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学会学习教学策略运用评价的模式与方法(1 / 1)

学会学习教学策略运用评价的模式与方法是在对学会学习教学策略运用具体进行评估和价值判断时所要采取的手段和程序。人们在进行教育评价活动实践和理论研究的过程中形成和开发出了多种多样的评价模式和方法,学会学习教学策略运用评价可以参照教育评价取得的既有研究成果,但是具体内容和方式上需要突出体现自身的特点。

一、学会学习教学策略运用评价的一般步骤

学会学习教学策略运用评价的一般步骤亦可以分为评价的准备、实施和结果分析三个阶段,其中每个阶段都需要完成若干项工作。

1.评价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解决为什么要对学会学习教学策略运用进行评价、谁来评价和评价什么、怎样评价等问题以为评价的实施奠定基础。在这个阶段要完成这些准备工作:明确评价的指导思想、评价目的,进行评价的背景分析,确定评价人员,选择评价内容,制订评价标准,初定评价方式、评价活动进度安排,在此基础上拟订评价方案,必要的情况下建立一定的评价组织,以保证评价有计划高效率地进行。此外,还包括使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做好心理准备。

2.评价实施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根据评价方案,依照评价标准,有计划有组织地按照一定的步骤开展评价活动。它是整个评价活动的中心环节,也是评价组织管理工作的重点。在这个阶段,要运用各种评价方法和技术,收集各种评价信息,并在整理评价信息的基础之上,作出价值判断,同时,对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的心理进行调控,以保证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

3.评价结果的处理与反馈

这一阶段主要是根据评价实施阶段获得的信息资料和作出的分析判断,尤其是对评价对象的各种结论性意见和对实施评价方案情况的总结性意见进行分析和处理,并及时地反馈给相关人员,包括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及上级有关领导部门和决策者。

二、学会学习教学策略运用评价的模式

评价模式是评价基本理论与方法的总体概括,是某种评价类型的总构思。它包括评价的大体范围、基本程序、主要内容和一般方法。评价模式牵动着评价全局,制约着评价的规范性,也制约着评价结果的效用。国外学者对教育评价模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提出了众多的评价模式。其中比较有影响的主要有泰勒的行为目标模式、CIPP模式、目标游离模式、应答模式。此外还有反对者模式、消费者导向模式、自然探究模式、医疗模式、费用效益分析模式、分析软件包模式、EPIC模式以及爱特金森模式等。我国理论工作者在引进、吸收、消化国外先进成果的基础上,也提出了些在普教界具有一定的影响的教育评价模式。如教育行动目标调控模式、协同自评模式、发展性目标评价模式[1]。这些研究成果分别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也各有自己不同的适用范围。充分了解和认识它们,对于我们思考和探索适合学会学习教学策略运用评价的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启发意义。

在我们看来,学会学习教学策略的运用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学习能力,成为能够自主发展的人。对于学会学习教学策略运用的评价,既不能局限于预定的教学目标,又不能过分重视生成性目标而忽略了预定目标的作用;既不能忽视通过评价者与评价有关的各方面人员之间的持续不断的“对话”来修整评价方案,也不能忽视建立在理论基石之上的评价模式的确立;既要重视评价者的评价,又要重视被评价者自我评价在评价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只有综合考虑评价的预设目的与生成性目标,专家的理论构想与实施者的愿望,评价者的评价和被评价者的自评等,综合考虑评价目的、评价背景、评价过程、评价者特点、评价对象特点等因素,从各种模式中吸取合理的成分,才能提高评价的教育性和实效性,使学会学习教学策略运用评价的功能充分发挥,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倡导发展性学会学习教学策略运用评价模式。

这种模式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学会学习教学策略运用评价不仅要评价师生对学会学习教学策略运用的情况,更重要的是要发挥评价的导向和发展功能,管理和研究功能,促进师生的发展,同时不断提高学会学习教学的水平。

基本内容和步骤是:(1)根据学生在学习化社会整体、和谐、全面、充分发展的需要和开展教学活动的现实条件初步拟定学会学习教学策略运用评价的目标,使它们作为设计评价方案的主要依据。(2)通过有教师、学生、教育专家、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等参与的审议活动,确立评价标准、设计评价方案。(3)遵照评价方案,实施评价活动。在评价过程中,专门的评价人员和教师、学生协同进行评价活动,他评和自评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预设目标评价和生成目标评价相结合,多种评价类型相结合,形成协同评价报告。(4)根据协同评价报告,再次组织多方人员参与的审议活动,交流反馈信息,提出调整和改进的建议,为下一轮评价奠定基础。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1)把学生整体、充分的发展作为评价的核心,围绕它组织评价过程。(2)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等多方人员的共同审议、协同参与。(3)注重他评和自评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预设目标评价和生成目标评价相结合,多种评价类型相结合。(4)有效汲取了中外主要教育评价模式的长处。(5)结构紧密、程序规范、可操作性强。

三、学会学习教学策略运用评价的方法

在学会学习教学策略运用评价的不同阶段所采用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准备阶段,侧重确立评价目标、标准、设计评价方案的方法的应用;实施阶段,获取和收集评价信息的方法就显得格外重要;评价结果的处理与反馈阶段,加工整理、分析判断、恰当传递信息的方法便必不可少。我们重点探讨学会学习教学策略运用评价实施阶段获取和收集评价信息的方法。

