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是一种传承,既是源于学校的传统,但又不拘泥于传统,它是在宏观把握教育发展方向基础之上的微观思考;学校文化是一种愿景,本质上体现了学校发展的方向和追求,包括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培养目标等;学校文化还是一种认同,学校文化只有被教师、学生、家长认同并内化后,才能促进学校的发展;学校文化是一种行动,只有将文化落实到学校的各个工作层面,才能真正体现文化的价值。没有行动,便没有文化。
教学文化的直接含义是指教学活动领域中的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借鉴学者郑金洲对教育文化的定义,教学文化主要是指师生在学校教学生活中积淀的、以特定价值观为核心的制度规范、行为方式与物质形态。自主创造性教学文化建设,是基于我校的核心价值观和办学理念而形成的未来发展目标。追求学校发展的生命力,为师生营造具有自主创造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校充满生活精神,让学校成为师生快乐成长的乐园。
一、梳理自主创造性教学文化内涵
企业管理中“自主创新”是指创新主体独立地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进行的一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它强调的是以独立、自主的精神进行创新。
对自主创造性教学文化概念的理解需要分别解释自主、创造性、自主创造性、自主创造性教学文化、自主创造性教学文化建设。
自主,是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实现学习目标。创造性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新奇独特的、有价值的思考的能力或特性。自主创造性指与集体整齐划一地学习相补充的自主性、与紧张学习状态相对比的开放性、与理性思维相反的创新性,即包括开放、创新、自主、民主等关键要素。自主创造性教学文化总体上是指以开放、创新、自主、民主等精神为核心价值观的一种教学文化。自主创造性教学文化建设是指师生在自主创造性价值观的指引下进行的教学制度规范、行为方式和物质形态的建设,主要包括课程教学、教学研究、教学管理三个具体领域的文化建设。
二、形成自主创造性教学文化
学校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需要不断凝聚的过程,那么在不断凝聚过程中,学校的文化力是其中最重要的力量,是管理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等综合要素对学校文化所产生的作用力。文化力的形成是具有其外在形式的,尤其表现在领导组织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特色课程建设能力、后勤保障能力等环节。这每一个环节,都是学校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也是形成整体学校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具体到教学文化建设而言,应在以下方面体现:
(一)自主创造性的课堂教学文化的形成
课标认为,课堂中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平等对话,学生学有兴趣是形成自主创造性的课堂的标志。有兴趣,2个小时乐在其中;无兴趣,5分钟的事情也是负担。
1.提升“质”的兴趣
每节课都让学生有一个发现的过程,让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保持着厚重的兴趣,让学生经历新奇,经历新鲜事物,获得新鲜体验。帮助学生锻炼领导力、沟通力、自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打造有价值的自主创造空间
自主不等于自流,放开不等于放任。当学生在课堂上产生问题的时候,教师要进行思考,哪些问题是没有价值的,不需追问。还要设置自主交流协作的空间,让不同思维状态的学生有更多的互动,这样学生就能有广阔的视野,而不是局限于眼前的东西。教师再进行梳理与归纳,提炼与点拨,教给学生基本规律与基本方法。“自主创造”要将思维摆在前列,帮助学生改变思维状态,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改变学生的思维状态。
3.创新多种教学方式与实践活动
课前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课外资源对新知识进行自主先学,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产生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组织小组讨论,在主动参与和探究中思考、怀疑、批判,形成多种思维的撞击,培养获取新知的能力。提倡交流展示,它不是简单的呈现,而是在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后对知识的完善、延伸、生成的系统呈现。还应以实践活动的创新为支撑,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参与热情与探索欲望。
