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观察法的优点和局限性(1 / 1)

1.观察法的优点

(1)直接性。由于观察者与被观察的客观事物直接接触,中间不需要其他中间环节,观察到的结果,所获得的信息资料,具有真实可靠性,是第一手资料。

(2)情境性。观察一般是在自然状态下实施的,对被观察者不产生作用与影响,即无外来人为因素的干扰,不会产生反应性副作用,能获得生动朴素的资料,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3)及时性。观察及时,能捕捉到正在发生的现象,因此所获信息资料及时、新鲜。

(4)纵贯性。对被观察对象可以作较长时间的反复观察与跟踪观察,对被观察对象的行为动态演变可以进行分析。

(5)普适性。观察适用范围较为普遍,不但自然科学研究与社会科学研究普遍适用,而且在教育科学研究中,不少方法如调查法、实验法等也与观察法有密切关系。

2.观察法的局限性

(1)受观察对象的限制。观察法适宜于对外部现象及事物的外部联系的研究,而不适宜于对内部核心问题及事物内部联系的研究。另外,对有些较为隐蔽的事物也不大好用观察法。如研究青少年的网上不良活动问题就不好用观察法。

(2)受观察者本人的限制。人的感觉器官本身有不精确性。人的感官都有一定的生理限度,超出这个限度,很难直接观察,所以观察往往难以精确化。人的观察受主观意识的影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识背景与理论框架,因此,对同一事物的观察,往往带有各自的主观性,难以做到客观化。

(3)受观察范围的限制。观察涉及对象的有限性,特别是在同一时期内观察的对象是不多的,这种小样本,不适用于大面积研究。

(4)受无关变量的干扰,缺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