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外国语学校之行
第一节 务实高效的管理会议
一、酣畅简洁的班子会
2010年11月2日早上7:30,我来到了苏州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苏外)。张彤副校长领着我们在行政办公区、英语特色班、海外班、艺术班等地转了一圈。回到三楼办公区时,我的副校长办公室已安排好。时针指向8点整。一位年轻的校长助理彬彬有礼地来到我面前:“请您参加我们例行的班子会。”我疾步走向学校会议室,学校的37位中层领导已坐好,声名远振的曹伦华校长端坐在长条会议桌的中间,对面的桌边空着两个座位,那是特意为我们准备的。
会议开始,曹校长用充满磁性的声音亲自主持会议,他介绍了我们两位来自北京的挂职校长,还让我们分别介绍自己的学校。我向全体领导表示了谢意,并真诚地表达了自己要在未来的一个月里认真学习的愿望。曹校长不再客套,直接开始会议。
他首先布置最紧要的工作,就是当天下午接待来自济宁高新区教育系统所有一把手共78人的访学团,访学团的阵容之大前所未有。14:50进行接待,预计半个小时,路线、照相及其他展示工作(如各专业教室的准备、学生的表演、学生双语介绍等)都要安排好。曹校长虽话不多,但交代得很清楚。从各部门领导轻松、从容的表情上可以看出这所学校的工作精神以及高度的默契。
接着,曹校长谈到学校又在济宁新拿下400亩地,预计投资5亿元;昆山拿下130亩地,预计投资3亿元。这些新的苏外分校要在2012年开学,一是急需解决人才招聘问题。一个学校的规模如此庞大,急需人才,而处于中心位置的苏外总部要出精品,要出思想,要储备教师,要出台一系列政策。对应届的大学生要先下手为强,搞一个大型的招聘会,要有300人以上参加,这是对人力资源部的要求。二是急需学校管理方面的人才,要关注那些有海外背景的管理人员,抓紧联系,一个月报告一次。还要把学校这一系列的工作做成小册子,让来应聘的干部和教师知道来了以后做什么工作、有什么福利。人力资源部要像招生部一样,做好这项工作。这繁复而艰巨的工作在曹校长的口中是如此条理清晰,一“听”了然。透过从容的态度所传递出来的信念之强让在座的每一个人都受到感染,丝毫不怀疑这项工作最终会圆满完成。
然后,针对家长委员会工作效率不高的现状,曹校长谈了成立社会委员会的设想,参与人员涉及人大、企业管理、社区、共青团、妇联、高校、研究所、政府等部门工作人员,目的是让这些人在他们各自的领域宣传学校,并实现对资金使用的监督。关于招生工作,曹校长还想听到社会对学校的意见反馈,希望学校办公室设计一个区域的调查单,每月写一份报告上来,如家长报名时主要问的是哪些问题,家长的需求就是学校新的发展点。学校的安全工作,曹校长认为还有漏洞,后勤部每周要对保安做一次思想工作,不要说教,要讲具体事务,让他们明白学校的命运与他们个人利益相关。
工作布置及要求,在曹校长的口中显得那么随意,但正是这种举重若轻,才让我领略到当代教育名人的风采。更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曹校长丝毫不避讳我们这些外人在场,正面谈学校各部门的问题与反思。他分别对小学教导处、初中部、高中部等部门的反思进行了现场点评,哪些应继续发扬,哪些需要注意,哪些学生要重点关注,曹校长一一道来,真是让人由衷地钦佩。在讨论后勤部提交的年夜饭的问题上,会场掀起了一场小风波。有的领导认为三十七八桌饭太浪费,应该取消;有的领导建议能否按学部分为4拨;有的领导认为一定要有年夜饭……曹校长用非常幽默的话进行了民主后的集中:“一个年夜饭把大家都拉近了,互相看看各部门教师的表演,‘哭’一个,‘醉’一个,‘笑’一个,让大家发泄发泄。这项工作由工会主席牵头,不占用大家的时间讨论了。”接着,曹校长批评了宿舍管理部门的干部,希望干部们从他们的角度正向说明需要什么样的年级组长,要把这方面工作突出的年级组长的好做法总结出来,供大家学习,不要只是一味地评比,这样没有引领作用;要让“差的”知道哪里不足,这才能起到评比的作用。曹校长对干部的引领是如此地重视,旗帜鲜明地阐明管理不是指挥,而是服务。
接着,曹校长又就人力资源部所提出的电脑配置问题进行现场办公,要求人力资源部管理到位,不能再拖,征求民意后在本星期内由学校信息中心的人员进行落实(大致的意见是学校统一补助一定额度,由教师按需自由购买)。曹校长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可见一斑。
接着,对于学校国际部的培训问题,学校教科室的“家长对学校办学满意度调查”的百分率问题以及由此连带的生活部的食物问题、生活管理问题等,曹校长提出要与学生进行多种方式的良好沟通,了解学生心中真正的想法,减少不必要的误会,如学生洗澡的热水问题、学生自带零食问题、家长送蛋糕问题、双文化理念冲突的问题、期中考试问题、网上阅卷问题……曹校长在各部门充分发表意见后,一一予以点拨,充分显示出其过人的睿智与豁达。
