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附中 任海霞 大量事实早已不证自明,并不是人人都适合当老师。任何人,哪怕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也并不一定能成为一位好教师。
带着施教的明确目的,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常常会像“狭路相逢”的兵家那样,在某些看似“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关键时刻,往往是“愚勇”受挫,“智忍”获胜。优秀教师刹那间即兴表现出的高超智慧与行动策略,常常能缓解僵局,收到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良好效果。
确实,“每一时刻都充满了教育的潜在机会,但是每一时刻也可能被教师的一个过失糟蹋掉。”[6]在各种各样最不容易施教的关键时刻,优秀教师却能用爱心与智慧把握住那一个个育人时机,从而收获意想不到的教育成果。
笔者执教近二十年,也做过十几年的班主任,亲历了许许多多发生在师生之间的故事。其中,有几件事情至今仍深深震撼着我。
一 尊重的力量有多大?
那是一节语文课。我留下一点时间安排学生做练习,便坐在讲台上批改作业,并不时抬头观察一下学生的情况。不一会儿,我就发现有位同学正在埋头奋笔疾书。这个同学平时不爱学习,经常不交作业,课堂上很少有聚精会神的时候,今天是怎么了?我心里很疑惑,就悄悄来到他的身边。他丝毫没有觉察,仍在低头疾书。我定睛一看,原来他正在写一封信。当发现我在身旁时,他非常惊慌,赶忙想把信收起来,但已经晚了一步,我已经一把把信牢牢地攥在了手里。
他见此状,立刻着急甚至是愤怒起来,大声道:“这是信,你还要看?!”我见状,猜测这封信一定是写给女同学的,不然,他不会这般着急。为了稳定他的情绪,我故意面带微笑,不紧不慢地说:“我为什么就不能看?”“侵犯隐私权!”他依然吼道。“哦?我没看啊?怎么侵犯你的隐私权了?我现在只是履行一名正在上课的老师的职责!”我的语气平缓中透着严厉,“这是课堂!课堂上是不允许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的,与学习无关的东西我有权力没收!”他见我语气强硬,言之有理,就不再吱声了,不过,两眼放出愤恨的光,但又自知理亏,不得不躲开我的眼光,低下了头。
考虑到他的心理承受力,略一停顿,我接着说:“你说得对。我不能侵犯你的隐私权,还给你!”一边说着,把那封信递给了他。他先是非常吃惊地看着我,似乎很不相信我会把信真的还给他;然后犹犹豫豫地把信接在了手里。此时,他的眼睛里分明流露出无比感激而又非常自责的神情。我知道时机已到,就把他叫到了教室外面。来到室外,我心平气和地与他交谈了起来。他主动把事情的真相告诉了我,果真是写给一位女生的情书。我看他这么信任我,就把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说了出来。最后,他非常诚恳地说:“老师,您放心,我会处理好我和她的关系的。请您相信我!”“我绝对相信你!”我高兴地拍着他的肩膀说。
这件事情就这么过去了。令我意想不到的是,从那天起,这位同学一改往常懒散的学习习惯,课堂听讲出奇地认真,并积极举手发言,作业也按时完成了,就像换了个人似的。我惊讶之余,也暗自高兴。虽然两周以后又出现了偶尔不按时交作业的现象,在找他谈话后,真的逐渐改掉了不按时交作业之类的坏习惯,并且从此爱上了语文课。
这件事情给我的震动很大。我没想到自己对一件小事的处理会改变一个人的学习态度,甚至人生态度。我想,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中,我做到的只是忍住一时的火气,做到了理解对方、尊重对方而已,可对方回报给老师的就不仅仅是尊重教师,是唤醒了他的自尊。原来唤醒学生的尊严的良方恰恰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尊重的力量真是不可估量!
