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的类型很多,从不同层次、不同形式、不同角度来分类可产生不同的比较类型。通常按两分法来划分,如求同比较和求异比较、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定性比较和定量比较、间接比较和直接比较、整体比较和局部比较、宏观比较和微观比较等。下面仅对求同比较和求异比较、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定性分析比较与定量分析比较和单项比较与综合比较做些解释。
1.求同比较与求异比较
比较按目标的指向,可分成求同比较和求异比较。
求同比较是寻求不同事物的共同点以寻求事物发展的共同规律。求异比较是比较两个事物的不同属性,从而说明两个事物的不同,以发现事物发生发展的特殊性。通过对事物的“求同”“求异”分析比较,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事物发展的多样性与统一性。例如,对6岁儿童身体发育状况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通过儿童的身高、体重等指标来研究城市儿童与农村儿童是否有差异,家庭经济状况、饮食结构对儿童身体发育的影响等问题。对不同性别儿童身体发育状况的比较,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测定来认识男女儿童在哪些指标上是趋于一致的,哪些指标上具有明显差异的,从而探讨不同性别儿童身体发育的共同规律。
2.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
按时空的区别,可分为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
横向比较就是对空间上同时并存的事物进行平行的、相互间的比较,是在事物相对静止状态中研究事物的异同,在相互关系的比较中分析、认识事物,探讨原因。如:20世纪90年代中、美两国幼儿园课程内容的比较研究、教育实验中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比较、同一时间两国教育制度的比较等都属于横向比较。
纵向比较即时间上的比较,就是比较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的形态,从而认识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是按时间顺序对同一类事物的发展变化进行垂直的自身比较。纵向比较不仅能在静态中研究事物,还能从发展变化的动态中研究事物,揭示事物演变过程,弄清来龙去脉。例如,对0~6岁儿童发展阶段和速率进行研究,需要对不同时期儿童发展水平进行跟踪,然后做自身比较,以探讨儿童身心发展的各个阶段和发展的最佳时期。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对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往往既要进行纵向比较,也要进行横向比较,这样才能比较全面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纵向比较研究是比较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内的发展变化;横向比较研究则对空间上同时存在的教育现象进行比较。纵向比较可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的比较,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的交叉比较。这是在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研究事物,借以分析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横向比较是对同时并存的事物进行比较。它是对两个国家(或地区)、多个国家(或地区)的某个教育问题或几个教育问题,甚至整个教育体系所进行的比较。
3.定性分析比较与定量分析比较
按比较的性质,可分成定性比较与定量比较。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所以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既要把握事物的质,也要把握事物的量。这里所指的定性比较就是通过事物间的本质属性的比较来确定事物的性质。定量比较是对事物属性进行量的分析以准确地制定事物的变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各有长处,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应追求两者的统一,而不能盲目追求量化,教育毕竟是一个不同于工人制造产品的活动,很多东西并非能够量化。但也不能一点数量观念都没有,而应做到心中有“数”,并让数字来讲话。定性分析比较是通过事物间本质属性的比较来确定事物的性质;定量分析比较是对事物属性进行量的分析以判断事物的发展变化。
4.单项比较与综合比较
按属性的数量,可分为单向比较和综合比较。单项比较是按事物的一种属性所作的比较,综合比较是按事物的所有(或多种)属性进行的比较,单项比较是综合比较的基础,但只有综合比较才能达到真正把握事物本质的目的。因为在教育科学研究中,需要对事物的多种属性加以考察,只有通过这样的比较,尤其是将外部属性与内部属性一起比较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