班子会在9:09结束。整个班子会有条有理,有引有导;有办学思想的时刻渗透,也有就地解决实际问题的惊人效率;既能看出指挥员的镇定自若、胸有成竹,也能感受到这个领导团队的默契。班子会给我的总体感觉是酣畅简洁,务实高效。
二、别开生面的全体教师会
2010年11月9日12:20,我们参加了苏外的全体教师会。
因为苏外的教师下午都有课,包括行政人员,所以他们的全体教师会都是在中午开。开会地点在二楼报告厅,会场可容纳306人。会场的左右侧分别是立体雕刻的中英文标语:“所有梦想都能成为现实——只要我们有勇气去追求”“胜利不会自己向我走来,我必须自己走向胜利”“汲三千年姑苏人文塑华夏雄魂,跨十五载风雨春秋育国际英才”“质量是苏外的根,师德是苏外的魂”。过了18分钟左右,教师基本到齐。12:20,会议准时开始。
没有主持,领导们也不坐主席台。谁有事谁先说,谁发言谁上主席台,其他领导坐会议室第一排。工会主席先发言,他首先非常简要地汇报了学校工会成绩,以及当前工作是准备迎接“省级模范职工之家”验收,定于本月11号下午进行。验收人员由各市的工会主席组成,尤其是新任主席,特别指出要来苏外学习,这是对苏外的肯定,可以看出苏外在省内享有很高的声誉。他还指出验收时要召开座谈会和进行问卷调查,所以教师们要心中有数。
接着,由抓教学的领导发言。他提到关于期中考试,要对学生进行动员,说明考试的方式、方法;还提醒老师网上阅卷需要注意的地方。
最后,曹校长发言。他先向全体教师介绍我们挂职的两位校长。然后讲他上周在北京接受培训的内容,他将另用半天的时间向老师们详细汇报。在北京给曹校长讲课的人是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授、清华大学的教授、经济专家,还有中央党校的教授,都是给中央领导做报告的重量级专家。他提出现在做事需要一些敏锐的思维、能转变的思维。还如,不要轻易地叫学生呆子,台湾不叫痴呆,叫失智。又如“发挥余热”的说法,老教师会说“我还没凉呢”,说话不注意表明你的某方面有缺失。曹校长语言生动,幽默风趣一如既往,全场不时响起阵阵笑声。
接着,曹校长又开始他擅长的鼓励:“大家可能看到了学校的新闻,我带着一帮人忙着在昆山建分校,昆山又是一个国家批准的高新区。我们参加了签约仪式,有昆山党政领导和华侨的负责人,我做了发言。昆山人民政府将投3个亿,建成130亩的新学校,我们苏外现在的总部当初也只有8000万的投资。老师们可以想象这个规模有多大,有净化水系统、专家楼、教师公寓……领导和投资人也和很多的学校谈了,希望进驻的学校是一流的学校,有一流的教师,他们看中的是苏州外国语学校这个品牌,对我们有很优厚的条件——前6年免收任何房租。”
曹校长接着说:“这是学校成立十年来,我们终于走出去的一个重要标志。现在我们一分钱不用投了。也就是说你人在苏外,身价已提升了。这更要求我们苏外总部精品化,搞好教师的形象。好形象体现在哪里?在于我们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对每一个学生的挚爱。我表扬小学部一年级的教师,他们的工作让家长打消了‘上当了,与其他学校没有什么不一样,不像朋友推荐得那样好’的想法,今年小学部一年级家长的满意率达到100%。还有,今天的食堂满意率的调查,第一次达到高票数满意率。”
说到形象问题,曹校长说到了个别老师的子女在校上学应注意一些细节,如教师本人不能总去自己孩子的班里、不能干涉班主任的工作、吃饭时不能坐在一起。说到这里,曹校长有些激动:“教育是不能有特权的,社会中不能有那么多特权。为什么对大家提这样的要求,因为我们苏外已到了品牌阶段。接下去,我们要评‘品牌党员’‘品牌家长’。我们如果看不到自己的落后,狂妄自大,学校的发展就将受到影响。”由此,曹校长的耿直可见一斑,对错误的东西一针见血,不遮遮掩掩,直抒胸臆,表明自己的观点。扶正气,压歪风,旗帜鲜明。
曹校长又向全体教师提到了后备干部自荐的问题,因为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他鼓励教师们不要把自己框死,要善于发现自己的潜能,要勇于自荐。考核干部时,要定出“五讲”内容,考察干部的基本素养。答辩肯定不占用平时的时间,会模拟管理一个学校的情况,老师抽签决定自己的岗位。如果你抽到校长,也要谈你的治校蓝图。
最后,曹校长真诚地说:“今年我们必将是一个丰收年,苏外正在转型。感谢各位同人这些年的努力,把苏外办得这样好,让我们在外面说话有底气。”
13:14,全体教师会结束。会后,我们真诚地向曹校长表达了敬意。他谦逊地说,一切讲话很随意的,没有事先准备。曹校长的讲话没有讲话中常见的“条条”,没有官话、套话,看似随意,但都在说明一个问题——苏外要做品牌,大家要为这个品牌共同努力。曹校长深入浅出,幽默风趣,看似随意,却有“大道似简”,“真水无香”之感。
三、水要流动事要做,钢刀常磨玉常琢——教学质量分析会