每一位教师,面对学生,尤其是成绩不好的学生,一定要掌握一个原则:无论他犯了多大的错误,无论他的水平有多么的低下,都不能鄙视他。你可以批评他,训斥他,甚至处分他,但决不可以鄙视他。哪怕是一个鄙夷不屑的眼神,都会严重伤害他的自尊心,更伤害师生之间的感情。这一点,我有切身体会。我念高一的时候,由于不喜欢“理化”学科,上课时就偷着看小说,经常被老师发现并把书没收。但两个老师对我的态度却截然不同。物理老师很诚恳地讲了道理并把书及时还给了我,这样的事情发生两次以后,我就再也不在物理课上看课外书了;而化学老师则不仅不还给我书,而且还用极其轻蔑的口吻讽刺挖苦我,更让我一辈子忘不掉的是他刺痛我的自尊心的轻蔑眼神。二十多年过去了,我早已原谅了那个老师,但每当想起那个眼神心里还是不舒服。更严重的是,从那以后我更不喜欢化学课了,自然也就学得一团糟。所以,我当老师的第一天,就深深告诫自己,一定要时时处处尊重学生,绝不可以伤害他一点点自尊心!
二 智胜冲动魔鬼
另外一件事则可以说是课堂上突然发生的一个“小插曲”:
语文课正在进行中。一名学生突然拿出一串钥匙扔着玩耍起来,我即刻走上前,伸手就去要他的钥匙,准备给他没收了。可没想到,他一下把钥匙握在手中,不但不给,还一脸的怒色与不屑。看到他的那副样子,我的火气顿时上来了,明明是你违反课堂纪律,不认真听讲,老师制止你,是对你负责,你反倒生气使性子,给老师脸色看,真是不识好歹。我越想越气,说话声音也越来越大。他也丝毫不让步,不住地为自己辩解,说自己一直在听讲,又没影响别人,凭什么没收?我声音高,他声音更高。教室里的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
就在即将爆发不可收拾的冲突时,我忽然听到了来自心灵深处的一种声音:这学生今天怎么了?怎么有点反常?是不是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再说,他是学生,我是老师;他是孩子,我是长辈,我怎么能和他一般见识?再这样僵持下去,其他同学会怎么看我?我这个老师还怎么当?看来,眼前这个浑小子浑劲儿上来了,硬碰硬看来是不行,得用缓兵之计。想到这里,我迅速调整了一下情绪,尽量使自己平静下来,不再用愤怒的目光逼视着他,用了比较和缓的语气,对他说:你今天怎么了?怎么这个态度?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吗?他一听这话,情绪一下子也发生了变化,眼圈发红,泪水欲滴,显出很委屈的样子。再问就什么也不说了,竟然低头抽泣起来。
我见状,赶忙说:不要浪费大家宝贵的课堂时间了,这样吧,钥匙先给我,下课后你到办公室去取,我肯定给你,咱俩顺便交换一下意见,你看怎样?他点了点头。我立即补充道:认真听下面的课!因为一串钥匙损失一堂课,不值得!随即,我快步走上讲台,故意显得很轻松,诙谐地向全班同学说:阿壮同学,今天吃了枪药,火气很大,他对老师的态度显然不对,但我相信他另有苦衷。我相信等他冷静下来会认识到错误,更相信他会主动找老师交流。他现在能把钥匙交给老师,说明他尊重老师,也遵守课堂纪律。同学们,小插曲到此结束,继续上课!
