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学会处理信息教学策略(1 / 1)

21世纪的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了全新的信息时代。一方面,信息资源不断更新,不断扩充;另一方面,冗杂信息也随之增多,日益泛滥。如果没有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势必无所适从,被信息的海洋所淹没。可以说,信息能力已经成为进入信息社会的通行证,是信息社会中每一个人赖以生存、生活、学习的基本能力。所谓信息能力是指学习者在信息化社会中有选择地利用信息工具,有效地收集、分析、加工整理、管理、运用和创新信息的能力。它一般包括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信息应用能力等。对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下述几方面入手。

一、引导学生学会获取信息

信息获取能力是指个体能根据自己的需求,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熟练地、主动地、有目的地收集信息的能力。及时准确地获取信息是创新的前提,大范围地获取信息是拓展知识面的有效手段,快速定位自己急需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掌握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法,如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当地人文与自然资源等,通过阅读、观察、访问、调查、讨论、参观、实验、实践、检索、统计等方法,广泛地收集信息。

二、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信息

信息分析能力是指学生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筛选,鉴别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判断它的可信度,然后对真实有用的信息进行分类的能力。它有助于使原始、分散的基础性的信息由单一变集成,由分散变完整,由零碎变系统,形成高度概括性的信息。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分类归档。可以根据信息的内容、性质、来源、机能进行分类,使之条理化、档次化。也可以把信息分为原始的、经过加工的、未来的、常规性和偶然性的。在此基础上对信息进行分析研究,辨别真伪,加工整理。通过分析、审查、鉴别、筛选、分组、比较、汇总,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剔除其虚假、错误部分,肯定其真实、正确部分。对一些一时辨别不清真假、对错的信息进一步进行核实。同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数据库、电子表格和统计软件等工具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通过文字处理软件对收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整合加工、提炼归纳,根据需要重新组合。

三、引导学生学会加工信息

信息加工能力是指学生将不同渠道获取的同一类信息进行综合,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重新整理、组织、并能够简洁明了地传递给他人的能力。信息加工最重要的是确定哪些信息、因素对表达特定观点有影响,如何根据需要安排其结构,从而有利于表达和突出所要传递的信息,充分发挥信息的作用。对于那些真实可靠、正确无误的信息,可以按照其重要程度和保密等级加以使用和传递。对于虽然真实、准确,但是采用条件不具备的信息,可以将其暂时贮存起来,以备条件成熟后推广应用。引导学生学习信息加工过程中,要注意使学生树立速度和时间是发挥信息作用的关键的意识,养成及时加工处理信息的习惯;让学生学会根据加工信息的需求,了解、确定信息加工计划,使信息加工工作更有条理、更有实效;还要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信息加工技能,如文字处理技能、数据加工技能、图像处理技能、声像录制技能等。

四、引导学生学会应用信息

信息应用能力是指学生利用所掌握的信息,使用信息技术或其他手段,分析和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善于应用信息,才能使信息在个体发展中发挥巨大作用。否则就有成为信息储存器或被信息淹没的危险。要想提高学生应用信息的能力,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在比较、分析以及多方查证中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及时去掉伪劣的信息。让学生学会对信息进行筛选,识别有价值的资料,淘汰边缘资料,简化问题,梳理思路,尽快找到有效的信息资料。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有条理、有逻辑的整理归纳,发现信息资料间的关联,综合进行判断,得出相应的结论。另外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要实事求是地对待信息,不能为了迎合自己的预先设想或他人的某种设想或暗示,人为地修改收集的信息,扭曲最后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