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选题策略(1 / 1)

一、小学教育科研选题策略

教育科研课题的来源十分丰富,但真正发现和选择一个好的课题又并非易事,这需要研究者具有相当的知识水平,分析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和选择课题,以下一些策略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选择课题。

1.循序渐进策略

在选题时,要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单项到综合,步步为营,逐步发展。刚开始从事教育科研的人,易犯的一个通病是,往往把研究课题选得过大,以为大课题就有研究价值。实际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些问题或者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本无法解决,或者无法获得可信的科学结论。如“中国儿童非智力因素研究”这个课题,就太大了,使人难以入手。一者它的研究对象是中国儿童,个人根本无法研究。二者“非智力因素”是一个外延很大的概念,要从哪一方面着手,“研究”并没有加以限定,很难操作。但若进行较小课题的研究,如提高初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实验、愉悦情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中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习惯调查、学生考试“怯场”心理研究等,就容易获得成果。因此,在选择研究课题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选择范围大小与实际研究条件相适合的课题。而且,无论是微观课题研究还是宏观课题研究,综合课题研究还是单项(单科)课题研究,都要力求使所研究问题清晰、具体与可操作化,提高研究成功的可能性。

2.扬长避短策略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无论是基础理论研究还是应用研究,宏观研究还是微观研究,都是必要的。但对于工作在教育实践第一线的广大教师来说,一方面是实践经验丰富并能保持与教育对象的直接联系,这是优势;但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不利之处,即教育教学任务繁重,难以有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从事科研。这就需要扬长避短,选择那些与实践联系较密切的应用性课题、微观课题进行研究。这样既可以提高本职工作的质量,又较容易获得成功。当然,若有条件者,也可以选择理论研究或宏观研究方面的课题。

3.联想移植策略

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过程,移植是将一个领域的科学研究成果应用到另一个领域去。联想有以下四种方法:①相似法,即联想相似的事物;②矛盾法,即联想到对立和相反的事物;③接近法,即联想接近的事物;④组合法,即把几种事物、现象、概念组合在一起联想。联想移植即在联想中得到启发,把其他学科领域的成果、原理、方法技术运用于教育研究。教育研究者在选择研究课题时,可以通过联想或移植策略来进行。

4.厚积薄发策略

要提高选题水平,除了应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注重科研道德修养等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提高自身的科研素质。科研素质是指:必要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探索、创新精神;科研技能和技巧。这些可以从以下八个方面去培养:多读书;多一些上网学习;多订些学科杂志;多参加学术会议;多一些外出听课;多与他人交流;多思考;多总结。研究者自身素质提高了,自然能知道什么问题值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