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互动新方法(1 / 1)

变教为学?教师少说话,学生多活动?这怎么能行呢!中关村第二小学老师有关“变教为学”相关介绍的讲座,如同丢入清浅池塘的石头,激起了层层涟漪。

“老师,这样做是不行的。”首先发问的是洛桑达培老师,他也是这个培训班的班长。“我是在玉树州八一孤儿学校教学的,我们这里的孩子太淘气了,如果让他们自己去学习,他们一定是不会好好按照要求学习的。”

“老师,我们是受到教学进度制约的。”多杰才旦老师也激动地站了起来,搓着手掌说道:“一节课只学习这么一点点的知识,到最后学生成绩不好,我们的工资是要被扣掉的。”

腼腆的拉吉卓玛老师点点头:“如果一节课全让学生讨论,哪里有时间做练习?我们要是把练习留回家做,第二天肯定还是空白。家长根本就不管,家长总觉得读书没有挖虫草重要。甚至他们还会在我们家访的时候,用‘一季虫草挣的钱比你们老师一年的工资都要高’这样的语言来反驳我们。”

安基德老师“噌”地站起来,很激动地说:“我们讲得多学生练得多,家长都觉得学习不重要,如果我们不讲,只让学生讨论学习,我觉得用不了一周,我们的家长就把学生领走了。”

安基德老师的话让老师们都笑起来了。大家不住地点头,互相之间小声说道:“是呀是呀,这个确实很可能发生。”

两天前,郑丽丽老师以中关村第二小学实施“变教为学”实践者的身份来到了海拔3700米的玉树。中关村第二小学的老师对它的印象,始终停留在2010年:四面环山、道路不通,彼时突遭地震的人们面对镜头,每个人脸上的高原红瑟瑟地发抖,眼睛里透着慌乱。时隔5年,再走进玉树:规整的城市布局,秩序井然的街道,一切都是这么的现代化,让人觉得眩晕。

虽然经过两天的缓和,此刻身体对高原依然不适应,让郑老师总觉得头晕、气短。但是,这个课堂上老师们的发言却让她的头脑愈加清醒。玉树老师们的谈话,让下午就要做课的她逐渐丢失了原本的自信,满脑子都是怎么可能、不确定、忐忑与怀疑:学生真的可以接受这种形式吗?能让害羞的他们开**流与发言吗?可以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吗?

……

时间不会因为心中的迟疑、不自信停止走动。郑老师做课的内容是三年级下册“长方形面积”,面对的是刚刚进入三年级的学生。看着初进教室满脸羞涩、不敢与人对视的孩子们,郑老师的心又“咚”地沉了一下。

“同学们,今天是郑老师第一次见到你们,谁愿意让郑老师认识认识?”考虑到学生是藏语学校的孩子,她一字一句慢慢地说。

话音刚落,就有一位小姑娘举手:“老师您好,我叫卓玛拉索。我今年9岁,我是我们班的副班长,我很喜欢数学。”她口齿清晰、语言流利,还有她的这份表现欲、勇敢,真让人佩服。郑老师的热情在她的表达中,逐渐开始回归。

“老师,我的名字是更尕丹增。我可以教您几句藏语,您愿不愿意跟我学啊?”“当然愿意了,以后你就是我的藏语老师。”郑老师笑着和他学了几句,但是老师奇怪的发音,让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原本因49位老师观摩而让学生紧张的气氛得到了缓和。

“郑老师,我叫班九丹周,我和格松措毛是超级好的朋友,我们两个的数学是我们班最好的,上课我们可以多回答问题。”“郑老师,我叫杨非凡,从名字就知道我是汉族,但我是在玉树出生的,我很喜欢吃开锅肉。”

课前谈话,学生与老师配合得逐渐和谐起来,这让郑老师恍惚觉得这就是中关村二小的课堂,在座的都是平时无比熟悉的学生。这让郑老师感觉到,不管是北京还是玉树的学生,他们身上天然地想要表达、展现自己的想法是一致的,不会因为地域的不同而有差异。当进行到第二个活动时,郑老师决定放手试一试。

