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HD的主要症状表现为注意力分散、过度活动、异常兴奋、容易冲动并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男孩的患病率高于女孩。
国内外对ADHD的心理治疗主要采用的是认知行为疗法,以抑制儿童的多动行为及相关发展障碍,但对常见非病理性儿童多动行为的干预研究较少,干预模式相对单一,缺乏系统、成形、可供操作的具体干预方法。
箱庭疗法的游戏特性特别适合于儿童,大量文献资料与临床实践证明了箱庭疗法对于儿童心理问题干预的有效性。以下通过三个ADHD儿童的箱庭治疗案例,探索对ADHD儿童箱庭治疗的效果以及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一、个案一(治疗者:徐洁)
经过箱庭治疗前的受理、家长(母亲)访谈、老师访谈、来访者第一次箱庭过程分析,获得并评估个案的背景信息。
(一)个案介绍及其评估
1.基本情况
小D,男,10岁,接受治疗时就读小学四年级。小D母亲孕期未有异常,剖腹产。小D出生后与父母共同生活,2~6岁上寄宿幼儿园。小学前三年出现严重的学校适应问题,后转至现在的小学。
2.学校适应
阅读小D幼儿期所在幼儿园提供的家园联系手册,老师对小D在园生活和学习记录说明他有明显多动和注意力不集中的典型行为,精细动作能力欠佳,同伴关系不良。通过母亲报告和小D所在小学的老师访谈,治疗者了解到小D在学习成绩较差,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在课堂上缺乏自控和自我管理能力,常扰乱课堂秩序,同伴关系与师生关系紧张。
3.家庭结构
夫妻关系疏离,据称小D的父亲长年投入工作,只有周末在家与母子共同居住。小D母亲婚姻满意度较低,将大部分精力放在管理儿子的生活和学习上。因小D的多动与家庭功能失调,母亲经常在管理小D无效时情绪失控,打骂小D,之后又十分自责,一度出现严重的抑郁和焦虑状态,母子关系紧张并过分纠缠。因此,在个案的ADHD症状和失调的家庭功能之间存在着交互的消极循环。
4.自我概念
经过对小D第1次、第2次箱庭作品的过程分析(在箱庭过程中分析)和访谈发现,小D对自我评价较低,从下述对小D的访谈记录中可见一斑。
治疗者:你能介绍一下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
小D:我永远也不会成为一个好学生的,我什么都不好。
5.前期评估与治疗
三年前,个案小D被某专业医院诊断为ADHD,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arent symptom questionnaire,PSQ)的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多动指数分量表得分均高于正常值。另外,小D接受箱庭治疗前曾做过系统而长期的注意力训练和感觉统合训练,并在医院接受针对儿童ADHD的药物治疗,但效果甚微。
经过信息收集与分析讨论,治疗者与督导对个案的评估结果为:个案为ADHD儿童,同时伴随自我概念低、学校适应(学习困难、同伴关系、师生关系)、亲子关系方面的问题。
6.确立治疗方案与效果评估
与来访者的监护人进行访谈后共同协商制订治疗方案,以箱庭为主要治疗工具,整个治疗历时13个月,共24个治疗单元。咨询设置为四个阶段:第1次由来访者及其母亲共同参与访谈,收集个人信息及初始箱庭;第2~19次为个体箱庭;第20~23次为个案与母亲进行家庭箱庭,其中家庭箱庭分为母—子平行箱庭和母—子联合箱庭;第24次为个体箱庭、会谈,结束整个治疗。母—子平行箱庭,即母子分别在各自的沙箱里制作箱庭,过程中彼此不交流,制作完成后带领对方欣赏自己的作品,并以箱庭作品为媒介进行交流;母—子联合箱庭,即母子在一个沙箱制作箱庭,不规定主题,轮流制作15轮次,双方不能有任何交流,每次只能放一个玩具做一个动作,制作完成后交流在制作过程中的感受。
在箱庭治疗过程前、中、后以及结束箱庭治疗三个月后,治疗者对个案小D的ADHD症状、学校适应、亲子关系、自我概念进行评估,评估的依据为家长访谈、老师访谈、箱庭过程和作品分析。
(二)治疗过程
1.个体箱庭治疗
箱庭作品可以扩大和增强分析的内容,且将分析与个人的经验相联系。观察个案的一系列箱庭作品的变化,可以看出个案内心世界变化的轨迹。在箱庭作品中,个案自我像使用的变化象征着个案的自我;沙、水和玩具为箱庭疗法的重要元素,其使用的不同情况有各自重要的象征意义;箱庭作品的空间配置,往往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因此,我们将从箱庭发展阶段、自我像、沙与水的使用、玩具的使用、空间配置五个方面,来呈现个案的箱庭制作过程及作品内容。作品的主题、自我像和场景主要由个案口述内容决定,空间配置、沙水使用和玩具类别由研究者在个案制作结束后根据记录和照片整理获得。
在很多情况下,初始箱庭通常是由来访者最初的2个作品构成,一个呈现了来访者当前的问题状态,另一个则呈现了来访者治愈的可能性。
