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渗透与专项训练相结合原则是指对学生学会学习的引导要和学生正在学习的教学内容和主题紧密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随机地自然灵活地进行;同时,对于需要学生特殊掌握的学会学习的某些能力,也可以专门在课内或课外组织专项操作练习,以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教学过程是认识和发展统一的过程,是以认识活动为基础,促进学生智力、品德、个性身体等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小学生是正在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个体,在影响他们发展的各种活动中,教学无疑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他们主要是在教学活动中成长和发展的。教学过程中,他们主要从事认识活动,但是他们的认识活动,不仅仅是掌握各种科学知识,同时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他们的能力、个性也在其中经历着发展变化。他们的认识任务不是为人类增添多少新的知识、发现什么新的规律,而是继承和掌握人类已有的知识成果,使社会的精神财富转化为他们个人的精神财富和理性力量,并因为享有它们而使自身成长起来,变得聪明、健康、智慧、高尚和完美。简言之,就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任务不仅仅是求知、获得技能和规范,而是要在此基础上发展智力、能力、品德、人格,陶冶情趣、情感、意志,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完成这些任务,并不是在认识过程之外,而是和认知的任务统一完成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认识掌握作为课程内容的特殊文化,同时将凝结其中的人类思想、情感、才智内化为自身的思想、情感、才智等而实现着自身的发展。学生的认识活动是发展性的、教育性的,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认识活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成长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务必充分认识并重视教学过程的这一特点,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求知中渗透学会学习的引导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首先要注重引导学生在以理解知识为基础的认识活动中学会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并不意味着放弃知识的学习,因为知识是生命的养料,是学生成长的媒介和载体,学校教育活动正是主要借助于知识促使学生成长。我们反对仅仅为学知识而教学,但并不赞成完全脱离知识学习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生的知识学习和生命成长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意义,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学会探索,学会体验,学会感悟,学会自主地全面成长,“授之以鱼”的同时“授之以渔”,使他们逐步成为自身成长和发展的主人,同时让“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理想化为现实,而不是要撇开知识学习另搞一套。
当然,不是任何认识活动都能有效地促进发展,只有用恰当的方式让学生获取适量的规律性知识才能真正促进智能的发展,只有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认识活动,才能促使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能力形成和发展。因为发展不仅与所学知识的性质、难度、分量有关,更重要的是与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运用知识的创造态度有关。大量事实证明,只是靠死记硬背学到的知识常常缺乏生命力,对学生智能、思想、情感与个性发展的作用极小,更勿论使学生学会学习。所以,在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内在的感受和体验,善于采取科学的方法和途径,设法激活学生内在的兴趣与动机,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系统的有适当难度的知识,而且要启发学生在探索、体验中通过独立思考获得知识,在解决各种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的探索活动中运用已获得的知识,以提高能力,获得整体成长;以学会学习,为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同时,还要认识到学生的认识活动受发展水平的制约。认识必须以学生身心发展达到一定的水平为条件,没有这些条件,学生的认识活动就难以进行。学生的发展不仅是认识活动的原因和目的,而且直接影响着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广度、深度、速度、巩固程度和运用程度。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中,既要立足于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又要看到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在“最近发展区”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充分发挥现有的学习能力和水平的同时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切忌脱离学生的年龄、心理实际,脱离学生的知识、思维和意识发展水平,脱离学生当下的教学活动,空洞说教、单向灌输,苍白无力地强调学生学会学习。
二、适当开展专项练习
对于学生需要掌握的一些学会学习的方法、技能可以进行必要的专项练习指导,使其得到及时巩固,尤其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但这些活动最好在教学中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在尊重学生已有能力的前提下安排和进行,切忌撇开正常的课程知识的学习,进行大量的、单调机械的练习,练习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自我感悟、探索和总结。例如,马芯兰老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认识到,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偏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不注重能力的培养,教法不分主次,平均使用力量,概念、法则、例题一个一个地讲。结果是大部分学生并不能真正地理解概念,解题也往往是照猫画虎,教学费时多,效果差。因此,她对于数学教材和教法同时进行了改革。教材方面,她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儿童智力发展的规律,突出最基本的概念、法则和原理,并以此为中心,从纵和横两个方面对全国统编教材进行重新组合调整,做到以纲代目,形成一个新的比较好的知识结构。接着根据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需要,自编部分教材,充实到新的结构中去。教法方面,她注重突出基本概念的教学,充分应用迁移的规律把知识的基本结构教给学生。另外她还用自编的教材培养学生的能力和进行一般技能的训练,尤其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为培养思维灵活性,马芯兰老师一方面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利用旧知识导入新知识;另一方面,她运用“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引导儿童“发散式”的思考。在教两步应用题“结构课”时,她先出示一步应用题:“大牛20头,小牛4头,一共是多少头”,让学生将题中的直接条件改换成间接条件,或将问题进行发散性变换。比如,将直接条件“大牛20头”变换为间接条件,发散为“比小牛多16头”“是小牛的5倍”“比小牛多4倍”“大小牛头数的平均数是12头”“小牛是大牛的1/5”“小牛是大牛的20%”,等等。小牛头数和问题也进行类似的发散[1]。
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过程中,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脱离知识学习盲目追求发展,盲目追求所谓学会学习,而过分强调专项训练。像形式教育论者那样,只强调对学生记忆、思维、想象等能力或某些专门技能的训练,为发展而发展,忽视知识的承传和学生要借助知识学习生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的人;二是脱离学生的发展,盲目追求掌握知识,为求知而求知。像实质教育论者那样,只注重向学生传授知识,为掌握知识而掌握知识,而忽视发展学生的能力、品德、个性等,忽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在学习中实现作为完整的人的全面生成和发展。只有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使学生在学会学习中成长,提高教学质量。另外,如中篇各章所提及的,还要重视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等课外活动,适当地组织专项训练活动,如思维能力训练、意志品质锤炼、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等,来强化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1] 王敏勤.国内著名教改实验评介.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3:110~111,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