活动——独立完成:在方格纸上再画一个长方形;与上一个长方形“面积相等,形状不同”;说明这两个长方形面积相等的理由。

在说明“两个长方形面积相等”的理由时,郑老师选择卓玛拉索作为这个环节的主持人,让她来尝试主持这个环节的交流。郑老师还面向全班说明每个人都有可能做汇报环节的主持人,而且作为主持人,不仅要具备落落大方的主持姿态,还要具备从同学中选取回答问题的同学,并能够引导同学们之间进行交流、互动、分享等的素质。

郑老师说完之后,卓玛拉索害羞中带着勇敢地走上讲台:“谁愿意来说说你的想法?”

教室里一下子变得很安静。学生之间羞涩地互相捅一捅对方,推着别人上台展示。也有学生狡黠地用手指自己旁边的同学,用眼神鼓励卓玛拉索叫被指的同学。卓玛拉索没有得到同学们的回应,害羞中带着焦急:“请大家勇敢一点儿,来说说你们的想法吧。”

这时候一个小男孩儿站了出来:“我有想法,我愿意和你们分享。我是这么想的,如果两个长方形里包含的单位面积是一样的,那么它们的面积就相等。我一个一个地数,发现第一个长方形(长8厘米、宽1厘米)有8个1平方厘米,第二个长方形(长4厘米、宽2厘米)也有8个1平方厘米。所以我认为它们的面积是相等的。”

“还有其他同学想说说吗?”卓玛拉索问道。

“你觉得刚才的这位男同学回答得怎么样?”郑老师打断了卓玛阿索。“他说得很清晰。”卓玛拉索很诚恳地回答。郑老师看着她说:“他说得很清晰,你是不是要给他个回应?同学们呢,是不是也觉得他很勇敢?要不要把你们肯定的掌声送给他?”

当班级里响起为“勇敢者”祝贺的掌声时,小男孩儿害羞的眼睛充满了坚定,脸上的高原红泛起了兴奋的光泽。为他鼓掌的同学们也开心地笑了,还有人朝他竖起了称赞的大拇指。有了他的榜样,其他学生逐渐热闹起来,也加入讨论当中。

“我还有比一个一个数更好的方法。我发现我画的长方形比较大,一个一个数很麻烦,所以我是一行一行数。第一个长方形(长8厘米、宽5厘米)一行有8个1平方厘米,有这样的5行,用乘法得到面积是40个1平方厘米;第二个长方形(长10厘米、宽4厘米)一行有10个1平方厘米,有这样的4行,面积也是40个1平方厘米。”一个女孩子手指自己的方格纸说道。

“我和她的想法是一样的。”一个男孩子迫不及待地说道。“我们两个都是数了一行有几个,然后再乘有几行,就可以得到长方形的面积了。”这个小男孩儿骄傲地说。

卓玛拉索对着这两位同学竖起大拇指,声音响亮地说道:“你们都很会学习,也很会思考。请同学们给他们鼓掌吧。”等掌声落下以后,卓玛拉索接着面对全班同学说:“他们的方法都很好,还有其他的想法吗?”

……

在之后的活动中,郑老师的语言越来越少,而学生的交流越来越多。看着同学们逐渐接受这种“生生交流、生生互动”的学习方式,也开始习惯与他人合作、交流、汇报,郑老师作为一位能够看着他们从害羞到自信、从小声表达到声音洪亮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从面对黑板说话到看着同学的眼睛交流、从不会夸奖评价他人到自然地说出“你很棒”“你真厉害”的老师,她心中获得的自我肯定、欣喜满足,是此刻用语言无法形容的。

与郑老师一样惊讶于学生此刻表现的,还有在旁边观摩的49位玉树的培训老师。他们也没有想到自己口中的淘气、肯定在课堂上玩、不会学习的学生,此刻落落大方、全心投入每一个交流、活动中来。当课程结束孩子们跟老师们说再见的时候,玉树的老师们不约而同地为孩子们的精彩表现鼓掌、竖起大拇指。是啊,孩子们都已经学会了夸奖、称赞,更何况老师们呢!作为“变教为学”实践者的郑老师,此刻也要为玉树老师们的转变竖起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