个案小D在第1次箱庭作品中(图8-3)呈现了战争与安逸两种截然不同的场景,而代表他自己的小松鼠正在连接两种场景的桥上观望,表达出个案目前的内部状态:内心混乱痛苦,向往安宁,而自己在这样状态中彷徨踟蹰。左边战争区域较右边大,表明小D目前在经历内心冲突。
如果说第1次箱庭作品呈现了小D当前的问题状态,那么第2次箱庭作品(图8-4)则呈现了小D内在治愈的可能性。命名为“世外桃源”的作品让我们看到了在个案心中潜藏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山是男性、精神力量的象征,在箱庭中堆起一座山可以使来访者感到确定目标时的激动心情;龟是母性的象征,在箱庭作品中出现的龟是对自我保护的祈盼和对母性的尊重。个案用小龟代表自己,尾随在大龟的身后,表达了其对母亲的依恋和需要,同时也暗示了个案与母亲的关系是其问题的根源之一。
图8-3 第1次作品主题:战争贫苦
图8-4 第2次作品主题:世外桃源
Allan和Berry提出,完整的箱庭治疗过程有三个阶段:混乱(chaos)、对抗(struggle)和解决困难(resolution)。另外,基于Erich Neumann 的儿童自我发展阶段观点,也提出了动植物(animal-vegetative)阶段、战争—区别(fightingdifferentiation)阶段、回归集体(return to the collective)阶段以及统合我(constellation of the self)阶段四个箱庭治疗的阶段。
综合以上两种理论观点,可将个案小D共计20次的个体箱庭作品划分为四个阶段:问题呈现阶段(第1~5次),这一阶段主要以呈现个案的问题为主,场景比较混乱,作品缺乏明确的主题;竞争对抗阶段(第6~12次),这一阶段主要以交通工具和战争场景为主,呈现了个案内部力量的竞争和对立、新生自我与原有自我的冲突和对抗(图8-5、图8-6);问题解决阶段(第13~18次),这一阶段主要以建设场景为主,个案多使用湿沙、木片、塑料等对玩具进行加工,创造性地制作箱庭作品表明个案的自我正处在积极的建设和重构之中(图8-7、图8-8);统合阶段(第19次、第24次),这一阶段场景有明显的秩序感,出现了精神追求等抽象的主题(图8-9、图8-10),表明个案小D已经能很好地调配自己的内部能量,对未来和生活有了深层次的思考。
图8-5 第9次作品主题:死守明珠
图8-6 第10次作品主题:偷袭
图8-7 第13次作品主题:五星级隧道
图8-8 第14次作品主题:水上黄金鼎
图8-9 第19次作品主题:将军府
图8-10 第24次作品主题:合二为一
作品中的自我像往往是个案内在自我的投射,在一次箱庭作品里可能有一个,也可能有多个,代表个案不同的人格侧面。在问题呈现阶段,个案小D的自我像是力量比较弱小的动物,多掩藏在沙箱的某个角落,如第3次箱庭作品中的自我像——熊猫和小狗——用树枝遮盖,并埋入沙中一部分,说明个案小D的自我比较弱,对自己的接纳程度不高。竞争对抗阶段很少出现自我像,这与个案小D当时的内心状态有很大关系,不能确定自我的状态。问题解决阶段和统合阶段象征个案的玩具强度增大,意味着个案小D的自我力量不断增强。
沙子是母性、回归的象征,有净化、治愈的作用,箱庭中的沙子为心灵走向整合提供了无限可能性。干沙平静、安全,不需要很大的力量,流动性强,但不易塑型。湿沙颜色深、易塑形,需要来访者较大的力量与心理能量,常被精力充沛、有侵略性的外向儿童使用。水代表无意识的力量,是神圣的象征,同时又有滋养的内涵。个案小D在20次个体箱庭中6次使用湿沙建构,11次在沙箱中挖河、湖、海等水域,表现了其巨大的内心能量以及对无意识的探索。当意识发展受到阻碍时,就会有退化的倾向,这是无意识试图在一个更低层次上达到一种和谐的存在,一种完美。当个体深入无意识后,会带来新的未知品质,促进心灵的成长和发展。个案正是在使用沙和水的过程中,不断地释放和调配自己的心理能量,从无意识中汲取心理发展的力量。
玩具是来访者意识和无意识的心象表现和象征语言。在玩具类别上,个案在前三个阶段多使用具有强大能量的玩具,包括象征着机械能量的装甲车、推土机、飞机、坦克等交通工具,象征着能量生产和储备的加油站,象征着男性攻击力量的士兵,象征着蕴含巨大能量,有爆发性和破坏性的火山。这既表现了个案的问题状态,即能量过盛,同时也为治疗提供了契机——释放过多的能量,转变能量的性质和方向。在玩具的数量上,由拥挤不堪逐渐变得数量适中,丰富但不繁杂,表明个案由过去心理的爆满、烦乱状态逐渐变得平衡、平静。玩具的朝向由杂乱、不一致逐渐变得秩序化,相互连贯呼应,玩具风格也更为匹配,反映了个案的心理能量更加流畅。
在分析箱庭作品的空间象征时,由于同一个空间位置通常有两种以上不同的意义,因此在解释上颇为困难。在本治疗中,治疗者主要以沙箱上方代表意识,下方代表无意识,左侧代表外在世界,右侧代表内在世界,中间部分代表人格的核心。在统合阶段可以看到个案的作品出现了明显的趋中表现,即自性箱庭(图8-10、图8-11),可以反映个案小D的自我得到了确立。在空间配置上,个案每次使用的空间面积较大,表现了个案内心巨大的能量以及对能量的释放和调配,个案在经历了混乱、战争、重建、祭奠之后,内心世界趋于平和。
