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教师职业生涯的自我管理(1 / 1)

教师个体在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中并非只是被动的角色,每个人对于职业生活的期待和设计能够构建出不同的职业生涯轨迹。因此,教师个体确立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意识并且掌握相关的方法和策略,能够提升职业生活的质量,进而使承载于职业之上的人生价值得到更充分地实现。

(一)教师个体在职业生涯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是在个体与组织的互动中实现的,既需要个体的主动意识和自觉行动,也需要组织提供的环境氛围和支持援助。然而,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最主要的动因。因此,教师个体要意识到自我在职业生涯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不被动适应环境,不盲目追随别人的背影。在对自我内在力量的启动和发挥过程中,对自己的教师职业生涯担负起责任,进而使自我在组织和团队中发挥引领作用,促成自我和组织更为理想化的发展。

在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中个体自我发挥着“职业锚”的核心导向作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施恩(Schein)在论述职业生涯管理时提出了“职业锚”的概念。这一概念是指职业生涯主线或主导价值取向,是人们职业选择和发展所围绕的中心。[6]另一位学者薛恩进一步将个人职业自我观定义为“职业锚”,认为它对个人的职业发展起着定位、限制和指导作用。该职业锚包括三大部件:自我感知的才干和能力——以各种作业环境中的实际能力为基础;自我感知的动机和需要——以实际情境中的自我测试、自我诊断以及他人的反馈为基础;自我感知的态度和价值观——以自我与雇佣组织及其工作环境中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之间的实际冲突为基础。[7]薛恩的理论强调个体自我在职业生涯中的主体性作用,启发人们在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过程中关注自我内在的需要和自我实际的知识、能力储备情况等。因此,教师职业生涯管理的基础是内在自我主体意识的觉醒,也就是说首先要确立自我职业管理的意识。

有一位朋友是名牌师范大学的高材生,毕业后分在一所省重点中学工作,无论是收入还是工作环境都相当不错。可是这位朋友并不快乐,因为他一直有一个愿望,那就是能成为特级教师,能在自己喜欢的学科上有所建树。虽然他把业余时间都用在学习教育理论、钻研教材、探讨教法上,但还是觉得成功之路漫长无期,常常感到很渺茫。

几年前的一天,我去拜访他时,他正在用“时间倒推法”构想自己的未来:“我想在五年后成为省级名师学科带头人。如果五年后成为省级名师(或学科带头人)的话,那么我在第四年一定要在市里崭露头角并成为市级的名师(或学科带头人),那么我在第三年就一定要成为县里的名师(或学科带头人),不仅要具有高的课堂教学水平,还要具备深厚的教育理论素养,既能上好课,又能写好文,还能做好人。那么我在第二年,就一定要赢得领导同事和学生的认同、支持和赞许。”

“那么我在第一年,就要精心设计并上好每一堂课,既要有自己独特的教育风格又要蕴含时代的气息,平时还要潜心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提升和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并将其推广、交流。”

“那么在第二学期,我的课堂教学和为文就要形成风格和特色,凸显自己的灵性和智慧。”

“那么在第一学期,我就要列好整个学习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计划,推出阶段性的进修课程和研习细则。”

“现在我知道了,我要想在五年后成为一个省级名师(或学科带头人),现在该做什么了。”说这话的时候,他显得很兴奋。

在我们那次谈话后的第六个年头,我在本市市委机关主办的报纸上刊登的市级名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名单里看到了他的名字,虽然还没有看到省级名师的排名,但我知道,他在省里获得了优课评选一等奖,听说还是第一名,将代表省里参加全国性的比赛。我真诚地希望他在教育的路上能走得更远,走得更好。同样身为教师的我明白了,原来觉得“五年”是段很漫长的时间,什么事情都可以慢慢计划,这种想法应该彻底摒弃了。“五年”后的事情,用“时间倒推法”倒推起来,在今天就要开始行动。我们都有“五年”后或若干年后想要做到的事情,那么不妨现在就“成本倒推”一下吧。[8]

(二)教师个体职业生涯管理策略

教师对自我职业生涯的管理不仅需要主体性的意愿,还需要掌握相关的策略和方法,使具体的生涯发展目标能够得到有效落实,从而现实地推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教师自我职业生涯管理是从教师自我生涯规划开始的,生涯规划是教师个体对整个职业生涯的设想和谋划。其基本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分析与定位

古人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自胜者强”,教师的生涯规划首先要基于对自我的认识和把握,进而实现对自我的完善和超越。自我剖析与定位就是对自己进行全面分析,正确认识、了解自己,准确地为自己定位。具体的自我分析和评估可以通过对五个问题的自我反思来实现:

Who are you?(你是谁)

What do you want?(你想干什么)

What can you do?(你能干什么)

What supports can you get?(你能获得什么支持)

