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我校特级教师李兰瑛副校长的课,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她对数学知识本质的深入思考、精益求精的活动设计、课堂上精彩的师生互动、课后其他老师们的夸赞与佩服等。但是,李老师的课也出现过“意外”。
这个“意外”就出现在2015年暑假,在吉林省吉林市举办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第十七届小学优质课观摩评议会上,李老师作为受邀的北京市数学特级教师为大会带来一节现场展示课“图形的旋转”。李老师凭借个人魅力与学生们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课堂上每一个活动都完美地进行着,一环扣一环,听课的专家和老师对李老师和学生们的精彩表现也频频点头,我们一起去听课的中关村二小的老师们也沉浸在精彩课堂的兴奋中,这时带队的姜主任很小声音的一句“太快了!”却像投入池塘中的炸弹,让现场二小团队的老师们如坐针毡。看了看时间,才25分钟,课程已经到了最后一个环节,于是,大家想尽各种办法想提醒李老师,但讲台上的李老师仍全身心地投入课堂中,好像根本就没注意到今天课堂上的“意外”。
回想到来吉林前,在中关村二小的课堂上进行试讲时,团队的老师们多次提出“小城市的孩子在课堂接受能力与思维水平上往往比不上大城市的孩子”,所以,李老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将环节一再地删减,难度一再地降低,已到了要求的最底线。可今天现场孩子们的表现完全超出了老师们的预期,怎么办?不能让特级教师的课出现这样的“意外”。
姜主任马上安排,让现场负责摄像的中关村二小老师提醒李老师,李老师微笑着看了一眼我们的团队,那个微笑是那么的自然而平静,那么的自信。看到这一刻的表情,老师们心中充满了疑惑和不解,但似乎又有了一些平静。
“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这么短的时间就掌握了图形旋转的要素。”当这句课堂总结的话蹦出时,屏幕上的时间显示30分钟。老师们的心又纠结了起来,心想:“不会30分钟就结束了吧?怎么办?”“前面我们学习了平移,今天又一起探究了旋转,孩子们你们想用这些知识,发挥你们的想象创造喜欢的图形吗?”话音刚落,孩子们的**又一次被点燃了。“特级就是特级!”姜主任兴奋地说,“利用新学的知识现场创意设计,这样不仅能更好地巩固学生对图形旋转的理解,而且还激发、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是这节课我最大的‘意外’收获”。老师们无一不佩服李老师的随机应变能力。最让大家想不到的是,在接下来的说课环节,李老师主动承认这节课的最初设计与现场出现的意外,实事求是也是个人魅力所在。
现场听课的专家和老师给予李老师非常高的评价,其中一篇是这样说的:
面对数学世界,孩子有着我们无法想象的好奇。数学对问题解决的巨大功能,使孩子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是最为神奇的世界。遗憾的是这种可贵的好奇,往往并没能引起教师的关注。尤其是在预设教案尚未完成的情况下,面对着一个个“节外生枝”的问题,教师已缺乏足够的耐心。“你怎么总有问题!”或许这不经意的话语熄灭的正是一颗创造的“火种”。人类是自然的孩子,好奇心是一个趋于无限的宝藏。人类认识自然需要好奇,人类欣赏自然需要好奇,人类与自然和谐需要好奇。
一个人的好奇心能不能持久,能不能更好地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决定他能走多远。好奇心是孩子们学习新知、探索未知、掌握真知、开启心智的引擎。在数学课堂中抓住了孩子的好奇心,就是抓住了他们的注意力,整节课会在一个活跃的、思想高度集中的环境中展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要满怀热情地、小心翼翼地呵护和关注这好奇的“火种”。教师要给孩子们的发现以表现的空间,并以宽容、友善的态度去欣赏他们的“好奇”,成为孩子在探究新知的路上,好奇心的守护神!
面对学生,李老师经常设想,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的心智之门突然间开启了,智慧之芽萌发了,那该是多么神圣的时刻啊!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理解力、创造力,是心智觉醒的重要元素,假如老师留住了学生心智觉醒的那一刻,它肯定还会在他们今后的人生旅程中不断出现,而心智的不断觉醒,意味着智慧不断地开花和生长。可惜,多少次学生心智觉醒的时刻与大家擦肩而过。
因此,李老师一直觉得,精彩的数学课堂不一定非要强调形式如何新颖、内容如何丰满,当老师引领学生在数学思维世界里遨游时,数学课堂就可以说是有效的、深刻的、灵动的!何为数学思维?姜伯驹教授说过:“最简单的东西,往往也是最本质、最基本的东西,通过对简单的把握,建立思维体系,通过推理得出的结果往往是惊人的,这就是数学思维,是科学精神。”所以老师就要做开智和启智的人,借助多元的方式去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