通过以上对个案个体箱庭过程和作品的分析,可以发现箱庭治疗使得个案小D的内在自我能量得以复苏和显现,由此小D的自我控制能力得到加强。
2.家庭箱庭治疗
个案的自我能量通过个体箱庭过程得以恢复之后,本研究为个案小D和其母亲安排了4次家庭箱庭制作(第20~23次治疗),目的是以箱庭为媒介,呈现并重建个案的问题家庭结构,安排了第20(图8-11)、21、23次治疗为母—子平行箱庭,主要解决母子子系统的界限混乱问题,第22次为母—子联合箱庭(图8-12),主要呈现母子冲突,重建母子信任。
图8-11 家庭箱庭个案作品主题:仁宫
图8-12 家庭箱庭个案作品主题:聆心园
(三)治疗效果
箱庭治疗的效果不仅反映在个案的箱庭作品中,同时还直接反映在个案的现实生活中,甚至现实生活中的积极变化要先于作品和治疗过程中的变化而发生。
在ADHD症状方面,个体箱庭治疗结束后,母亲带小D去专业医院复查,结果显示个案小D的多动症各项指标明显降低,在家庭和学校的多动和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明显减少,自控能力与自我管理能力明显加强。
在学校适应方面,治疗前个案小D的学校适应问题表现为课堂表现、学习成绩和同伴关系不良。经过近13个月的箱庭治疗,这些问题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个案小D的学习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个案小D的学习成绩连续两个学期显著提高,学习成绩由咨询前的较差提高为中上水平。根据治疗前后对老师的访谈结果看,个案小D经过治疗后在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上也获得了明显改善。
个案小D与母亲的关系在治疗前后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治疗前小D与母亲的关系紧张并过分纠缠,随着个体箱庭治疗的进展,小D内在的自我能量逐步显现,能够更好地承担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管理任务,这大大减少了与母亲的冲突。同时,家庭箱庭的过程创设了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呈现和解决亲子关系问题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由治疗者、家庭箱庭过程的规则和程序创设出一种亲子双方相互尊重、各自独立的心理氛围,利用亲子双方通过象征的手段进行沟通的方式,增强了母子之间的理解以及对关系的领悟,使母子关系得以改善。
3个月后的评估显示,箱庭疗法对ADHD个案的治疗效果继续保持,从治疗开始到治疗结束后3个月,整个过程为16个月,因此本研究的治疗假设——箱庭疗法对ADHD儿童具有短期和长期的治疗效果——得到了验证。
(四)治疗者反思
第一,督导的作用。本研究是ADHD儿童治疗的初步探索,已有文献中采用箱庭疗法治疗ADHD儿童的非常少,治疗者少有直接的治疗参考,特别是在治疗关系的建立、对个案的概念化、治疗何时结束、治疗过程的阶段性等方面都需要得到及时的督导。本研究中治疗者得到了督导的持续帮助,这是治疗取得成效的关键。
第二,个案研究的限制。本研究得到的结论是基于对一位ADHD儿童的治疗,是否具有广泛的推论性还需要增加被试及与其他治疗方法进行对照和进一步的验证。
第三,扩展箱庭疗法适用人群。本研究证实了箱庭疗法对ADHD儿童的治疗是指向个案的人格发展的,而非ADHD的症状和其他伴随问题,因此,可以考虑将以个案的人格发展为治疗目标的箱庭疗法,广泛用于有其他心理问题的儿童和青少年人群。可以预见,这种治疗方法不仅能解决儿童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症状,更能因个案的人格向整合方向发展而具有长期、稳定的治疗效果。
ADHD儿童的箱庭治疗过程在制作场景、空间配置以及沙和玩具的使用方面有其独有的特征。箱庭治疗能促进ADHD儿童的人格向整合方向发展,进而显著改善ADHD症状、学校适应和亲子关系,并具有长期治疗效果。
二、个案二(治疗者:李佳)
(一)个案介绍及其评估
1.基本情况
小K,男,3岁8个月,顺产,胎检正常,父母均为研究生学历。小K3岁半前由爷爷奶奶与父母共同抚养。小K母亲与公婆相处不好,自言性格软弱,生活中消极情绪颇多,经常感觉家庭氛围紧张,对小K的管教比较严格。小K3岁半才能自理大便,在家行为自由,活动无规则,好动。
2.学校适应
小K两岁时上过一年早教班。据老师反映,小K上课时注意力难以集中,很少与其他幼儿互动交往。3岁半上幼儿园小班,老师反映其多动,很难安静下来,在人多时情绪处于亢奋状态,反应滞后,不合群,有咬指甲、咬笔的行为。母亲反映小K不喜欢上幼儿园,与幼儿园的小朋友和老师交流困难。
3.前期评估
