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爱,使她回归了自然(1 / 1)

内蒙兴安盟阿尔山市一小 杨雪松

本故事是内蒙兴安盟阿尔山市一小的领导委托杨老师写此故事电邮于我,作为对我2007年夏天在香山饭店讲座的回应。与我素昧平生的杨老师在文章前附录的信感人肺腑:

这个学生我带了两年半,从没掉过一滴眼泪,可不知为什么在写文章时竟几次失声痛哭,就是此时我依旧是泣不成声。也许您想不到一个有着二十来年教学经验的教师为何对一个小女孩竟会有如此深的感触。

这个孩子的特殊从幼儿园就已在我们当地名声大作,无论在什么场合孩子为所欲为,家长是呐喊助威,若旁人稍有怒意他们便齐攻。在学校更是肆无忌惮,稍不如意就会来校大吵大骂。管,他骂你;不管,他还骂你。我就是在这复杂的情感之中小心翼翼的一路匍匐过来的,您说我能不辛酸落泪么?

不过,我还是坚信一句话:功夫不负有心人!2007年春节她父母一再要求来我家道谢,更让我兴奋的是这次期末考试这个学生取得了有史以来第一次的好成绩(这次试题内容基本是综合能力的测试,有一定的难度。尤其对她,难度更大)不管怎样,这说明我的付出没有付之东流。

教师这个职业真是让你爱过,痛过,到头来依旧是一如既往的去做,因为你无怨无悔!

如果有人问:当教师的什么事情最难做?答案非常简单,当然是转化问题学生。

曾经有一个老师跟我谈起,那些问题学生,想起来头痛、看起来心烦、转化起来更是难上加难。

有着十几年教学经验的我,当时并不以为然,可是自从我教了她——一个小女孩,我突然发现这位老师的话却道出了教师职业实实在在的无奈。

一 “举动惊人”的学生

两年半之前,我校因增加两个班级而出现了教师短缺问题,所以学校决定将二年级四班的学生平均分配到我们其他三个平行班级。说真的,我们三位班主任得知这个消息后,第一反应就是祈祷她不要分到自己班。

也许是缘分注定,我和她在我的班级见面了:一双新奇而又略带狡黠的眼睛,从上到下地将我——她的新班主任打量了一番后,开始环视班级及其他学生,随后便一边用手指着她原来班上的一位女同学说:你们都得离她远点,她有皮肤病,容易传染你们……”,全然不顾校领导及班主任的在场,还不时地发出让人心颤的低沉的笑声。领导无奈地摇摇头,拍拍我的肩走了,留下了我独自面对这“举动惊人”的学生。

此时的我已四肢发软,心情异常沉重,心想:是什么原因使得一个原本漂亮的小女孩竟变得如此不堪入目?“她呀,最喜欢捉弄别人,别人越痛苦越生气她就越高兴。”“她昨天又让她爸爸来学校把××老师骂了,还差点打起来呢!”……类似这些话在我们学校已不再是新闻,大家几乎每天都会听到几次,可又都很无奈,只能敬而远之,即便是这样,也时常会发生老师挨瞪、挨骂的现象,因为你不惹她但她喜欢惹你。

我把她送到了座位上,正准备开始讲课,她却大叫了起来:老师,我不挨他,他身上有股难闻的气味。边说边一把将她同桌推到了地上,同桌哭了,她却笑了,我发现她笑得竟是那样的满足、惬意,还不时地用眼睛扫视大家,大有让同学们为她喝彩之势。经验告诉我:大发雷霆会让她如愿以偿!于是,心情略加调试后,我极度平静地快步走到她面前,看着她。也许她有些意外:嗯,为什么这位老师会如此平静?大约僵持了两三分钟,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同学们异常安静,我也依旧静静地看着她,她的笑也定格在脸上……也许她知道今天她是不会得逞的,只见她一边双眼盯着我,一边用手拽了拽同桌,极不情愿地坐了下来。

初战告捷,但我不敢说这是否是一次侥幸。

二 原来是因为“缺爱”

仿佛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我又一如既往地开始讲课。那天我们学习的是《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我和同学们时而走进文本体会陶罐和铁罐的不同品格,时而又跳出文本品味我们自己,就在同学们戴着自己在家精心准备的头饰入情入境地即兴表演时,我发现一直东张西望,躁动不安的她竟也安静地微笑着看着大家,嘴里不知在说着什么,“多好的一个小女孩呀!”突然我的心颤抖了一下,我不由自主地走向了她,可当她发现我向她走来时,竟又开始了她的东张西望、烦躁不安。我便摸摸她的头转身走了回来,可我隐约感觉到,虽然她躲了躲,但她还是把头停留在我的手里,一个母亲的本能让我发现她温顺了许多,看来她是需要爱抚的,毕竟是个孩子呀!