那后面的课,上得很顺利,课堂纪律出奇地好。
放学后,阿壮来办公室要钥匙。一进门就说:“老师,我错了。”我笑着说:“你说说看,错在哪儿?”他说:上课不认真听讲,玩儿钥匙,不对;老师制止,我态度蛮横,更不对。在您上课前,我因为数学作业没完成被老师狠狠批评了一顿,窝着一股火,心情不好。”我一看,他认识错误很到位,态度很诚恳,我不仅没再批评他,反而肯定了他平时的许多优点。而且,教师特有的经验告诉我,一定要把课堂上因冲动而产生的负面影响及时转化为正面的教育资源,于是就告诫他说:“冲动是魔鬼,今后一定要学会克制,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就不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而且,趁热打铁提要求:“钥匙可以给你,但你必须说一段话打动老师才行。”我给他5分钟的准备时间。之后他说这钥匙是他家唯一的钥匙,如果我不给他们一家人就进不了家等。我一听,语言顺畅,理由充分,但明显带有撒谎的成分。最后,我把钥匙给了他,但由于有撒谎的嫌疑,我扣下钥匙链当做惩罚,并告诉他:主动做一件好事后来领取钥匙链。他心悦诚服地走了。后来,他的家长逢人就说,任老师教育学生真有方法。
像这样的事情,任何一个老师都可能会遇到,但是,有些老师往往因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和学生冲突起来,结果闹得师生双方都不高兴。也许有的老师认为如果让步了,就会显得老师很懦弱,很无能,很没面子。其实,只有教师自己克制了自己的冲动,用真心解读到学生冲动外表下的反常,才会发出一句由衷的问询“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吗?”而缓解冲突。如果真冲突起来,老师损失的是比什么都重要的智慧和尊严,更可能封闭了学生的心灵。试想,一个动不动就和学生吵架的老师,怎能走进学生内心?
三 我再相信你一次
我班学生小周,平时不爱学习,经常不交作业;而且还和本校的一位女生交往过密,有早恋倾向。每天放学后,两人不是及时回家,而是结伴逛街,更为严重的是俩人还时常喝酒。双方家长无可奈何,寄希望于老师。我对两个学生做了大量工作,最后,两人都写了保证书,不再喝酒,不再来往,而且有段时间两人都有所收敛,每天放学都能及时回家,家长也比较满意。我的心也放了下来。
一天,中午饭后,我在校外的路上,竟然碰到了他俩,每人手里提着像装着饮料的塑料袋。看到我,他俩先是一惊,表现出极为尴尬不安的神情,随后,就想避开我。而我自然感到这两个学生说话不算数,有种被欺骗感,也有点愤怒,立即把他们喊来,极为严肃地问:“上哪去了?”“去商店买水喝,我们是在商店碰到的,不是约好的。不信,她可以作证。”小周非常激动地说,一脸的委屈。那位女生也赶紧解释,并且眼泪汪汪,显得非常无辜。
我将信将疑地看着他们手里的塑料袋,“又买什么了?”“一包薯条,一瓶水。”“拿来我看看。”说着我就伸手去拿塑料袋。没想到小周脸色一下子就变了,紧张不安,两眼求救似地看着我。我一看,心里顿时明白了。说实话,我真想一把夺过塑料袋看个究竟,当面把他的谎言戳穿,但是,此时我看到身边来来往往的过路人都停下脚步好奇地往这边看来,其中也有不少小周的同学。我立即意识到此时小周需要的是面子,而我需要的则是理智。于是,我努力迫使自己冷静下来,思考最佳处理办法,而此时的最佳办法就是要赶快停止不问。我与小周对视了片刻,换了一种口气,并且拍着他的肩说:“小周,你我心里都清楚,事实就是事实,我再相信你一次,我相信你是个真正的男子汉,会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我不用看了,你知道该怎么做。”说完,我就走了。
没想到,下午放学以后,他主动到办公室找我,把一瓶酒递给我,“老师,我……我……我……我对不起您……请您再相信我一次。这一次,我一定改!”结结巴巴说完这些话,整天嬉皮笑脸的他竟伤心地抹起了眼泪。
这一刻,吃惊的倒是我了,我没想到事情会是这个样子。
这件事情引起了我的思考:他为什么会主动承认错误?他为什么会如此感动?是为我适可而止的追查行为,是为我没有当众出他的丑,是为我恰到好处的糊涂。在某种特殊的时刻,教师恰到好处地装装糊涂,或许能更好地传达出教师发自内心对学生的尊重与宽容,唤醒学生的自我教育力量,很可能收到峰回路转的良好教育效果。如果我们始终睁大明察秋毫的眼睛,不依不饶,让学生的任何一点瑕疵都完全暴露在我们的“火眼金睛”下无地自容,那未必不会引起学生的强烈逆反。我们不得不感叹,教育真是一门学问,其中的奥妙无穷!