小K在某儿童医院的检查结果显示小K身体健康,无生物学疾病因素,对感兴趣的事情有较好的注意力,在下围棋时能专注6分钟左右,其他行为自我约束能力差。根据D**-IV的诊断标准,排除小K患有ADHD,但通过治疗者观察并结合家长、老师反馈的信息,诊断其属于儿童多动行为。
(二)治疗过程
初次来访,整个咨询室都成了小K的活动场所。他情绪激动,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将咨询中心的装饰品、茶壶等物品全部损坏,不听从指令,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在首次咨询中,治疗者没有指责与制止小K的破坏行为,而是引导小K来到咨询中心的箱庭治疗室,为其介绍箱庭治疗室的玩具以及沙箱。从某年6月9日至次年1月5日共计12次的箱庭治疗。具体治疗过程见表8-1。
表8-1 小K的治疗过程
本案例从箱庭发展阶段、主题、沙的使用、专注时间以及与治疗者互动五个方面来呈现来访者的箱庭过程,系列箱庭作品反映了来访者内心世界变化的轨迹。治疗者将小K的治疗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治疗关系建立阶段(表8-2),也是问题呈现阶段。在这一阶段,小K的主题都是“垃圾场”,没有秩序感与边界,破坏玩具现象严重,专注时间短,极少与治疗者互动。第二阶段为治疗关系深入发展阶段(表8-3),主题丰富,专注时间逐渐增长,开始挖出蓝色水域,与治疗者建立依恋关系且互动逐渐增多,出现自我像小老虎,开始关注细节并遵守规则,积极主动向治疗者寻求帮助并互动。第三阶段为治疗关系结束阶段(表8-4),他做了一份美味的“海鲜”送给治疗者,结束了箱庭治疗,在结束阶段,小K与治疗者互动良好,情绪愉快。
表8-2?治疗关系建立阶段
图8-13 第1次作品主题:垃圾场
图8-14 第3次作品主题:垃圾场
图8-15 第4次作品主题:河上跳舞、垃圾场
表8-3 治疗关系深入发展阶段
图8-16 第6次作品主题:混凝土
图8-17 第7次作品主题:房子工厂
图8-18 第8次作品主题:洗衣机
表8-4 治疗关系结束阶段
图8-19 第10次作品主题:什么也不是
图8-20 第11次作品主题:海鲜
(三)治疗效果
小K的箱庭治疗周期从3岁8个月到4岁4个月,历时半年。第一阶段作品有典型幼儿箱庭的特征,如有一定数量的动物,没有边界,不能区分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移动次数频繁,玩具占据沙箱的大部分空间。制作过程中,小K表现出明显的破坏行为,时常自言自语,与治疗者没有语言和眼神交流,行为缺乏规律,专注时间短。在接受箱庭治疗的第三个阶段,小K逐渐开始喜欢上幼儿园,与幼儿园小朋友、老师的关系有所改善,能按时正常上幼儿园,情绪更加积极稳定。据小K母亲和老师报告,其多动行为明显减少,自控能力明显加强,与母亲关系更加良好。治疗结束后一个月的回访中,据小K的母亲反馈,小K注意时间能持续20多分钟,咬手指、咬笔的习惯消失,能够热情地与别人打招呼,小K幼儿园开学一周后回家告诉母亲自己喜欢幼儿园,幼儿园老师也喜欢自己。
(四)治疗机制
1.重视和幼儿的关系,称之为母子一体性
治疗者要像母亲一样,包容幼儿,陪伴幼儿箱庭游戏的整个过程。在母亲的陪伴和关注下游戏,儿童往往能感到安全、自由、被重视、被信任、被爱,箱庭疗法中的母子一体性就是治疗者以母亲的态度陪伴来访者成长。从进入箱庭治疗室的那一刻起,治疗者的全部注意力就投放到游戏者即幼儿身上,治疗者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扮演观察者的角色,静默见证整个游戏过程。箱庭治疗过程也是治疗者和幼儿建立良好情感依恋关系的过程,这种关系本身就具有重要的治疗意义。
2.以沙箱为中心,创造一个安全与受保护的空间
在箱庭治疗室中,幼儿是游戏的主人,治疗者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与受保护的空间,共感他们的内心世界。在箱庭制作过程中,幼儿感觉到被接纳、被爱的轻松氛围,没有被评价的压力,在这个空间里能够最真实地展现自己。箱庭制作过程促使多动行为幼儿集中注意力于当下行为。在制作过程中,幼儿不自觉将注意力集中在挑选玩具以及摆放、制作上,多动和冲动的行为问题有了载体缓冲。
3.限定即治疗
治疗室的特定空间、沙箱的尺寸和边界限制了多动行为幼儿的活动范围,无疑为幼儿在自由探索的过程中起到了限定的作用,为培养多动行为幼儿的自主和自控能力提供了条件。每周一次有规律的来访,每次50分钟的箱庭过程也是一个潜在的设置与限定,对治疗有积极效果。
4.箱庭过程本质就是游戏过程
