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课堂为引航(1 / 1)

2015年的5月6日,数学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来二小了!虽说班老师是语文老师,但吴老师的“特级教师,特级人品”早已征服了各个学科的老师啦!老师们早早来到会场,静静期待。

“如何做一名好老师”主题讲座引发了三校区老师的思考与共鸣。对于很多像班老师这样的青年老师来说,二小搭建的“名师大课堂”学习平台,无疑为老师们的再成长给予了丰富的养分。

最令人记忆深刻的是吴老师与二小老师们的互动提问环节,老师们对于这么宝贵的提问机会都兴奋不已,纷纷举手。幸运的班老师像接到手捧花一样,得到了一次向吴老师请教的机会。她简短介绍道:“班里的小微让我一直很‘头疼’,记得新入学的第一天,小微就笑嘻嘻地冲着值周老师说‘Go out’(出去),平时上课,时而开怀大笑,时而和同学聊天,或者大声喊叫,不管会不会干扰老师和同学。我也和她进行过沟通,但效果都不太理想。”

吴老师听后莞尔一笑,说道:“请老师们记住,老师应该是孩子们一生经历中非常重要的朋友,是孩子们学习路上的引路人。教书必然育人,而在育人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更重要的,在交往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尊重个性、真诚交流更重要的。试着与这样的孩子交心,而不是简单的说教。班老师要记住,这交流一定是建立在理解与爱的基础上的。”听到这里,班老师若有所思。也许,小微的个性和集体并不冲突,甚至可以“利用”她张扬的个性呢!

班老师不断内化吴老师的点拨,没出一周,就听到任课老师转述,小微上课大声说了同学一个不雅词语。班老师瞬间感到“局势升级”!虽然是个挑战,但吴老师的箴言已经深入内心,就看能不能融会贯通了!一进教室,正看到小微和其他同学忘我地说笑。班老师打出情感牌,和她单独坐在教室角落,说:“小微,你的一件事让我对你又多了一些了解,你知道是什么事吗?”小微很是好奇:“什么事?”“就是你刚才和同学说的……”小微突然打断:“原来是这事儿啊!”

班老师继续出牌:“小微,每天你都和同学在一起,放了学,你也和小朋友在一起,你希望大家记住你什么呢?肯定是你的优点吧!你有那么多优点!还是让大家觉得你没礼貌?”小微抢着说:“当然是我的优点了!可我没有没礼貌,我就是说了一句……”小微说这词时声音越来越小,班老师乘胜追击:“那如果别人和你做朋友,你们之间本来都很开心,你说这句话,她会高兴吗?”小微很聪明,一转眼睛:“那我不再说了。”

成功了!班老师心中暗喜:“而且,你很热情,声音很大,很自信!你试试向老师、同学打招呼,说谢谢,看看大家是不是更能发现你的优点、你的热情、你的自信了!”小微眯起眼睛拍拍班老师肩膀:“这样就能让他们发现我的优点了?太好了!”小微边说还边搂了班老师……

记忆犹新的“第一次拥抱”让班老师顿悟了,小微这样的孩子其实更期待他人的肯定与认可,他们的“个性”之源,只是怕失去周围人对他们的关注。是啊!如果班老师没有和孩子真诚地交流,而是“劈头盖脸”地一顿说教,班老师和小微就不会像现在这样零距离,正是吴老师的这句“在交往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尊重个性、真诚交流更重要”,使班老师的育人之道有了新的风景!

回想那天,讲座结束后,老师们的热情依然不减,仍在讨论着、交流着。榜样的力量无穷也无限,在悄然的熏陶中,老师们可能和班老师一样,思想重生涅槃,又以更饱满的热度、更艺术的策略继续哺育花朵。

花园的花朵因园丁而芬芳,园丁因花园的给养而成长。二小这座如家一般的温暖花园,全方面地给养着老师们。二小的“名师大课堂”已经深植于心,成系列化开展讲座。语文特级教师张立军以“容不得与容得下”为主题呈现了特级教师的成长史,引领老师们的专业化成长;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孙云晓,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为老师们提供前沿的教育理论和科学的教育方法……越来越多的名师走进中关村二小,成了老师们的领路人。

老师们的成长,离不开二小的全力支持。无论是德育中的沟通艺术,还是教学上的策略方法,抑或是学生的特长发展,“名师大课堂”为希望提升的老师们输送着最先进的理念,送去最温暖的鼓励,给予最全面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