4.尊重差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每个孩子的思维动起来。
教师的每一句话都在谋求孩子的发展,要设置教学环节让更多孩子动起来,这样才会产生学生自主与创造的生动局面。
(二)自主创造性的教学研究、教学管理文化的形成标志
要“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我们的教学研究需要入耳、入脑、入心。
1.教师能积极主动地参与研究
要逐步形成独有的教学风格,进入这个学校就能发现它有别于其他学校的课堂文化。例如,鼓励不同学科的老师对同一事件给出不同观点,从不同角度提供不同理解,融合各个学科,寻找新的视角进行集体教研;再如,进行校本课程建设研究,致力于为学生提供重要的生活方面的知识,为学生提供学习动力,让学生更好地生活,这对学生和教师都非常重要。
2.教学管理良好有序运行
做管理要懂得什么是好的教育,怎么样抓成绩。如果以牺牲学生的发展、健康为代价,是绝对不可取的。在管理中要设置教师、学生共同的生活体验,以形成共同的核心价值观。
3.注重育人目标的评价
评价课堂教学、学生成长等方面,要着力体现学校核心文化的育人目标,以评价反馈促进自主创造性教学文化的形成。
三、课题研究的呈现方式
(一)形成初具特色的课堂文化
以“激发兴趣,自主学习,掌握方法,创设环境,尊重差异,激励评价”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有取有舍,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创造的“时”“空”,实现学生当堂的良好发展。
(二)弥补小学教学文化研究中的空白点
用教育理论、方法、技术去审视、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将教育教学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将研究界对教学文化内涵所做的界定进行整理、分析,进而提出适合本研究的对教学文化内涵的界定,对传统教学文化的弊端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具有时代意义的新型教学文化,即自主创造性教学文化。
(三)课例研究
按照特定理念设计课例,通过实践及理论层面专家的跟踪指导,以及听课、观察,了解课堂教学文化的现状并进行原因分析;通过反复追踪,明确具有自主创造精神的课堂教学文化内涵,寻求构建优秀课堂教学文化的策略。
(四)结合实际进行研究
结合我校不同年级、不同学科教学中现存的问题,不断在课堂教学、教研活动、教学管理及制度等不同维度进行实践研究;结合我校现状,通过对国内外先进教学文化理念的借鉴,总结具有校本特色的自主创造性教学文化建设途径与方式。
文化是耕耘,是丰硕的收获;文化是感受,是沉浸的品位;文化要发展,要恒久的努力。学校文化以学校核心价值观为主导,并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各个部门与工作中,使学校形成具有特色的文化。学校文化力表现为学校文化对学校群体所有所员所产生的认知力、向导力、凝聚力、整合力、约束力,以及对社会公众所产生的识别力、感染力甚至征服力。学校文化力是学校文化内外的力量体现。学校文化和学校文化力的重心体现在学校富有特色的教学文化的形成、独具品牌的教学文化的形成。
专家对学校教学文化的指引
为了明确学校教学文化方向,我校请来了教育界的专家,给学校教学文化的发展以指引。具体如下:
石中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听取了今天的开题报告,选题就是研究教学文化,研究教学的生活方式,是对教学领域的深入。教学是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学是十分关键的,教学质量是教育质量的关键。学校文化建设是很重要的抓手,不能只停留在面上,教学文化有不同的样态,教学文化建设应有自己的特点。自主性和创造性是大兴七小教学文化建设的特点。没有教的自主性就没有学的自主性。教师的工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教学也必须包括创造性,不同学科的老师应允许其依据不同的学科特点进行创造。老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主体作用的发挥是培养学生学习主体性的重要助力。学习不是按部就班的过程,我们需要有创造性的教学和充满创意的课堂。
建议:
1.明确构建自主性教学文化的阻碍因素是什么,包括观念上、制度上行为上的因素,找到方向。此外,在教师和学生中存在自主创造性的因子,这些在课题中体现得不够。
2.教学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自主创造性的学的研究是不够的。通过自主创造性的教促进自主创造性的学,是促进学生多样性学习的一个途径和手段。
王本陆(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学文化的研究”这个主题选得很好,这个,在学校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搭建精神上的共同体。开题报告十分规范。
建议:
1.课题研究能够通过大家一起做一件事,形成我们新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和老师上一个新的台阶。但教育目标没有纳入本课题中,要通过做本次课题,带动研究工作,以培养创造性的人才作为终极目标。
2.基本问题要考虑清楚。一是教与学的关系;二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式和学习水平不同,教师如何进行自主创造性的教学。
赵福江(班主任杂志社、教育科学研究杂志社社长):
本次活动的前期起点高,前期的理论引导保持了正确的方向,保证理论前提不走弯路。本次课题有理论的引导,能保证方法运用得当。教师有些时候是无意识的,不知道哪些东西应该充分展示,这需要理论的梳理,概念知识的澄清和普及。更重要的一点,我们应该清楚自己的课堂是什么样子。
建议:
教师可以将原生态的课程录下来,进行分析,隔一段时间再进行这样的活动,反复进行。对原生态的东西进行采集和分析,最终形成实际的素材,可以促进我们学生的成长,老师的成长。
李明新(北京小学校长、特级教师):
我站在实践的角度,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教训进行点评。课程改革的决战在课堂,教学文化是我们现在很难突破的一个难点。
建议:
1.在下一步的研究中,充分思考教学文化的自主创造性和学校文化建设的关系,思考现在大兴七小的文化和我们要追求的文化是一种什么关系。如果不明确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不利于下一步更好的发展。目前,关系尚未十分清晰。
2.要思考基础性和创造性的关系。在小学阶段高自主创造性,站在现代教育前沿,可以防止我们在教改的过程中走钟摆式道路而来回不前。不同学科有不同学科的特点,教学的自主创造性的问题,我认为更难一些。
3.在实施设计当中,建议进一步研究自身的阶段性和侧重点。应提出一个更具体一些的规划。要提醒我们的课题组,加强理论学习、调查研究并深入研讨。如果不能把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搞清楚,就会在以后的研究过程中走弯路。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边学习,给子课题组配备相应的技术和理论支持,定期让教师与专家进行理论与实践的交流和碰撞。
4.三个子课题组的人员分工再明确细化,具体要研究教与学深层的东西。教改已经有十多年了,为什么许多学校还是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最最深层次的东西是什么?我们学校该怎样实施?
5.自主创造性的教学文化,建议尽快研究它的指标和评价,到底在大兴七小的课堂上,应该有哪些评价,设定导向,同时改变自己的管理。教研也要拿出评价。课题不是挂在墙上的,应把文本的东西变成一个实施过程,过程决定质量。
鲍传友(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院长、副教授):
研究要有一个落脚点,学生的自主创造性是落脚点,要设定观察的视角。现在,整个研究十分理性化,但问题需进一步细化与分解,如:究竟要研究什么问题?大兴七小的教学文化有哪些方面亟待研究?自主创造性的课堂观察点是什么?
余清臣(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
通过课题引领学校发展。除了教学文化,还有不同的领域文化,要考虑在各领域之间如何配合。教学改进和教学文化侧重点不同。要加强学习,在问题的理解上思考如何进一步加深文化建设,同时考虑文化建设的标准化、模式化,和去标准化、去模式化。
要注重自主创造,除了举办年会、论坛,可以进行一些其他形式的评比,例如自主教学创意大赛、课赛。不要把成果放到最后阶段再拿出来。
李广成(区教委党组书记、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
学校要发展,就要以校本课程的课题研究为抓手,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十分必要。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真正的效果不能离开实践,必须以实际的素材做研究,避免抄袭,确实从实践中进行加工。通过实践研究,研究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促进学校发展的过程。大兴七小总体发展态势良好,师生的精神面貌良好,研究内涵的发展很好,这是有利的条件和前提基础,希望课题可以推进学校各方面工作,课题是“大兴区名校长培养工程”的一方面,衷心希望各位专家把大兴七小作为实验田,借大兴七小的课题为第一炮,为“大兴区名校长培养工程”的课题研究提供前期的指导。
周爱彬(原大兴区教委小教科科长):
作为小学管理者,校长需要推动小学科学、有序地发展,本次课题是一个很好的抓手和平台。
教学文化的创设应关注到三级课程。今天更关注学科,例如,综合实践课有其特殊性。教学文化的形成应该放在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当中去,如果各个方面都有这样的意识和实践,可以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2013年3月21日,“自主创造性教学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开题暨学校发展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