游戏从本质上说是指一类由幼儿自主控制的,能带来愉快情绪体验的,有操作材料的活动。在其三个本质特点中,由幼儿自主控制是游戏的最内在的本质。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箱庭治疗则是顺应了幼儿的天性,幼儿在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里自由地探索,这本身就是一种最美、最有艺术性的治疗。箱庭玩具的多样性、丰富性、有趣性吸引了幼儿,使箱庭制作本身就成为一种愉悦的过程。在箱庭游戏中,幼儿选择冲突,重现冲突,面临冲突,反复地实践着生活中和内心世界的各种矛盾与不和谐,发泄情绪,释放压力,通过自主控制游戏的整个过程,最大限度地唤起根植于个体的自我治愈能力,促使幼儿消除内心压力,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心理健康得到发展。
(五)箱庭治疗的有效性带给幼儿教育的启示
1.师幼关系的母子一体性
箱庭疗法非常强调治疗关系在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并将这种关系形容为母子一体性。这种良好的治疗关系对于来访者的意义,在于使来访者感觉到安全和被接纳,消除在治疗环境中的紧张和焦虑,有利于深入来访者的内心,唤醒来访者自我治愈的潜能。
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动行为的幼儿往往与老师的关系相对紧张,家长也为之苦恼。由于家长并不了解儿童产生多动行为的原因,因此经常批评幼儿,他们在生活中体会不到安全与受保护的感觉,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进而在学习、生活中不听从指令,导致恶性循环。良好的师幼关系是幼儿心理健康成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基本前提。幼儿老师与家长应在生活中、游戏中给予幼儿更多的积极关注,让幼儿感受到保护与爱。
2.箱庭治疗为幼儿提供丰富而有准备的游戏环境
对幼儿来说,游戏不仅仅是活动,它还蕴含着丰富的含义,存在规则,存在各种限制。箱庭治疗中的沙箱与各种可选择的玩具相当于游戏中的玩具,这些玩具本身就具有象征意义。
人类世界中有多少种人物原型,箱庭作品中就会有多少种人物类型。现实人物在箱庭作品中往往代表的是幼儿生活中的重要他人,人物可能是幼儿不同人格面具的表现,也可能是幼儿对生活世界中已经或者渴望出现的人格品质的形容与表达。
幼儿园老师和父母也应注意在游戏时为幼儿提供丰富且有准备的环境,同时又适当地设置规则,促使幼儿在游戏和自我约束中快乐地成长与发展。
3.把握幼儿成长关键期
3~6岁是幼儿建立规则、培养独立性、形成观察能力、养成自我约束的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对幼儿进行以游戏治疗为中心的心理辅导,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杨丽珠等人(2013)的实验研究证明游戏可以提高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并且不同年龄阶段训练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游戏类型应有区别,实验发现4~5岁是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变化最显著的年龄段。小K刚好处在这样一个成长关键期,在箱庭治疗过程中通过自主选择游戏,自我控制能力得到较好发展,多动行为明显减少,治疗取得显著效果。
幼儿园老师与家长对幼儿多动行为问题要及时发现,及早干预。可在幼儿园专门设立箱庭游戏室,让幼儿在箱庭游戏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箱庭制作过程中快乐成长。也可以借鉴箱庭疗法,通过区域活动游戏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培养。
三、个案三(治疗者:李长樱)
(一)个案介绍及其评估
1.基本情况
小C,男,10岁。母亲孕期未有异常,剖腹产。
2.学校适应
小C自上小学起有明显多动和注意力不集中行为,与同伴关系不良,学习成绩差,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缺乏自控和自我管理能力。
3.家庭结构
夫妻关系良好,父母都是大学本科毕业并且事业有成。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当出现管理无效的情况时,父亲与母亲都曾因情绪失控而打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调整后,母亲降低了期望值,母子关系已实现平稳,但父亲在情绪激动时偶有打孩子的情况发生,因而被儿子称为“断掌父亲”。
4.前期评估与治疗
个案小C被某专科医院诊断为ADHD,曾接受药物治疗,有些疗效,但家长担心药物的副作用影响孩子的成长,现已停药。停药后同用药前无明显改观。
5.确立治疗方案和目标
