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泄(1 / 1)

有了情绪首先要表达出来,也就是要宣泄不要压抑。前面讲过,长期压抑情绪的人会得病。

最简单的宣泄就是说出来。跟谁说,信得过谁就跟谁说,跟谁说安全就跟谁说。通常我们对好事愿意讲出来与人分享,而对倒霉不开心的事,往往三缄其口,憋在心里。心情不好了,有了烦恼或委屈,可向父母、配偶、兄弟姐妹、朋友闺蜜、老领导、老同事、老战友或老同学倾诉,找人聊一聊、说一说。你说了不会带来什么不良后果,他不会嘲笑你,更不会告密检举揭发你,还会给你一种安慰,或者他只要肯听你说,这就行了,说出来心情就会舒服一些,这叫作倾诉。

我们要倾诉就需要有听众,要有倾听者,但是有的时候还挺难的,人们都很忙。大家可能读过鲁迅的一篇小说《祝福》,很有名的。其中有一个人物,叫祥林嫂,一生坎坷,遭遇很多不幸,丈夫病死了,儿子也被狼叼走了,这对她打击很大,她就产生了情绪问题,心理学上叫作PTSD,即创伤后应激障碍。这时候她是需要倾诉的,要对人说,很可惜那时候没有心理咨询,没有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所以她就跟周围的人说,见谁跟谁说。“哎呀,我只知道冬天有狼,不知道夏天也有狼……”开始大家同情她,还有人听,可是后来人们都听烦了,她的故事已经不新鲜了,一见她就躲。没人听了,她的心理问题就加重了,所以最后是个悲剧。这就是说,我们要倾诉就需要有倾听者。

我在美国听到过一个有趣的小段子:说有一个人,半夜十二点多了,刚要睡觉,突然听到电话响,他很恼火,这深更半夜的,谁这么没礼貌啊?他想一定有急事,否则不会半夜来电话。拿起电话一听,对方是个女的,还很陌生,他就说对不起,您是哪位啊?那边说你先别问,你听我说,接下来就骂她的丈夫,“忒不是个东西了,夜不归宿啊,又跑到哪个狐狸精那儿鬼混去啦!”反正把她丈夫骂得狗血喷头。这边接电话的人一头雾水,他想这一定是个熟人,就从自己的亲戚、朋友、同事中一个一个检索,这个不是,那个也不是,一边听她讲,一边想这个人是谁,还礼貌地哼哈应着。因为他怕闹了半天,一个熟人你说不认识,让人家觉得你怎么都把她给忘了,这样好像不大好。所以他一直在耐着性子听,听得差不多了,这个女的呢,也讲得有点累了,要喘口气了。他说:“对不起,我实在没想起来,您是哪位啊?”结果对方说:“你不认识我,你说我这话能跟熟人说吗?这是家丑啊!谢谢你能耐心听我讲完,我实在憋得难受,心理烦,折腾,睡不着觉,就胡乱拨了个电话,不好意思,打搅了,对不起!”

我们每个人自己有了烦恼可以找人倾诉,为了让大家都有倾诉的机会,我们同时要学会做一个好的聆听者,给别人倾诉的机会。

一位女青年起立发言:老师,这方面我有教训,至今非常痛苦和后悔。我读研究生时,有一个同宿舍的女生,性格比较内向,有点孤僻,不大交朋友,不怎么和别人交往,只是和我关系还不错,比较谈得来,有什么话就只跟我说一说。有一天她问我:“你有空吗?我想跟你聊聊。”我当时正在紧张地准备考托福,几天之后就要开考了,正在那儿昼夜做题,就说:“过两天,等我考完再陪你聊。”第二天,那个同学又说特别想跟我聊聊!我还是说过几天考完托福一定陪她聊,结果第三天她自杀了。哎哟,我那个内疚啊,自责呀,罪恶感呀,我怎么那么自私自利啊!我这个人怎么活到这份儿上了,怎么见死不救啊!