1.测验比较法。就是在教学活动之前和之后分别用各种测量工具(教育、心理测验和其他量表)测定被评价对象的某些重要特性,如智能、学习能力、人格、性向等,来收集有关评价信息,并把教学活动前后的测验结果加以比较来判断学会学习教学策略运用效果的方法。除了用专门的测量工具和标准化测验外,也可以通过教师自制的论文式测验、客观式测验(由完成填空题、选择题、真伪判断题、搭配组合题等组成)以及操作测验、问题情境测验等来收集比较信息。

测验法的优点是效率高,资料便于作定量处理,可获得信息的种类比较广泛,测验结果比较客观可靠。缺点是根据被试对测验项目所作出的反应,推断出其知识、技能和人格等方面的发展状况,结论具有间接性。另外,对测验工具的编制和主试的要求比较高。

2.问卷法。是通过精心设计的书面调查项目或问题,向师生收集学会学习教学策略运用情况的方法。它既可以了解被评价对象的态度、动机、兴趣、需要、观念等主观情况,也可以了解被评价对象的客观性基本概况。根据使用目的和回答问卷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封闭式(结构型)问卷和开放式(无结构型)问卷,后者又可分为图画问卷和文字问卷。在实际应用中,这两种类型常常结合起来,以封闭式问题为主,辅以若干开放式问题,以便收集到更加全面、完整的信息。

问卷法的优点是能够处理某些比较复杂的问题,取样具有广泛性和灵活性,调查时间灵活,效率高,费用低,资料容易做量化分析,调查的结果,可以为使用者提供一些带有倾向性的问题或重大问题的线索,以便进行深入的研究,也为观察法提供了使用背景,以解决问卷所不能解决的问题。缺点是限制发挥,不够灵活;可能出现估计作答的现象,收集的资料流于表面,难以深入了解内心的想法;回收率较低,对问卷结果的统计和解释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定的影响;被调查者在回答时会受到趋中现象、随机反应、社会性要求定势等因素的干扰,影响答案的可靠性。

3.观察法。是指对师生在运用学会学习教学策略过程中及运用后的言行表现进行捕捉,观察、考察、分析,以获得第一手事实材料,为评价提供素材的方法。

观察法的优点是在现场进行,具有直接感受性;不需要通过任何中介环节,观察者可获得被评价对象不愿意或没能报告的行为表现;全面、准确、生动,具有真实性和客观性,不会妨碍被观察者的日常学习和工作。缺点是取样较小,观察对象项目多且分散暂时较难应用;依赖观察者的能力和心理状况,会因主观因素的干扰而引起失真;时间和精力花费较大,实施成本高;资料记录和整理较难系统化,较难类推结论或判断因果关系;项目归类的推论性太强,会影响调查信度。

4.访谈法。是通过直接和学生、教师交谈获取学会学习教学策略运用评价资料的方法。适用于调查对象较少的场合,对访谈人员的能力要求比较高。

访谈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便于双向交流信息和感情,反映真实的想法;便于控制,可以随时澄清问题,捕捉新的或深层次的信息;可以有效防止问题遗漏不答的现象;适用面比较广,能有效地收集关于态度、价值观、意见等资料;团体座谈时,可相互启发,促进问题的深入。缺点是时间和精力花费较大,访谈样本小,成本高;访谈者需要事先接受较严格和系统的培训,以免其特性影响被访谈者的反应;访谈结果的处理和分析也比较复杂。

5.档案袋评价法。也叫成长记录袋评价、档案评价、卷宗评价。是通过分析教师和学生的成长记录袋的制作过程和最终结果,来获取关于师生运用学会学习教学策略对师生发展状况影响的信息的方法。

教师成长档案袋是教师代表性工作的集合。是教师对自己工作进程的记录,是教师对自己的成就、风格、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描述,是教师特定的作品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记录袋。可以说,教师成长档案袋就是教师工作和思想的博物馆。教师成长档案袋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师个人基本信息及分析和教师不同领域的工作进展情况。后者包含教师作为教学者、学习者、研究者、评价者所做的有生长性的文件和动态的过程记载,还包括静态作品的收藏。教师成长档案袋的内容还有:教师的专业史;对自己的工作有推动作用的各种问题、事物;为学生设计或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时所作的努力;与学生对重要问题或其相关背景的探索;与同事、教育管理部门或专家的专业合作;对专业资源或重要文献的分析与反思等。学生成长记录袋是有关学生学习成就或持续进步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它记录着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系列“故事”,是学生发展水平、努力与进步过程以及反省与改进状况的较为理想的评价手段。

档案袋评价法的优点是能够开放的、多层面地、全面地评价师生;能够关注师生成长中的个体差异;能够让师生参与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反思、自我负责的能力和态度;有利于获得改进教学的信息。缺点是制作成长记录袋工作量太大;内容太多,标准化程度低,难于整理分析;评价的效度低,难以达到客观真实;容易走形式。

此外,教育评价和测量中所使用的自陈法、文献法、轶事记录法、人物推定法、投射法、作品分析法(创作、实验报告、研究报告)、个案研究法等也可以用于学会学习教学策略运用评价的资料收集与分析。

[1] 金娣,王刚.教育评价与测量.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23~33;单志艳.如何进行教育评价.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7: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