四 偶然中的必然
这件事,看上去似乎很偶然,可仔细想一想,其实又蕴藏着必然:
我班上有个女生,写作很好,有文学天分;性格多愁善感,颇有琼瑶小说中女主人公的味道。有一次,她没来上课,学生说她病了。我知道这个学生由于离家远,在学校住宿,生了病没人管怎么办?一下课,我赶紧拨通了她的手机询问情况,并安慰鼓励了她几句。当得知她已被家长接回了家,一个人在家休息,我也就放心了。
在我看来这是很小的一件事,微不足道,且纯属偶然。但是,后来这个学生为此写出的一篇作文让我大为吃惊。请看她为此写下的文章摘录:
温暖来自一瞬间
我曾经在黑暗中摸索,苦苦寻觅却终是找不到借以慰藉的出路。无望地喘息,孤独地哭诉,来自肉体和精神的痛苦在我的身上扎驻……
正午十二点,骄阳已高挂空中了。我从**慢慢地爬起,虚弱地走进客厅,接一杯热水喝下。四周弥漫着慵懒与枯燥的气息。我今天没有去上学,或许是因为长时间的心灵不快,或许是因为上一次考试的失败,或许是因为总也摆脱不了的竞争压力……总之,我休息一天,逃避一天繁忙的学习,用“发烧”的借口搪塞过了班主任,父母,同学……有趣的是,也没有人理会我,把我丢在家中“养病”,我或许真的生病了……
……
下午两点,我蜷缩在沙发上,茫然地听着嘀嘀嗒嗒的钟表声,那钟表声竟然出奇地大,它仿佛在嘲笑我的懒惰与懦弱。突然,毫无预兆的,手机响了,一个陌生的号码。会是谁呢?平日里,能与我联系的电话不多。我怀着惊喜而又好奇的心理接通了电话,一个稳健而又老成的声音流入耳际,像一股暖流淌入心中……
“是小宁吗?我是任老师。……”一连串的问句使我的心率刹那间达到了极致,心脏像小鹿一样怦怦直跳。……再平常不过的几句话语,瞬间在我的心里激起千层浪花,在放下电话的那一刻,我忍不住失声哭了起来。
原来,令人感动的温暖就是在某一瞬间感受到的。我为我的谎言感到羞愧!终于有人关心我了,我终于感受到温暖了!……这时,温暖明亮的阳光斜射进来,所有的阴冷、苦闷、忧郁统统被驱散了。……
……
看了学生的这篇文章,我泪花闪闪。我感动欣喜,又庆幸万分。真没想到这个学生目前正处在如此关键的特殊时刻:陷于因厌学而逃避,因逃避而孤独、因孤独而渴望关爱的无助境况中,而教师一个因习惯性适时而打的普通电话,自然流露出来的对学生的爱,却温暖了一颗正陷于困扰的心灵。
这件事情看似偶然,其实也存在必然。那就是作为一名合格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一定要捧着一颗赤诚的心,去爱学生,爱自己的工作。这爱绝不是作秀,更不是挂在嘴上的漂亮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地渗透到自己与学生交往的一切言行中,使之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会自然流露出来,春风化雨般滋润学生的心田。这种自然流露的爱在特定情境中撒向学生的方式微妙多变:转化冲突僵局为关切问询、对学生错误不穷追猛打乐得糊涂、一个自然而然的问询电话,而学生都能够敏感地回应,回报以教师无比丰厚的成长快慰!
上述的这些事情,虽然平凡,但却是关系着一个个独立生命的心智人格的教育大事,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谨慎为之;校园无小事,事事显教育,时时显素质。只要是关系着活生生的人的教育的不可重复不可再生的“关键时刻”,都容不得丝毫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