这个题目是我从苏外的教学质量分析会上学来的。教学质量分析会,他们没有让各学科组逐一分析成绩,而是让每个老师都写出自己的书面分析,然后由年级组打包统一发到教导处,再经年级组分析后,形成对后阶段教学的指导性意见。由于前期分析及研讨工作到位,校级的教学质量分析会实际成为用来提出并解决当前工作中最紧迫问题的“诸葛会”。
苏外教学质量分析会的意见高度统一,大家不动摇的信念是:所有学科都要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做到精益求精,尤其是语文、数学、英语这三科。教学质量是苏外的根与魂,没有一流的教学质量,什么都是空谈。
季建飞副校长做了发言。他首先一针见血地指出年级中顶尖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不理想,进而对全面培养优秀学生,消灭学科不平衡现象再次做了具体要求与指导。他强调各位老师要充分发挥苏外小班教学的优势,手把手地辅导好基础薄弱的后进生以及成绩出类拔萃的优秀生,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最后,教导处徐主任具体讲了八个方面的问题,进一步规范了学生的一日常规,规范了教育教学工作的某些程序,明确了班主任职责与要求。问题谈得很细,对全体与会教师很有启发。
会议时间不长(这是苏外行政会普遍的特点),却非常务实。大家坐在一起,在一种温暖融合的气氛下,谈做事的目标、过程及细节,让人眼明,使人心里敞亮。
“在苏外,学生是宝贝,教师是财富,家长是朋友。”这是曹校长一以贯之的办学理念和信条。而真正使这些理念和信条转变为现实,则是靠这种实实在在的、追根究底的精神。
四、让人惊喜的国际交流会
2010年11月9日15:30,我们在苏外的四楼双语教室,聆听了来自新加坡华侨中学洪伟雄院长的题为“指导造就成功”的精彩讲座。这实为意外的惊喜。
新加坡华侨中学,原名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是由已故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发起,于1919年3月21日在新加坡创办的以中文为教学语言的学校。今天华侨中学已经是新加坡顶尖的中学之一,虽然主教学语言已改为英语,但依然保留了比较浓厚的中文背景和传统文化。
洪伟雄先生2005年正式成为华侨中学的总裁兼校长。在他的带领下,华侨中学在2005年开设双文化课程。2006年,华侨中学与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合作,在这所学校内设立“华中—北京卫星校园”,所有修读双文化课程的学生皆须到北京校园学习半年,近距离感受中国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脉搏。2009年9月,洪伟雄校长还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及复旦大学签署了“21世纪海外精英人才本科留学项目备忘录”,华侨中学优秀毕业生日后可以凭华侨中学文凭,直接报读中国这三所顶尖学府的本科课程。三校也将为品学兼优的华侨中学毕业生提供9份奖学金。
华侨中学对学生进行浸入式教育,最短也要在中国待上两个星期进班学习,开展社会活动。华侨中学与苏外的交流合作已有5年。每年在苏外毕业的初三学生中,华侨中学都要来挑选一个最优秀的学生,他们有一套评测标准,不一定挑学习成绩最好的。有幸被选上的孩子可以在华侨中学上四年学,免去一切学杂费及生活费,还可直升美国的学校。唯一的条件是毕业后要服务于新加坡几年或进行适当的补偿。
今天的讲座,洪校长用了两个多小时,向苏外的管理中层传授了领导艺术。他说,领袖要具备三要素:理论知识、技巧、价值观。只有管理团队做到更强,这个学校前面的路才会更好走。
洪校长深刻剖析了什么是“绩效评估”及“指导”“师导”“辅导”的内涵,并结合生动的案例,说明管理者在管理每一个员工表现的时候,将会面临怎样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洪校长传授了非常实用的技巧。如:领导者要知道怎么“聆听”——要有耐心、沉着,不要急于做出反应;注意与讲话者感同身受,但不要做虚假的应和;要求讲话者重复或解释说话内容的大意,确保信息接收无误;应用“二八率”的原理,多听,只问20%的问题,然后再逐渐地改变听与说的比例,最后达到“五五”分。
洪校长还详细地介绍了在美国及新加坡应用非常广泛的指导模式“GROW模式”:“G”,商定主题和目标,设置长期目标,建立和谐的关系;“R”,引入自我评估,避免臆断和不相关的事实;“O”,覆盖所有范围,请求和提供建议,务必拿出方案;“W”,承诺予以行动,找出困难,制订详细的行动计划。
洪校长以其儒雅的风度和渊博的学识,征服了在场的所有人。听说,苏外每年都要请洪伟雄先生来指导。较高的视野和超级榜样的力量,这可能是苏外长盛不衰的另一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