正确的刷牙方法刷牙,各部位重复刷8~10次,刷完后要彻底用清水刷掉牙刷上的残留物并甩干,然后放入漱口杯内,刷头要朝上,要放在干燥通风处,还应定期更换牙刷,当刷毛已倒伏、卷曲,失去清洁作用时应当废弃更换。
2.漱口要注意什么?
●每次吃完东西都要漱口,不要偷懒,或忙于其他事情而不愿漱口。
●要用清水漱口,不可用饮料漱口,慎重选择漱口液。
●要通过鼓腮、舌的运动等让漱口水到达口腔的每一个角落,并停留一定的时间,多为30秒。
(三)勤洗手、勤剪指甲
每个人都有一双灵巧的手,手能为我们做很多的事。在做事的同时,手也会沾上很多的细菌,在做完事情后都要洗手,尤其是吃东西之前一定要洗手,这样就能防止把细菌带入口中。洗手要用干净、流动的水,洗手时最好用肥皂,把手掌、手背、手指全洗到,特别是指甲缝更要洗干净。洗手后要用干净手绢、毛巾擦手,不要在衣裤上擦手,以免再次弄脏手。另外手指甲最易藏污纳垢,是细菌繁殖的好地方,所以培养儿童勤剪指甲的习惯也是很重要的。只有保持手的清洁卫生才能保证人体的健康。
1.什么情况下应洗手
饭前便后应洗手;吃东西前应洗手;劳动后应洗手;玩游戏后应洗手;触摸脏东西后应洗手;触摸传染病人的东西后应洗手;从公共场所回来后应洗手;拿碗筷前应洗手。
2.洗手的步骤
洗手有六个步骤,尽量不要漏掉其中任何一个:
第一步,双手手心相互搓洗(双手合十);
第二步,用手心搓洗手指缝(双手交叉相叠);
第三步,手心对手背搓洗手指缝,左右手相同(双手上下相叠食指交错);
第四步,指尖搓洗手心,左右手相同(指尖放于手心);
第五步,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拇指搓洗;
第六步,指尖摩擦掌心或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手腕转动搓洗。
(四)勤洗头、洗澡
洗澡可以除去全身的污垢,保持皮肤的正常功能,防止皮肤病,还能增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洗头能保持头发头皮清洁,促进血液循环,并且不易生虱。所以要督促学生养成勤洗头、洗澡、勤换衣的习惯,每周至少要洗一次澡、洗一次头。当孩子活动出汗后,更应及时洗头洗澡。并且洗澡后换下的衣物要及时清洗,不可“轮着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清洁皮肤的目的。
1.洗澡应注意什么?
(1)饱餐后不宜洗澡。饱餐后洗澡,全身皮表血管被热水刺激而扩张,较多的血液流向体表,腹腔血液供应相对减少,会影响消化吸收。
(2)饥饿时不宜洗澡。饥饿时洗澡易引起低血糖,甚至虚脱、昏倒。
(3)劳动后不宜立即洗澡。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后,均应休息片刻再洗澡,否则容易引起心脏、脑部供血不足,甚至发生晕厥。
(4)血压过低时不宜洗澡。因为洗澡时水温较高,可使人的血管扩张,低血压的人容易发生虚脱。
(5)水温不宜过高。水温过高,皮肤表面的油脂更易破坏,毛细血管扩张,加剧皮肤干燥的程度,给皮肤带来损伤,同时,还会增加心脏负担。
(6)洗浴时间不宜过长。盆浴20分钟,淋浴3~5分钟即可,否则,皮肤表面会很容易脱水。
(7)香皂或沐浴液在身体上停留时间不宜过长,一定要冲洗干净,否则会伤害皮肤。
(8)洗澡时应有序。洗澡应从上洗到下,先洗脸,再洗头、颈部,这样按顺序洗。
(9)洗完澡后一定要穿好衣服,以防感冒。
2.洗头的步骤。
步骤一,洗发前先梳头,把头皮上的脏污和鳞屑(死细胞)弄松。
步骤二,把头发弄湿,直到底层的头发和上层的头发一样湿透为止,并将洗发液倒入手掌,加水稀释,起泡。不要直接把洗发精倒在头发上,这样会过度刺激头皮,产生头皮屑。
步骤三,用指腹把洗发液弄均匀揉进头发里,用指腹轻轻按摩,直到形成一层厚厚的泡沫为止。
步骤四,冲洗头发,直到彻底冲洗干净为止。接着再一次将一茶匙的洗发液加水起泡,轻轻地搓揉头皮上,这次是要清洗发根,然后用水彻底冲洗干净。
步骤五,因为头发湿的时候最脆弱,所以如果用力搓干,会使头发断裂打结,难以梳理,因此头发清洗过后,最好先用毛巾包裹吸干,有条件的可用吹风机吹干,从发根吹至发尾,但是吹头发时,吹风机口要离头发15厘米,否则头发会过度干燥,或被烫伤。
3.生了虱子怎么办?