根据小C主诉的情况,决定采用箱庭疗法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法对来访者实施治疗。箱庭疗法对不善语言表达的多动症儿童来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箱庭作品本身就是一种物化的语言表达,能够再现多动症儿童的无意识世界。箱庭的非语言特性弥补了语言表达的不足。另外,箱庭疗法的游戏性吸引了多动症儿童的注意力,使孩子能自觉地在一段时间内集中注意力。治疗的短期目标是帮助来访者缓解注意力不集中现象,长期目标是帮助来访者建立牢固和客观的自我概念,促进来访者的人格发展。
(二)治疗过程
1.治疗过程的基本描述
(1)第1次
主题:混沌(图8-21)。
沙箱中散落着许多小士兵,他们正在围攻一些代表恶势力的动物。多个战场用各种办法在打击蜈蚣、蛇、蜘蛛、蝎子,如持枪士兵、赤手猛士、投石器、古埃及的魔法、佛的保佑、瞭望塔、推雪球的巨人等都来对付邪恶势力。
(2)第2次
主题:海市蜃楼(图8-22)。
沙漠上人类和怪兽为争夺宝藏而战。瞭望塔上的士兵和地面部队一起对付两个怪兽,后来弹尽粮绝了,人类摆出“SOS”的求救图形,这时出现了海市蜃楼奇观。沙箱的左侧有一架飞机准备救援。他很细心地堆起一个土堆,好让飞机处在一个更高的位置上,以便更迅速地救出人类,飞机下的土堆里还埋了些备用武器。
(3)第3次
主题:诺亚方舟。
地球即将毁灭,小C隐蔽在房子里设计如何拯救人类。他非常仔细地用树枝把自己的房子包起来,没有门也没有缝隙,外面是一个有桥有树的花园,然后在偏右的地方挖了一条河,河里有四只船和一架直升机,还散落了一些汽车,这些都是他设计的人类逃跑工具,最后放上一架冲进沙漠的飞机,说是某国总统的飞机失事了。河的对面是邪恶势力,正在施工准备毁灭地球,也有瞭望塔。治疗者启发他,既然有一个漂亮花园,就应该走进去欣赏呀,给自己铺个路吧,他略作思考觉得有理,就把包起房子的栅栏扒开了一条窄缝,但随即又增加了一些小士兵。这是孩子看过电影《2012》之后的作品。第一次出现了自我像,但是隐蔽在房子里。
(4)第4次
主题:恐怖(图8-23)。
图8-21 混沌
图8-22 海市蜃楼
图8-23 恐怖
小C在箱庭里挖了一个环形湖,中间的陆地是家属区,小C自己就生活在其中最大的房子里。岛屿的中间是教堂,教堂地下埋了一个小C自己带来的乒乓球,小C非常喜欢这个球,以宝珠的名义埋在教堂下。岛上还有旅游的自行车和酒吧。右边的陆地是恐怖岛,有许多骷髅,恐怖分子随时要袭击家属区,所以在中间的水域用房子、栅栏、金字塔来阻挡。左边有直升机、机关枪、蜘蛛侠,地里还埋了些武器,这些都是为了保护家属区的居民的。此次箱庭用了湿沙,做完后小C笑着说越想越恐怖,所以命名为“恐怖”。完成此次作品后小C进行了期末考试,成绩提高了,母亲说这是小C自上学以来成绩最好的一次。自我像在安全的房子里。
(5)第5次
主题:对弈(图8-24)。
小C首先在中间挖了一条贯穿的河,并在河里洒上一些水,这是第二次使用湿沙。左边摆上怪兽和猛兽,还有一个打高尔夫的巨人,这些都是要进攻右边的人类的。右边用植物做屏障把自己住的房子严密包起来,外围有导弹车、投石器、直升机、隐形飞机和两只船,用来保护自己,一排酒瓶是用来听声音的,能够及早发现敌人进攻。人类这方有一个人往外蹦,但太粗心没蹦好,头冲下头埋在土里了,此时小C还自言自语“我可不能像他这么大意”。他觉得自己住在有两重保护的房子里也不安全,给自己找了一个更安全的地方,在地下的工事里隐蔽,这个工事并没有修建,他只是示意在那个倒霉人的下面有一个防核武器和防地震的坚固工事。人类和怪兽为夺宝而战,宝物在栅栏围起的地下,上面放了三具骨架,还有豹子,虽然在敌人一方,但双方都不知道宝物在哪儿,他拿了一个圆石头当作宝物埋起来了。自我像在地底下。
(6)第6次
主题:现代人与阿凡达狂兽人(图8-25)。
中间用栅栏隔开,右边是狂兽人,左边是现代人。瞭望塔上的精灵是类似于阿凡达中的帮助人类的朋友。他把一个很漂亮的高个子美女放倒当架枪的支架,还在狂兽人一侧掩埋了一些果实,并用房子压住,房后有一个戴墨镜的拿枪男人对着耶稣准备开枪。自我像是黄房子上的靠边的狙击手。
(7)第7次
主题:精灵的乐园。
图8-24 对弈
图8-25 现代人与阿凡达狂兽人
右侧是精灵的乐园,左侧是自己的家,有瞭望塔,塔上有士兵,中间有阻挡,但这回并不严密。乐园里的一个平台上有两个怪兽准备对决,有两个精灵在桌子上晒太阳,还有在骷髅船里玩的,一口井里还特意装满水。治疗者问他和精灵是对立的双方吗?他思索了片刻说不是,又说如果经过自己的允许,精灵可以来家里做客,而且他发现如果蹲下来往门里看,是一个很温馨的花园。此次是小C知道自己考了第9名后心情很好,临走还用沙子写了“加油”两字。自我像在瞭望塔上。
(8)第8次
主题:沙滩寻宝记(图8-26)。
右边是海水,左边是陆地,地下有宝藏,来了很多人寻宝,还有三个挖掘机,有些宝物已经被找出来了。海里的骷髅船是游玩的,拿机关枪的士兵是保护寻宝人的,伞下的大佛是保佑大家的,也就是他自己,其中寻宝的人群中有一个跳舞的女孩,他说她和班里的一个女生很像,他不喜欢她,最后笑嘻嘻地把女孩用土埋了起来。寻宝的人都半埋在沙里,小C解释这些人类似于地鼠,所以行动不会不方便。自我像是伞下的大肚佛。
(9)第9次
主题:蛇岛紧急呼救(图8-27)。
