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好学校包括学校硬件好、教师队伍好、教育理念好,但真正作用于学生身上的其实是课程。课程是整合了这三者的物化的载体。如今,学生在学校里长时间地生活在有计划的课程里面,甚至计划到了一个课程表内,即课程的许多内容学科化了。体现办学思想和育人目标、校本化的课程设置,是学生在学校最主要的发展路径。而校本课程则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为满足本校学生发展需求,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我校经过广大师生多年的共同努力,学校的特色课程——书法、英语等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并逐渐形成学校独有特色。为了将学校的特色课程深化为办学特色,我们在审视、厘清过去的基础上采取新的行动,以课程体系的构建为载体,深入研究、探索课程所承载的文化内涵,积极进行课程文化育人的研究与实践。
一、校本课程精致化
(一)特色化的“课程名片”
1.书法课程,传承书法精神
我校将书法教育确立为校本课程的主体,一是我校学生参与校外书法教育,在少儿书法方面有一定的基础并取得了成绩;二是参加校外书法教育的学生虽然在书法技艺上有了提高,但对于包括书法在内的我国传统文化却不甚了解,没有达到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目的;三是将书法作为校本课程的主体学科,可在日常加强学生写字的普及性教学,实现学科间的融合;四是尊重我校书法教育传统。2005年10月,我校被全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委员会批准为“全国写字教学实验校”。2012年6月12日,我校成为“全国书法艺术教育实验校”。2012年11月18日,在山东临沂召开的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年会上,我校特色课程负责人巩芬主任做了题为“传承书法文化,深化学校特色,促进全面发展”的大会发言。学校有70余幅书法绘画作品分别刊登在《小书画家乐园》《北京少年报》《读写知识报》等国家级、市级刊物上。
2.英语课程,通向世界的桥梁
我校英语团队优秀,通过常规英语课堂、攀登英语实验、学校英语活动等打造英语特色。尤其在英语活动中,设置了英语早读、英语广播、英语节、后黑板课程等创意环节,增加学生的实践内容。
(二)精致化的特色课程建设
1.如何精致化
(1)“精致”方案,确立质量标准。国家课程标准是基础教育整体发展水平的目标。在完成共性要求的前提下,发挥学校自身特点、教师个性特点,制定以校为本的实施纲要、实施方案以及评价体系。我校课程方案的出台,是思考的过程,是逐步推进的过程,是在对学生的大量调研基础上不断调整的过程。
(2)“精致”教材,获得学校独有话语权。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研发的课程,没有现成的教材,我们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自主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校本教材。目前,我校已完成硬笔书法课程教材的编辑、出版工作,并正在进行毛笔书法课程校本教材的出版工作。两套教材各分十册,从硬笔与毛笔书法技法、书法文化、书法综合实践及兴趣培养四方面进行编排,不仅注重书法技法的系统传授,还注重书法素养、书法文化的熏陶,并兼顾了书法综合实践活动和学生兴趣的开发与引导。
(3)“精致”评价体系,保护学生原发兴趣。学生对课程的喜爱需要有一套以激发兴趣为导向的评价系统,我们改变以往技能型的评价方式,以富有情趣的评价保护学生学习书法的浓厚兴趣。参与评价的有教师、学生和家长。
2.丰富生活、艺术课程,促进学生快乐成长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校开设了以书法教育为龙头,艺术、科技、体育、学科拓展等多种类课程并行的校本课程体系,让每个孩子有选择的自由,兴趣得到满足;有展示的舞台,个性得到张扬;有发挥的空间,才华得以展示。这些课程的设置,实现了学生全员参与“走班式”学习,对学校特色教育的形成与发展有重要意义。
毛笔书法、英语课程是东西方文字符号系统的代表,就像两只翅膀,带动我校发展。但是,对于学生发展与生命成长来说,只有这两门特色课程是远远不够的。
二、课程建设体系化,适合学生身心发展
学校的课程设置应该在统一育人理念下,构建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体系,从一元走向多元,照顾到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关注现实性,课程设置可以多样、灵活。
(一)师资加工
学校采用对外招聘与内部选拔相结合的方式,挑选一批业务过硬、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承担校本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建设起一支相对稳定的具有专业背景的教师队伍。同时,定期组织教师培训、交流及研讨,培养专业骨干,形成学校的教学骨干队伍。
(二)现有硬件加工
为保证艺术类校本课程的顺利开设,学校拨出专项资金,购置美术、音乐、科技等教学活动器材和设备;开辟各种专用教室,如书法教室、美术教室、音乐教室等,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环境保障。
(三)管理制度加工
为了保证校本课程的有序进行,学校成立校本课程领导小组,校长亲自负责,从资源的准备、课程的设置、师资的选择,到课表的安排、课时的落实,都亲自参加设计,并负主要责任。由于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有其特殊性,因此,学校成立了相应的校本课程教研组,研究教学问题。这样,校本课程将逐步走向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对于校本课程体系建设,如何把握是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做到全面就可以了吗?有没有其他的标准?校本课程体系建设能否充分考虑到学校的核心追求与核心价值、充分地承载学校文化的价值?
三、学校文化课程化
一切问题,由文化产生;一切问题,由文化解决。学校文化是一种信念文化,是全体教师的共识,并由此产生动力;学校文化是一种行为文化,是在“做”中体现出来的精神;学校文化是一种物质的环境文化,将内在的精神与信念物化。所以,课程文化是学校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
建设学校文化,以人的成长为目标导航,以跟进社会、提升师生的生命质量为价值追求。我校首先在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培养目标等方面体现学校的发展方向与追求;确立以“生活精神·艺术气质”教育为核心的价值观,并为广大教师、学生、家长认同、内化;将“生活·艺术教育”落实到学校的各个工作层面,尤其是学校的课程建设要努力体现学校文化的价值。
学校用文化战略导航发展,是迎接教育文化时代到来的需要。也就是说,学校的目标愿景、价值取向,必须自觉地从那些唯智的、玄妙的、缺少人文意境的做法中解放出来,架构一种清新的、赋予内涵特色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