下操了,同学们按照学校的规定站着整齐的两排走上了楼梯,可就在这时,她又开始了她的旧伎:一屁股坐在楼梯上不得任何人向前一步,同学们迅速向后退去,立刻引起了骚乱。她又满足地笑着。我此时非常同情她的原班主任,我知道她为什么会频频晕倒在课堂上了。我发现她在人群中寻找着我,她是想从我这里得到更大的快乐,可当她再次看到我平静的表情时,我发现她的笑再次定格,也许我的举动让她再次感到意外,聪明的她(不得不承认她是聪明的)一边自我解嘲:“真是大惊小怪,我又没有挡你的路,我只是累了想坐这休息一下……”,一边站起身拍拍屁股走了,可当她走到最后一个台阶回头看到我依旧面无表情地注视着她时,她嘴里不知嘀咕了一句什么,但从她的眼神中,我发现她不是在骂我,那就是说至少她不是在讨厌我。

那一夜我失眠了。我的脑海里不断地闪现她:时而是变幻莫测的眼神,时而是充满童真的笑脸,时而是略显艰难的步履(两腿不是瘸,也不是拐,可就是让人感觉行走困难……)。通过几天来的观察和了解,慢慢地我对她的家庭背景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就是出于这种好奇,我决定开始全方位地尽可能多地了解她的一些事情,当我知道她从小就是在一个情况非常特殊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的时候,我的思绪豁然开朗了许多:是因缺少爱而使她养成了孤僻、自私、冷漠、狭隘……的性格。正是这些不利团结的性格,致使她无法与他人正常交往、友好相处,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她强烈的逆反心理、报复心理。

三 以“爱”为突破口

症结找到了,我决定以爱为突破口,设法尽快走近她。

第二天,我开始一边发动同学,一边以身作则给她以无微不至的关怀:上课让同学们与她分享精心准备的预习资料,我给她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赞扬;下课同学们与她玩耍,我找机会与她聊天,让她体会集体的温暖,感受爱的幸福。

开始几天她的确发生了一些变化,有意识地与几名卫生好、学习好的同学交往,能与老师主动搭话,甚至有一次还主动把她的水送给我喝……可是好景不长啊,她又开始在课堂上大喊大叫了,还刻意挑衅同学、脏话污辱老师,给老师起绰号,最高纪录竟在一节课内给同一位老师起了十几个绰号……

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一天在放学的路上,她竟用一块大大的石头砸在了一位同学的腿上,经医院诊断严重的软组织损伤,没办法,学校安排双方家长见面,她和她的家长非但没有向这位同学道歉,相反还恶狠狠地指着人家的鼻子说:下次一定砸你的头!

那夜我又失眠了,我开始怀疑我的能力。可天生要强的我再次陷入了沉思:为什么面对我的“极度平静”她能一反常态地安静下来,这说明聪明的她具有较强的反叛心理;她之所以无法与人和平共处,是因为从小没有得到过父母的爱而导致她不会爱别人也接受不了别人的爱.真是越想越怕,越怕就越清醒:我是她的班主任,班主任育人更要育心呐!我们教师之所以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仅因为我们是教书的,更重要的还有另一项使命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尤其是她这样的问题严重的学生,我必须善于从理性上、情感上、行动上引导她学会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别人、正确对待社会。

同时,我也知道了凡事不可急于求成,教育始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我必须设法让她信任亲近我。课上,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不断挖掘她身上的闪光点,让她感到自己不比别人差,甚至有时比别人还要强;课下,我常常把她留下给她补课,与她谈心,特地舍近取远和她一路同行回家,常常牵着她的手,抚摸着她的头,自然地让她亲近我,主动与我交谈,包括家里的事情。我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好不好?让她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她低头:“知道自己错了,可就是有时控制不了自己。”我因势利导,表扬她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就是进步,并进一步分析这样做的害处,使她体验到了以往以他人痛苦为代价所获得的自己所谓的“快乐”,和真正的让人幸福的快乐是无法比拟的,点亮她心中的那盏灯。

如今,她变化了,同学们说:虽然有时还会因一些小事与同伴计较,但她已不再固执,不再与他人大喊大闹,学会就事论事地与同伴交流了;老师们说:她有礼貌了,不但上课能安静地听课,积极地回答问题,下课见了老师能主动问好;但最感到欣慰的应该还是我,我有一次连续十几天因故没来上班,她竟能管住了自己,无论在教室还是在走廊,没有大声说话更不用说喊叫了,这对她可是史无前例的,当我和同学表扬她时,她竟然也会平静地说:“其实有几次我已经控制不住了,真想大喊几声痛快痛快,可我一想到老师总说:一个人要自己管自己,老师不在应该比老师在表现得更好才行。想到这句话我就控制住了自己,其实我做得还不够好。”我和同学们情不自禁地为她鼓掌,为她喝彩,而她却一直一脸严肃。我知道她长大了,她懂得了爱,懂得了尊重,懂得了今后的路该朝着哪个方向走……

此时的我也懂了: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一个学生就是一个希望。想到几次差一点弃其于不顾,真的好后怕。

作家冰心曾说过,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在任何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无限丰富而美好的世界在等待我们去开发。一个班级,几十个孩子,如何去开发他们的心灵,让他们的身心健康地成长,是值得我们每位班主任深思的……

我们相信,爱,会使每个孩子回归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