这就是说,一个人有了自杀意念后,往往会发出某种求救信号。当我们身边有人发出这样一些求助信息时,我们一定要给予关注,必要时伸出援助之手。你当时备考太忙,没时间聊可以理解。以后碰到这种情况可先问问对方什么事,急不急?如果自己无力解决,可建议她去找班主任或学校的心理咨询老师。

倾诉,即说出来,这是最简单、最常用的宣泄方法。女人长寿,可能与其爱唠叨有一定关系。若一时找不到倾诉对象,或者羞于启齿,不好意思对人说,也可以写出来。写信,是对别人倾诉;写日记,是对自己倾诉;写博客、写散文、写诗歌等既是对别人倾诉,也是对自己倾诉,都是有效的宣泄方法。

高兴了哈哈大笑,悲伤了痛哭一场,也是很好的宣泄。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这是有道理的。

有人说,流眼泪是女孩子的事情,我们男子汉大丈夫,怎么能哭啊?要咬住牙忍住泪,把眼泪往肚子里咽,那是不符合心理卫生和生理卫生的。喜怒不形于色,并不一定有利于健康。虽然说笑比哭好,但哭也是一种身心调节方法。

眼泪有三种功能:一是润滑,泪腺堵塞眼发干,人会很难受。二是冲洗,灰尘迷了眼睛,眼泪就会流出来。三是排毒,有强烈情绪的时候,体内会分泌出一些化学物质,譬如肾上腺素,这种东西进入血液,可让你心跳加快、血压、血糖升高,爆发出巨大的能量,这时候你的血小板增加,为什么?血小板是负责凝血的,你说不定要搏斗了,让你血流得少一点。所以在战场上,正在冲杀的时候不大流血,因为那时候你有大批血小板抑制流血,这是一个自动调节过程。你就是不搏斗,逃跑也可以,狗急了跳墙也是一股爆发力。但是你又没有搏斗,又没有逃跑,能量不释放,这种化学物质不分解,留在体内便有害健康。没有关系,我们可以通过眼泪把它们排出去。你去化验一下眼泪就会发现,沙迷了眼睛流的泪,淡淡的,主要是水分;极度悲伤痛苦流的泪,咸咸的,里面有许多有机物,就是此时体内分泌的腺体,随眼泪排出体外,你就不得病了。有一首歌,好像是刘德华唱的,“男人哭吧不是罪”,以后K歌的时候,大家不妨一起唱唱“哭吧!哭吧!”

一位小伙子笑着问:女人比男人长寿,是不是和她们又爱唠叨又爱哭有关啊?

说得太对了!男人平均比女人短命五六年,除了遗传基因和职业分工不同外,还有下面两个原因:一是男人有话不爱说,平均男人的话没有女人多,你看那爱唠叨的,往往是妈妈。当然男人碎嘴的也有,让人讨厌,说你怎么婆婆妈妈!这说明女人话多大家认为很正常,而男人就不行。二是男人有泪不轻弹。

一位医生补充道:三是男人有病不爱看,女的更爱去医院。男的有点头疼脑热他忍着。

一位女市长接着说:四是男人有活不爱干。我们女同志不论当什么“长”,回家都能干点活,做饭、洗衣、干家务、带孩子。撒切尔夫人身为首相在家还给老公做饭呢!你们男同志懒,到家什么也不干,往沙发上一躺,一杯茶,一张报,不爱活动,所以就短命!

几位补充得很好。让我来归纳一下:

男人有泪不轻弹,

男人有话不爱说,

男人有病不爱看,

男人有活不爱干。

这些可能都是男人短命的原因,提醒各位男士们要注意了。

除了说一说、写一写、哭一哭、笑一笑,还可以喊一喊。

喊叫也是一种宣泄,国外书里专门提到一种喊叫疗法。心情不好了,郁闷了,可以高声呐喊,排解心中的烦恼。现在年轻人中普遍流行的一个词语是郁闷。憋得难受,可以像国外那样参加一个小分队,到山谷、深林、草原、海边,有人教你怎么喊,要领是:腹部发声,胸腔扩展,口要张大,啊——啊——,像唱歌、唱戏练嗓子那样,配上动作,喊完了,你会感到很轻松。当然注意不要妨碍别人,不要扰民,任何一种方法都要用得得当。

每年高考前,我都要到各地给高三学生做心理辅导,每次都以考生集体高呼“振奋精神,轻松上阵,增强自信,高考必胜!某某中学,大获全胜!”作为结束。

2008年“5·12”大地震后,我受中组部派遣,去四川给灾区干部做心理疏导,每次讲座完都要带领全场干部集体高呼“挺起胸膛,自立自强,艰苦奋斗,多难兴邦!”连呼三遍,场内十分庄严肃穆,喊后大家热泪盈眶,这就是喊叫疗法。

除了喊一喊,有的时候还可以摔一摔,打一打,如拍拍桌子、砸砸板凳。夫妻吵架,你摔盘我摔碗,摔完了再来买,这就有点浪费,如果把锅碗瓢盆换成塑料的不就没关系了吗?

