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课间,曾经的几个学生兴冲冲地跑到办公室,迫不及待地送给刘玉文老师他们在美术课上做的纸花。看着五颜六色的花朵和孩子们可爱的笑脸,刘老师觉得幸福极了,无比快乐。此情此景,同样出现在三年前。
那时,刘老师刚刚参加工作。课间,老师们有的忙着批改作业,有的处理班级事务,大家正埋头干着自己的事情。忽然听见几位学生喊“报告”,老师们还没来得及说“请进”,只见五六个大个子同学直接奔向一位老师。
一个古灵精怪的姑娘快言快语道:“李老师,这是我妈妈做的寿司,可好吃啦!我特意给您留的,您快尝尝!”一个高个子的小伙子腼腆地说:“这是暑假我们全家去美国旅游带回来的胸章,您挑一个!”李老师很快与他们攀谈起来:“你们暑假都去哪儿啦?……”办公室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之后,刘老师常见李老师的学生跑过来跟她聊天儿,帮她干活儿。对此她十分羡慕,更是好奇李老师为什么会这么受学生喜欢。
说来也巧,没过几天,学校针对年轻老师举办了“青蓝之约”师徒结对仪式,这位深受师生喜爱的李老师——李云燕,正式成了刘老师的师傅。
在一节数学课上,大多数学生都在认真地学习,只有一位学生像是开了小差。李老师一下子发现了,智慧地说:“所有同学精力都非常集中,只有王贝儿一个人没有参与。”只见坐在第一排的一个小姑娘赶紧抬起头,坐正了身子。“我们请王贝儿起立,接下来有一个重要的任务交给她,像刚才同学们那样两个两个的数,数到20,如果她数对了,咱们给她鼓掌。”那个小姑娘认真地数了起来,生怕落下一个,终于数到了20。李老师带头鼓掌,接着,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王贝儿晃了晃头,开心地坐下了。这么处理,既让孩子回到了课堂,又能不失面子,赢得尊重与赞许,还能让其他同学引以为戒。刘老师经常揣摩师傅在课堂上的言语,并尝试在自己的课堂上组织教学,往往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显著效果,课堂驾驭力也逐渐提升。
正在刘老师得意的时候,学校安排她上一节公开课,年轻老师常有的怯场让刘老师头疼不已。师傅挺身而出为她出谋划策:“尽量少说话,引导学生对话,引发矛盾。”“学具太多不好汇报,试试拍成照片,在投影上展示。”不但有大思路的把关,还有字斟句酌的修改,无数次的试讲磨课,师傅一直陪伴刘老师到最后。
经过这样不懈的努力,公开课得到了专家的好评。后来,刘老师才领会到少说话,那叫“无言之教”;拍照展示,那叫“科技教学”。原来,时下最先进的教育理念都体现在李老师的教学中,显得那么自然,难怪每次听完她的常态课,都感觉意犹未尽!
……
李老师不仅注重自身的学习和提高,还乐意把自己积累的经验跟同事分享。这让刘老师懂得:有价值的分享,把教学工作变成了一种乐趣!
刘老师认定:要像师傅对我一样,把这份态度传承下去。路在脚下延伸,不是独自走路,而是和同伴们一起铺路并共同前行。
在二小,李云燕和刘玉文,只是学校众多师徒中平凡的一例,学校家园式文化的氛围促使每一位老师在这片肥沃的土壤上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