生虱子主要是由不注意卫生、不勤洗头、不勤理发等引起的。不少学生包括男同学也喜欢留长发,儿童玩耍时经常出汗,特别是在夏秋季,如果不及时洗头,头虱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生长得特别快。虱子是寄生在人体表面的寄生虫,专门靠吸人或动物的血维持生活。因为虱子会跳动,所以有很强的传染性,特别是头虱,往往一人长有虱子,会造成集体的广泛传播,无论男生、女生都不能轻视。
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照顾,染虱后不一定能得到及时发现和清除,不仅影响了自己的健康,而且容易成为重要的头虱传染源。头虱寄生后可致局部剧烈瘙痒,还可能传播多种疾病,严重影响少年儿童的学习和身心健康。
如果发现有学生生了虱子,老师可以这样提醒孩子:
(1)如果有同学感觉头发痒,他们不应该害羞不说,而应该告诉老师或者家长,或到卫生室检查一下,看看是否长了头虱,这样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
(2)对有头虱的男孩最好说服他剃去头发,女孩子可将头发剪短后再行灭虱,剃留下来的头发,用纸包好烧掉。灭虱子时,教师和家长要注意保护自己不被传染,戴上帽子或用头巾把头发包好,并用橡皮筋把袖口扎紧。
(3)要按照医生建议的方法进行灭虱,注意千万不能用杀虫剂或其他农药在头上灭虱,也不可采用所谓的“民间灭虱法”,如用酒精、汽油、煤油、水银来包头,这些方法效果不佳,而且对人体的皮肤有强烈的刺激作用,甚至可能使人体接触农药,造成中毒,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4)头虱特别容易在孩子中间传播,小孩又爱在一起玩耍,很容易被传染上。头虱病还可通过与患者互用梳子、枕巾、毛巾、帽子等间接传播,所以在你身边有人生头虱时,千万不能与其共用梳子、毛巾、帽子等。
(五)经常换洗衣服
衣服除了保暖、美观以外,还有保护我们身体的功能。一方面,衣服能防止灰尘、细菌侵入身体;另一方面,还会吸附身体排除的油脂等脏物,所以无论是内衣还是外衣,都容易沾染细菌、灰尘。因此,穿在身上的衣服,需要勤洗勤换。
什么时候需要洗换衣服?
1.穿了几天的衣服,无论是内衣还是外衣,都会沾染灰尘和细菌,需要换下来清洗,内衣最好每天换洗,普通外衣一周换洗一次,棉服一般1~2个月换洗一次。
2.新买的贴身穿的衣服,如内衣、背心、秋衣、秋裤等,这些衣服有防腐剂、消毒剂,对人体会造成伤害,需要清洗后再穿。
3.收藏较久的衣服,例如,收藏了一个冬天的衣服,夏天穿时,需要清洗一下。
4.去过医院,尤其是流行病高发的季节,回到家以后,最好将衣服换掉清洗,以免从医院里带来的病菌侵害人的身体。
如何洗衣服?
首先,最好将内衣与外衣分开洗。
其次,容易掉色的衣服与不掉色的衣服分开洗,以免浸泡的时候,颜色染到其他的衣服上。
手洗衣服大概分为以下几步:
(1)将衣服浸泡在水里,轻轻揉搓,将衣服表面的灰尘冲洗掉;
(2)换一盆水,放入洗衣粉或者洗衣液,搅拌出泡沫,将衣服浸泡10~15分钟;
(3)继续对衣服进行揉搓,尤其是衣领、袖口等容易脏的地方;
(4)冲洗衣服,直到没有泡沫为止。
(六)保持寝室(睡觉的房屋)清洁
人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而我们的学生大约1/2的时间是在寝室里度过,因此,讲究寝室卫生,对促进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注意空气卫生。改善寝室空气卫生质量,要注意通风换气,早上起床后立即打开门、窗通风,晚上睡觉时窗户也要留个通风口。
2.做好每天的室内卫生。应做到**平整、衣柜整洁、盆内无脏裤袜,鞋子及时换洗,地面无垃圾等。
3.定期清洗和晾晒被褥等**用品。
4.不要随便在**和衣坐卧。从外面回到寝室,不要随便在**坐,更不要就这样睡在**,以免身上和衣物上的灰尘污染**用品,影响身体健康。
二、卫生习惯的培养
1.学校可以通过黑板报、健康知识讲座以及知识竞赛等形式在学生中间开展卫生和健康知识普及活动,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卫生和健康知识,学会判断怎样做才是讲卫生的行为,怎样才能有益于自己的健康。
2.开展卫生习惯评比、讲卫生主题的作文竞赛活动等,提高学生讲卫生的意识,激励、督促学生,帮助他们养成讲卫生的良好习惯。
3.教师应经常家访,深入了解学生的卫生状况,并通过这样的机会,向学生的监护人普及卫生和健康知识。
关于卫生习惯的养成,教师给家长哪些建议?
榜样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监护人本身的示范作用尤为重要。家长可以利用过节回家、亲人团聚等时间,一边指导孩子如何洗脸刷牙、洗衣晒被等,一边身体力行,做好示范;平时也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多与孩子进行交流,督促孩子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勤换洗,勤洗澡的好习惯,使学生在无声的身教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