一位老同志慢悠悠地说:我老婆就喜欢摔东西,每到她生日我就送一件小礼物。媳妇还很得意,傻乎乎地在姐妹们面前吹牛:“我那老公越老越有情调,每次过生日都不忘送我一件纪念品。”她哪儿知道我的意思啊!我给她送的什么?都是大熊猫啊、小白兔啊、布娃娃啊!毛茸茸、软乎乎的,随你摔吧,摔完了一复位不就完了嘛!

难怪您能当局长,您很会管理,把你家管得特别和谐!

我这里说的是宣泄,所谓宣泄就是合理地发泄,要分时间、地点、场合,要讲方式方法,不能胡发乱泄。

有三种胡发乱泄:一是时间、地点、场合错了。比如,这位老总郁闷了,想到教授讲过郁闷了可以喊一喊,于是深更半夜在阳台上大喊大叫,邻居就要骂“他又犯病了”。

二是方法手段错了。比如,动刀子,大打出手,张口骂人,乱摔东西等,都会带来不良后果。几年前某国家部委机关,发生了一个悲剧。五一假期,一位年轻干部同媳妇吵起来了,小夫妻吵着吵着就摔东西,你摔我也摔,不知道是谁,把刚出生两个月的女儿从六楼给扔出去了,下面也没有像杭州那样的最美妈妈来接,孩子脑浆迸裂。事后该单位请我去给全体干部做心理疏导,亡羊补牢。近年来,一些年轻人心情不好,便去超市捏方便面,网上称作“捏捏族”。我从电视里看到,某饭店提供一种特殊服务,客人喝酒可以干一杯摔个碗或盘子,几个女孩一边摔一边大声喊“好玩!过瘾!解气!”买单的时候都给你算进去了,这就是胡发乱泄了。

三是发泄对象错了。在公司里被老板训了、骂了,不敢顶撞,怕被炒鱿鱼,憋了一肚子气,回家骂太太;太太也怕被炒鱿鱼,不敢还口,于是给旁边碍手碍脚的儿子一巴掌;儿子不敢还手,便给挡道的小黑狗一脚;小黑狗只能“嗷嗷”叫几声跑开。这个发泄链,只有最后的小黑狗是正当发泄,其余都是胡乱发泄,是迁怒于人,找替罪羊。(众人大笑)大家不要笑!生活中经常有这种情况。你有没有在单位不顺心,回家冲老婆孩子瞪眼睛;在家里被媳妇骂了,到了公司对你的下属脸色就难看了?我们自己不要这样做,对别人则要理解。比如,一个同事莫名其妙地对你发火,你不妨这样想:年轻人可能失恋了,也可能刚跟媳妇吵完架,或刚被领导批评,他今天心情不好,不跟他一般见识,改日再谈。既然你没惹他,他的火就不是冲你,你不要自己往枪口上撞。这叫“理解万岁!”和谐社会就要从一点一滴做起。

为了合理发泄,就要提供一些场合,所以国外有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不但有心理诊所,还有聊天公司。企业还有情绪发泄室,内有老板的塑像,塑料的或橡胶的,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社区还有运动消气中心,据说法国巴黎就有好多家,里边连墙壁都是软的,沙发垫、被子、褥子、毛巾、枕头,更多的是各种球类和充气玩具,随你摔啊,打呀,喊哪,叫啊,小伙子翻跟头打滚啊,女孩子拧毛巾、掐枕头啊,都可以把气出了。还有什么苦恼人热线、孤独者电话,还有生命线,英语是“Life line”,1960年美国就开始建立了,最早出现在洛杉矶自杀预防中心,很快推广到世界各地。

一位国企老总起来打断:教授!对您说的情绪发泄室我有不同看法,难道也让我们的员工对着老板的塑像辱骂踢打不成?那不是挑拨干群关系,侮辱领导的人格吗?

问得好!对西方的东西不能简单照搬。咱们的老百姓也会因为各种原因有怒气、怨气,因此就要有合理的宣泄渠道,所以就引进了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不但大学和中小学普遍设立了心理咨询或辅导中心,社会上的心理学服务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越来越多。至于情绪发泄室,通常用的是普通橡皮人。如果某个单位或某个企业领导愿用自身模拟塑像供下属或员工发泄,我看也无妨,国外资本家尚且有此雅量,我们作为人民公仆或勤务员又有何不可呢?总比怒气积累多了,产生不良后果要好。当然,我更希望多建立几处运动消气中心,特别是针对中小学生的,让他们通过运动发泄比击打橡皮人效果要好得多。你们找不到工作的,不妨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大城市自主创业,不需要很多投资,就可以做这个行业了,倘若信得过我,本人自愿给你们做顾问。

宣泄的方法我们已经讨论得很充分了,下面介绍另一种常用的情绪调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