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同角度看,教育调查研究有多种分类标准。根据研究课题的性质,教育调查研究可以分为:现状调查、相关调查、原因调查、跟踪调查。
1.现状调查
现状调查旨在了解研究对象的现实状态。其目的是了解教育现象的真实情况,探寻某类现象的基本特征,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依据等。如中学生消费心理的调查,某地区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等。这类调查是最基本的调查,难度小、层次低,但实用价值高,主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2.相关调查
相关调查旨在探讨两个变量相互联系的性质和程度。相关调查首先要获取两个变量的数据资料,然后计算其相关系数,再根据相关系数的值,来判断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的关系,以便探讨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与写作水平相关性的调查等。这类调查难度很大,主要回答“是否有关系”的问题。
3.原因调查
原因调查旨在探讨某种问题或现象的形成原因。原因调查可将与研究内容有关的可能因素罗列,然后核实筛选,也可调查两组不同对象,对调查资料分组整理、比较,找出不同的原因。但是仅凭调查的结果还不足以说明因果关系,要确证因果关系还需其他研究方法的配合、辅证。这类调查主要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4.跟踪调查
跟踪调查旨在探讨某种现象或问题随时间推移而发展变化的情况。大部分的调查研究都是属于横断式调查研究,而较少采用纵贯式调查研究。如果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改变时,就有必要进行跟踪式调查。例如了解学生的态度、信仰、行为是否随时间而有所改变。
根据调查的目的,调查研究还可分为描述性调查、探索性调查、预测性调查、评价性调查。按取样范围的不同,调查可分为全面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调查的具体方法可分为问卷法、访谈法、预测法、测验法、个案法、投射法等。这里不再详述。总之,研究者需要根据研究的问题和目的,来选择适合的调查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