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比较研究法概述(1 / 1)

比较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下所发生的教育现象、教育理论进行考察、分析、鉴别,从而确定其异同,揭示其规律、特点的研究方法。如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制度或教育实践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各国教育的特殊规律和普遍规律的方法。作为一种思维方法,比较研究贯穿于教育研究的全过程。无论在科学实验的过程中,或是在理论研究中,比较研究都是不可或缺的基本方法。在教育科学研究过程中,比较研究具有重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比较研究有助于认识事物的本质和教育的普遍规律;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本国、本地的教育状况;有助于教育政策的制定。

(1)比较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教育的普遍规律。认识一个事物常借助于与其他事物比较来实现。因为只有比较,才有鉴别;只有鉴别,才有认识。在实际生活与工作中,比较是认识事物本质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教育科学研究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比较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教育的客观规律。如就普及义务教育而言,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科技发展异常迅速,知识经济年代已经来临,因而义务教育的年限必须加长。英国为11年,美国是8~12年,法国10年,日本9年。发展中国家也加快实施义务教育的步伐,例如,印度为5年,委内瑞拉为9年。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推行普及义务教育,并不是什么人的主观愿望,而是生产力与科技进一步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

(2)比较研究法能使人们更好地认识本国、本地的教育状况。不借助他人,有时人们很难认清自己。在教育研究中,我们通过跨国比较、跨文化比较、跨学科比较、跨地区比较,可以找出一些共同的问题,发现哪一些是本国、本地的特殊问题,因而能更好地认清本国的教育状况,有效地推动教育的发展。

(3)比较研究为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教育政策的制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诸多因素。为使决策科学、合理就必须对各种因素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这就需要将某一问题与其相关的事物进行比较,从比较中分析优劣得失、长处、弱点,从而使政策的制定符合教育规律与教育实际。例如,我国要对高校的招生制度进行改革就必须对各国的高校招生制度进行比较,然后制定相应的政策。再如中小学课程改革政策的制定也应建立在广泛的比较研究基础上。我国目前制定的三级课程政策就是在比较了中外课程设计的基础上做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