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想象的世界(1 / 1)

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刘晓丹老师遇到了绘本,让她和孩子们零距离,让她看到了孩子们似乎是与生俱来的故事灵感,那真令人大开眼界!

与学生分享绘本故事的过程,让刘老师相信,孩子们本就是有故事的。在他们的头脑中不知有多少新奇的故事灵感,加之他们原本就天马行空、无畏的想象能力,就一定能创造出有趣的故事。而那些新奇的想象待在他们的小脑瓜里,却不能自己跳出来,其实,他们也在期待着,期待被挖掘、被发现,期待被点燃!

《狮子和老鼠》是刘老师尝试绘本分享的起点,全班通过投影共看一本绘本,没有老师的讲解和提示,甚至有些同学看不清楚,也有没看明白的,但是这些丝毫没有妨碍孩子们的创作,孩子们恰恰可以用自己的想象填补那些空白。

同一本书,孩子们用自己的理解编撰了四十余个版本的《狮子和老鼠》,看得刘老师不亦乐乎。因为孩子们本就喜欢故事,他们需要的也许只是一幅画面、一个情境,或是一个声音,激发他们打开自己的想象,进入自己的故事世界。而刘老师当时的想法是:老师,此时此刻,不是给予,只是——点燃!

大卫?威斯纳的《疯狂星期二》让大家共同度过的那个星期二足够疯狂!记得那天,刘老师手持绘本,一边讲故事,一边兼顾让孩子们看图。这次,图看得更不清楚,孩子们将注意力集中在故事中的青蛙们如何使这个星期二变得疯狂上。孩子们瞪圆的眼睛、大笑、夸张的动作足以证明,他们已经进到故事里了!当听到“又一个星期二到来了……”的时候,孩子们竟然有些迫不及待,就这样,同一个星期二,不同的疯狂跃然纸上!

与新《三只小猪》的遇见,让刘老师再次爱上了这位了不起的绘本作家大卫?威斯纳。如果您看过,和她一样熟悉格林童话中的《三只小猪》的故事,一定也会像她一样惊叹“哈!还能这么想啊!”他的构思令人大开眼界,更让刘老师欣喜的是,他为孩子们开辟了一片新的想象空间。

三只小猪为了改变自己在原故事里的悲惨命运,决定逃跑。这一逃竟逃到了故事之外,跑到别的童话里了!这一想法大胆得让孩子们吃惊,但并不觉得难以接受。先是愣住,然后沸腾!孩子们几乎调动了所有已知的故事,帮小猪出谋划策,改变命运!无论是这一奇妙的想法,还是书中的几张空白页,都给了孩子们足够的空间想象。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如此精彩的启发,都为孩子们的想象创建了空间,成人只需抓住,然后给孩子们时间,就会发现孩子们的灵感被激发,想象空间被打开。

儿童本就喜欢故事,他们的世界充满了想象,甚至是我们看来离奇的事情,所以遵循儿童原本的喜好,用故事、图画作为引子,学生的创作热情自然被点燃。

就这样,自然而然地,讲绘本故事成了他们班生活的一部分,孩子们喜欢的事情往往不用要求。在这个过程中,班里也冒出了几个奇葩:一个女孩儿,无论当天的故事多长,回家她都会把它写下来;一个男孩儿,听了故事后再改编一个新故事……也有不爱写的,每天给妈妈讲自编的故事,刘老师建议妈妈原汁原味地录入,渐渐积累成了一本孩子自己的故事集。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而绘本正是图+文的精美组合,孩子们把故事以及故事中的图画经过自己的想象再加工,重新在头脑中构建出新的画面,并把它写下来,这样,将图与文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习作引导,更符合低年级孩子的思维特点。

在一次次这样的实践过程中,刘老师收获的不仅是绘本带给她的那份久违的童真、一篇篇或天马行空或真实感人的创作,更让她无法停止的是孩子们那股不能抑制的文字创作热情、对文字的那种亲近感!

生活的每一面都折射着生命的光辉,而每一个生命对生活的表达都如此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