What can you be in the end?(最终你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第一个问题是对自我的整体性的探索和定位,寻求自我作为个体的角色和价值,是回答其他问题的基础;第二个问题是教师对职业价值的反思:这一职业能否承载自己的人生,能否带给自己想要的人生?这一问题是对职业性质的客观审问;第三个问题是对自身能力素质的追问,我能否胜任这一职业,能够在这一职业中游刃有余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这一问题是对自我胜任力的评估;第四个问题是指向外部环境的,是对环境中的支持条件的分析。我的职业选择能否得到环境的支持,这些支持或者否定对我意味着什么?这一问题指向职业选择与发展的环境条件,是一种现实性的拷问;第五个问题是在前四个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回答,是对第一个问题的现实呼应,这一职业究竟能够实现怎样的生命状态,能够把我引向什么样的社会地位或专业地位?最终的结果是否是令我无怨无悔的人生?在叩问内心的声音,反思自我和环境的过程中,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问题能够得到较为清晰地梳理,从而为进一步地选择和实施明确方向。

2.发展机会评估

发展机会评估主要是分析内外环境因素为自己职业生涯发展所提供的可能性,以及这些可能性与自我职业定位之间的关系,进而确定自己取舍的过程。学校组织的相对封闭性、教师职位晋升空间的狭小性等都使得教师职业生涯中的选择机会较为稀缺。这就需要教师形成更为开阔和开放的视野,除了关注组织内部的机会,还要善于寻找其他的专业发展机会,用内在的专业提升,确立自己的专业权利和专家身份,超越自身所在的学校组织而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和价值实现的机会。

按照薛恩的理论,个体在组织中一般沿三个方向发展:纵向发展、横向发展和向核心部位发展。纵向发展是个人在组织内部沿垂直层级的阶梯向上发展,一般指向职位的晋升;横向发展是个人在组织的各种平级职能部门之间发展和变动,其发展的领域与个人的知识、技术和经验相关,通过不同职责部门之间的轮换所获得的经验往往会成为最后提升为全面性管理职位的基础;向核心部位发展是个人由组织外围逐步向组织内核方向的变动,向核心部位的发展是个人在组织中的实质性地位和作用的体现,很多时候可能与职位无关,与个体的专业地位有关。因此,教师在进行自我生涯管理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评估外部的发展机会;另一方面,还要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和轨迹,两方面的结合才能获得一种最佳的发展模式。

3.发展目标的确定

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目标的牵引和具体路线规划的指引,因此,目标的确定是关键性的环节。发展目标选择和确定的过程就是教师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以及通过何种途径实现发展目标。目标的抉择需以自己的才能、性格、兴趣以及环境条件的支持等为依据。

教师的发展目标通常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长期目标的时间设定要适当,过长或过短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一般以10年为宜。长期目标的确定要具有发展的眼光和长远的眼光,并且结合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来进行。长期目标的制定往往不能一次完成,需要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做适时的调整。教师在确定长期目标之后,要将长期目标分解为一个个短期目标,短期目标是长期目标和中期目标的阶段化和具体化,一般为1到3年。有效的短期目标具有以下特征:目标切实可行、清晰明确、符合学校实际和教师个人实际并且与长远目标相一致。这样的目标才能发挥激励和调动作用,一步步推动长远目标的实现。

4.职业目标的践行

没有行动的目标只能是空中楼阁。因此,对目标的具体执行和落实是保证职业生涯成功的实质性步骤。职业目标的践行是指为实现职业发展目标所制定和实施的各种措施和行为。在职业生涯目标践行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个人与组织之间的关系,既要通过行动实现个体自我的发展目标,还要考虑自己的行动对于组织的价值和贡献,只有协调两者的关系,才能实现一种整体和谐的发展。

在具体的行动过程中,教师需要贯彻“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动的原则”,保证行动的方向和价值。教师需要考虑实现职业目标时需要什么知识和能力,如何获得这些知识和能力?需要学校组织以及同事提供哪些指导和帮助?如何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如何克服职业倦怠以及自我心理问题保证对目标的持续的动力和追求?这些问题是对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整体反思,这些反思有助于自己更加理性地采取行动,从而有效达成职业目标。

5.调整与完善

教师的职业生涯并非一帆风顺地线性发展,而是充满了变化和不确定性,包括其自身的变化和外界环境的变化。因此,就需要根据情境的转变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修正和完善。也就是说在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中,教师个体需要根据实践的效果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修正自我认知,调整职业生涯策略,以便更好地实现生涯发展目标。此时,需要教师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和积极的自我意识,能够克服职业倦怠、对教育变革的抗阻等,超越自我的发展阶段,适应教育的变革和发展,在对内外部因素的主动调整和积极适应过程中,实现更为和谐的职业生涯发展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