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师傅二三事(1 / 1)

大学毕业那年,年轻的李老师来到中关村二小实习。

在党支部组织的拜师会上,李老师第一次见她。她穿一件宝蓝色的套裙,头发挽起,从容,淡定,干练。简单交谈后,李老师向师傅约课听,师傅极爽快地答应着说“下午就来吧”。李老师想:真牛,常态课随便听!究竟有多厉害?

李老师搜索过师傅的信息:沈耘,北京市先进教育工作者,是第一位在小学信息技术领域取得中学高级职称的教师,北京魅力女教师……原来,师傅是名师。

李老师清晰地记得她在二小上第一节信息技术课时的情形,严格来讲只上了大半节课。前半段课堂一片混乱,李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说。师傅救场如救火,沈老师走上讲台对孩子们说:“你的一走神就可能错过了精彩,你的生活又怎会精彩?李老师讲得那么好,大家应该怎么听?”

令李老师欣喜的是沈老师“夸奖”她“讲得好”。后来,李老师才明白,这句话,保护了她初为人师的自尊和自信。

同时,师傅教人懂得教学的厚度在于潜心研修与日益积累,在于稳扎稳打的锤炼,在于脚踏实地的研磨。她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就是:返璞归真的课堂,才有独特的魅力。而李老师也渐渐领悟,巧妙的课堂调控是为师的智慧所在。

那是海淀区“世纪杯”教师基本功比赛,信息技术作为小学科,参加名额极少,李老师瞻前顾后,纠结了很久。她发短信给师傅,一大段的话只用来表达三个字:我弃权。而师傅仅回复了三个字:凭实力。

在这样一个公平、公正,机会均等的团队中,只有全心投入、全力备战才能取得好成绩。从教学设计到说课答辩,紧张备战的48小时里,师傅是军师,是评委,是送餐员,还是清洁工。当李老师站在赛场上完成自己的说课和答辩时,看见场上最严格最严肃的评委笑了,看见同事竖起了大拇指,看见师傅从容淡定的表情,就像第一次见她时一样。

2013年,北京市中小学科技教育示范学校、金鹏科技奖、北京市中小学科学建议奖等科技荣誉纷纷被收获囊中。二小的儒雅少年登上更大的舞台,荣幸地为习近平等国家领导人做科学小实验。学校总结会上,师傅站在台上,一个一个地念出成绩背后付出辛苦的老师姓名,说实话真有打了胜仗后的那种自豪感。至今想起,李老师还有着一种兴奋劲儿。

说起团队,师傅的眼睛总是明亮而骄傲,让人难忘。她总能把光环幻化成彩虹,分享给团队中的每个人。多少个忙碌的日子,团队老师并肩战斗,加班到晚上10点,师傅一直陪同,全心投入辅导学生。有时候,李老师觉得,只要有师傅在,再难的问题都有解。

一次李老师问师傅,带着一群人跑累不累。她说,怎么不累!但累的同时也很快乐。她还说,与其说是她领着大家奔跑,不如说是大家在推动着、鞭策着她前进,她就是一个累并快乐着、幸福着的奔跑者!

此时,李老师认为:沈老师是师傅,也是朋友,是让我永远无法停下脚步一直追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