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终于等到了北京小学赴美访学团的整体汇报,从组织到内容到汇报形式,都可谓精彩极了。
一、美国之行的展现
本次汇报会的主题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课程建设”。首先播放了一个8分钟的短片,内容是关于北京小学赴美访学团的一些所见所闻,然后分部门汇报。
(一)透过课堂看课程
思考:课程目标如何定位?课程结构如何设置?课程内容如何开发?课程评价如何设计?
美国的课堂体现了:
1.着眼于全面育人的课程目标
综合化的育人目标,学会尊重,学会交往,学会阅读,不站在技能方面去设计。课程目标的综合化是教师树立全面育人意识的集中体现。
2.着眼于学习需求的课程内容
认真倾听,演讲展示,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3.着眼于主题设计的课程实施
围绕着“南瓜”的历史、地理、绘图过程,使文化、美术、自然融合在一起。课程目标与学生需求的把握是相融的。
4.着眼于个性发展的课程评价
各种各样的个性评价。
5.着眼于文化视野的课程开发
“56号教室”的各个区域布置不同。第一区域:宇宙太空;第二区域:植物进化;第三区域:人类文明;第四区域:语言文化;第五区域:数学知识;第六区域:艺术探索。
雷夫老师不断地了解学生,每学期末与学期初都重新整理,重新制作课件,一做就是30年。
(二)课程设计类型
学科独立和课程(传统方式)全面育人是在学科之外。
目标整合的课程:学科德育、习惯培养。
同类学科整合:社会。
多学科平行整合:围绕“苹果”,有数学、科学、美术、语文等的结合。
多学科交叉整合:多学科融合。
各学科贯通整合:生活中的技能,走进“世博会”,“四季课程”……
课程是学校发展的根本,课堂是课程实施的载体。
二、李明新校长谈观后感
李明新校长肯定了学校课程改革的成绩,认为展现了一支朝气蓬勃的教师队伍。此次访学团的汇报,不但说明教师学得认真,还体现出教师专业水准在提高,认识能力在提高。研修班进行了不同的课程体验、不同文化的培训。作为校长,投入大量的专业项目资金,就是要帮助教师们开阔视野。要想教育方法不落后,关键是更新理念,要求我们发自内心地尊重学生。我们不可否认的是,现在的教学只关注知识,没有站在课程的高度、育人的高度上来考虑。北京小学的教师就要先行一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我们执行课程;第二,自己开发课程;第三,能像雷夫那样自己就是课程,让学生在爱中学习,找到人生的方向。
李校长的讲话赢得了一片热烈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