小C先挖了一个环湖,然后在岛上摆一个衣柜,在柜里放了一具骨架,说是保护神,谁找到他就获得了保护。衣柜前摆了一座桥,然后将很多绿植随意散落在岛上,直至衣柜和桥都被遮盖住为止,又在岛的四周各摆一条蛇。在岛的左侧放了一金一银两面鼓,如果按顺序敲响鼓,通向柜子的桥将自动显露,否则就将被蛇攻击。左上角是个祭坛,保佑大家不要被蛇吃掉,坛中的蝴蝶是神。左侧岸上有吉普车,还有一架失事的飞机,里面都是寻宝的人。自我像在吉普车里。
(10)第10次
主题:未来赛车比赛现场(图8-28)。
图8-26 沙滩寻宝记
图8-27 蛇岛紧急呼救
摩托车要经过爬坡,躲过投石器投的石头,躲过手枪射出的子弹,从拱桥上下来,并不能误入有地雷的路。走对路后就剩下最后一道关卡了,要冲向一个用桌子搭成的斜坡并且要顶住滚下来的铁桶,才能拿到胜利的奖杯。这是小C设计的比赛规则,并且认为如果自己参加这个比赛胜算的可能性较大。自我像是比赛的设计者。
(11)第11次
主题:度假村的危险(图8-29)。
在父子联合箱庭中,父亲示意儿子先做,父亲非常愿意配合儿子。例如,儿子摆一张桌子,父亲就摆两把椅子;儿子摆一架钢琴,父亲就摆一个小男孩意欲弹琴,儿子又给男孩摆一把椅子,让男孩坐下。但是,父亲想改变儿子的意图也很明显,想给儿子做一个勇敢的榜样。例如,儿子挖条河想阻断危险,父亲就摆坐桥连接,儿子只好摆上士兵把守;儿子摆副骨架,父亲就摆了一个拿枪杀手对着骨架,儿子移动枪口方向,父亲又移动回来;儿子摆了一个被蛇缠绕的金元宝,父亲就摆了一个功夫和尚,意要打蛇;儿子说躲在房子里安全,父亲就说他要站在门口迎接挑战。父子关系亲密中又有对立,很是纠结。小C的自我像在房子里,父亲的自我像是房子门口的草帽男。
(12)第12次
主题:海滩度假(图8-30)。
在母子联合箱庭中,母亲先做,母子俩配合较多,明显多于父子俩间的默契。例如,母亲摆一个人,儿子就在人前面摆一张桌子;儿子挖一个湖,母亲就摆一只船;儿子堆一座山,母亲就在山上放一座塔;母亲在桌子上放一个餐盘,儿子就帮母亲摆一套炉具。但是,母亲对儿子的一些出格做法比较担心,如儿子摆了一个蛇缠金元宝,母亲就摆了一个父亲去打蛇。在给作品起名字时,母亲认为儿子摆的四个玩具比较恐怖,需要一家人团结起来共同面对,所以叫“团结一家人”,后经与儿子交流,恐怖的成分就化解了,就同意儿子取的名字“海滩度假”。小C的自我像是皮卡丘,母亲的自我像是桌旁椅子上的女人。
图8-28 未来赛车比赛现场
图8-29 度假村的危险
图8-30 海滩度假
2.治疗过程的阶段划分
小C的10次箱庭治疗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治疗者将治疗过程划分为问题呈现、斗争对抗、治愈整合三个阶段。下面从作品内容、玩具类别、自我像、谈话内容等方面依次呈现各个阶段的内容。
(1)问题呈现阶段(第1~2次)
初始箱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既呈现了来访者当前的问题状态,又呈现了来访者治愈的可能性。作品1,场面混乱,多线作战,反映了小C内心充满焦虑、敌对、对抗的情绪;作品2,更是发出了求救信号。两个作品里都没有出现小C自己,他说不想让自己待在这里,这也许就是小C现实的困境。但是,这两个作品里也孕育着治愈的希望。作品1中的敌人虽然有魔法,很可怕,可小C还在积极想办法,除了士兵、大炮、坦克和枪这些常规武器以外,他还选择了推雪球的巨人、佛的保佑、古埃及的魔法等另类战斗办法;作品2中还出现了飞机,代表对内心的巡视,他想要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还有了海市蜃楼的场景,紧张的气氛中有了轻松的元素,水源的出现也是内心能量的体现。这些都是小C自我治愈的希望和力量。
(2)斗争对抗阶段(第3~6次)
从箱庭的场景来看,这4次作品都是战争场面,中间都有明确的界限,交战双方的力量对比一般都很悬殊,自己的一方总是有更多的武器和战斗人员,但就这样,每次完成作品对话时仍然告诉治疗者敌人很狡猾很厉害,自己的一方不一定能赢,显然对胜算不自信。因此,这几次虽然有自我像,小C也总是把自己放在一个隐蔽、受保护的地方,说明他在人际交往中不自信,有退缩倾向,习惯受呵护。
第2次箱庭出现了房子,房子象征着内心世界,是“心房”的意思,房子的外形、颜色以及房子里发生的事件都是来访者本人心理存在的表现。第3、5、7次箱庭中都用同类型的房子,象征对自我的持续关注。小C选择了古老的杆栏式房子,投射出来访者疲惫,向往自由的心理。
第二阶段出现了自我像,作品中的自我像是来访者自我的象征。小C经历了寻找自我和确立自我的心理过程,但看得出来他的自我还不够强大,明显不自信,希望得到呵护。例如,第3次箱庭,他把自己放在隐蔽的房子里,花费大量时间把这个房子用树木仔细地围了起来,可以用密不透风来形容;第4次箱庭,他把自己放在岛上他认为最安全的房子里;第5次箱庭,他把自己放在地下的宫室里,他认为地面建筑都不安全;第6次箱庭,他能够把自己放在能看见的地方了,但是站在离敌人最远的房子上,而且端着枪,还是很谨慎。
小C在这一阶段也呈现出很多积极因素,如水源、绿树、圆形构图、湿沙、飞机、宝石等。例如,第4次命名为“恐怖”的箱庭使用了湿沙,这体现了来访者巨大的心理能量,还有教堂,象征着精神上的宁静祥和。一般教堂体现的是精神层面的意象,而教堂又是建在小山上,这说明来访者已能立足于大地,他把自己带来的一个爱不释手的圆球当作夜明珠埋在了教堂下面,宝珠象征着萃取精华,这些都是他内心能量聚集的反映。
第6次的箱庭显得有些乱。小C拿起红衣美女,表情是轻松的,还笑着说挺漂亮,可没想到他一下子就把美女平放在沙箱里当了枪架,治疗者怜惜地说多美的女孩放倒了会弄脏的,他想了想,用手把沙子从女孩脸上扒拉下去,然后遗憾地说没有高度合适的架子只好用她了。敌方的大房子也是他硬挤进去的,显得很突兀。这一次小C显得有些急躁,有些美的东西被破坏掉了,而且似乎是故意的。治疗者没有把自己的担忧表现出来,因为箱庭治疗一定要营造一个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治疗者不能让来访者有要被评价的恐惧,治疗者只是静默陪伴,包容他的一切。这次箱庭之后他就进行了期中考试,成绩比上次期末又有所进步。治疗者明白他是一次发泄,缓解了考前焦虑。
(3)治愈整合阶段(第7~10次)
第7次箱庭,小C的自我像终于可以和整个箱庭世界联系在一起了。虽然他还是站在瞭望塔上,但塔是和外界相通的。他还是自己用枪对着精灵。治疗者说精灵是可爱的,为什么不能成为朋友呢?他立刻就笑着说在自己允许的情况下精灵们也可以来家里做客。小C这一次还往井里小心地倒满水,说明他探索自己的内心更近了一步。
第8次箱庭,假想敌已经不出现在沙箱里了,还把自我像放在地面上,而且是保佑众人的弥勒佛,说明小C得到了箱庭的滋养,终于立足于大地,确定了自我,而且能够承担,不再隐藏,不再躲闪,敢于面对。小C把自己化身为弥勒佛,弥勒佛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说明其意识的扩展和承受力的提升,但还是有不安全感,在对岸仍然有士兵带着枪进行保护。在左侧的沙滩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寻宝人,这些“非战斗人”第一次出现,预示着他的人际交往会有所改变。
第9次箱庭整体趋中,虽然很多绿植把衣柜和桥掩盖起来,显得凌乱,但他的思路是清晰的,而且是发现宝藏的主题,思维缜密,说明他内心在整合,在积极地自我探索。
第10次箱庭富有创意,一气呵成,很少犹疑。他设计了一套惊险的赛车程序,感觉最后一道关卡最难,但他表示如果是自己上场很可能取胜,表现出一种自信。
(三)治疗机制
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都有自我治愈创伤的力量,但这自我治愈力因各种原因有时会难以发挥应有的机能。正如上述两个案例所描述的,以沙箱为中心,创造出一个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促使来访者的自我治愈能力得以发挥。箱庭疗法对来访者心理问题的治疗机制,正在利用这一优势。因为在现实世界中自由与受保护难以同时存在,而箱庭疗法就有箱庭室的物理空间保护,更有咨询者的包容、接纳和关注这一人文空间的保护,让来访者自由地表达、宣泄、梳理自己的想法。用玩具摆出的世界是来访者自己的意识与无意识交错时由视觉捕捉到的映像,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将难以言语化的无形的东西以心像的形式有形化,使模糊、无形的负面问题客观化、具体化,这样使来访者有机会直接面对、思考、超越自己,从人的心理深层面来促进人格的改变,最终达到治愈的目的。
箱庭疗法中沙是重要的要素,深层心理学认为沙的作用可以沟通意识与无意识世界。干沙流动性强,但不易塑形;湿沙易塑形,需要来访者较大心理能量的参与。小C的10次个人箱庭中有4次使用湿沙,8次在箱庭中挖河、湖、海等水域,1次用水装满一口井,这都表现了其巨大的心理能量以及对无意识的探索。个体深入无意识后会产生新的秩序,促进心灵的成长。来访者正是在使用沙和水的过程中,不断释放和调配心理能量,从无意识中汲取心理发展的力量。
(四)治疗者反思
第一,箱庭治疗陪伴是主要的。开始时每做一次箱庭就想分析,经过老师的督导,抑制了自己的分析欲望,只管箱庭,全身心陪伴,这样使来访者没有要被分析的不安全感,得以自由释放、展现,从而能够整合自己的内心世界。
第二,治疗者的个人体验和督导是治疗的重要支持。在长达半年的治疗过程中,治疗者在理解静默陪伴的深层原因、治疗何时结束、治疗中的反移情等问题上均获得了督导持续的支持和指导,治疗者也一直由督导陪伴进行箱庭体验,这些都促进了治疗者深入地理解来访者。
第三,治疗者该如何说启发性的语言是需要经验积累的。治疗者在事先知道来访者的一些主要问题后,可以根据箱庭展示的画面就事论事,以箱庭的语言来启发来访者对自己的问题进行思索。
每个人都有创造力,而创造力的源泉存在于无意识中,箱庭疗法就在于激活了一个人内在的自愈机制,帮助人们连接意识与无意识,自然也就让人们重新焕发出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