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守候到花开——对一名自闭症女童的箱庭治疗(1 / 1)

治疗者:夏秀芳

督 导:张日昇

个案田田是一名被诊断为患有重度自闭症的儿童,除了语言、认知的发展滞后,还伴有明显的问题行为和情绪障碍。治疗者在大约一年的时间里,陪伴田田总共进行了37次箱庭治疗。田田的游戏方式从开始阶段在沙箱内机械刻板地摆弄玩具,到慢慢出现结构性的场景,再到丰富流畅、充满美感的箱庭作品,内心能量从散漫到聚集,激发了神奇的创造力。田田借助箱庭以及和治疗者相处的这一段经历,表达出其内心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种种愤怒、恐惧甚至是抗争,但是她一直在努力,在争取,一点点地积蓄力量,一点点地进步,一点点地新生,缓慢、反复而执着,终于等到了灿烂的花开。虽然她还是一个自闭症儿童,但是她一样有自己的坚持,有自己的创造力,有自己的生命的快乐。生命自有不同,且都有自己独特的美丽,都有自己的花开。治疗者也从陪伴田田的这一段经历中,感悟到了生命本身的成长的力量,感悟到箱庭治疗在本质上其实是对生命本身存在的巨大潜能的引导的过程。

一、个案介绍

对个案详细资料全方位地收集和分析是心理治疗的前提,对自闭症儿童的箱庭治疗尤为重要。治疗者为深入了解个案田田,在正式进入阶段治疗之前,除了自其父母、老师那里收集有关田田的成长经历和日常表现的资料外,还用半个月的时间,全天候跟随田田在其班级上课,以便得到第一手资料以及让田田能初步熟悉治疗者,减轻其进入治疗阶段的心理压力。

(一)基本资料

田田,女,5岁,出生时顺产。语言发育迟缓,有机械性语言,功能性语言少,基本上是短语式;呼之不应,淡漠,对父母无依恋,无分离性焦虑,对陌生人也不排斥;行为刻板,对不同的个训教室反应强烈,视野狭窄,感觉异常,感统失调严重。2岁时发现异常,4岁半经某儿童医院确诊为重度自闭症,先后在三家康复机构康复,母亲反映其进步慢。4岁半在专门康复机构训练,入某融合教育机构一个月整,因为不适应新环境,经常大哭大闹。

(二)量表得分

母亲填写自闭症行为量表(ABC)得分81分,57项自闭症行为特征中有35项出现;带班老师填写量表得分74分,57项自闭症行为特征中有32项出现。因为带班老师与田田相处时间不长,所以得分不是很可靠。

(三)治疗者观察

因为治疗者随融合大班上课,所以可以近距离地观察田田。田田的头似乎特别大,身体比例有些失调,虽然表情淡漠,但是似乎还是有些受挫和无奈。她坐在班级中,老师讲大课似乎与她无关。她漂移、散漫的目光让她可以一眼就与普通孩子区别开来,无聊时喜欢发出一种类似惨叫的喉音,在老师喝止时会停下,但是会在几分钟后继续发出喉音。她不多动,基本无攻击行为和自伤,能在老师多遍指令和同伴动作提醒下跟随集体活动,如上厕所、喝水等。和治疗者相处半个多月,没有发现她对治疗者的态度和对陌生人的态度有什么区别。

(四)个案家庭环境

当治疗者把田田妈妈请到治疗室了解情况的时候,这位年轻的妈妈很健谈,她几乎听不见治疗者屡次提醒她坐下,治疗者也只好陪她站着。她滔滔不绝地诉说着她在田田2岁的时候发现田田不对劲,得知诊断结果的时候非常崩溃以及遭遇的人情冷暖,还有对各机构康复效果的失望。这也是她频繁给田田换机构的原因。她显得特别焦虑,希望田田快一点好起来,进入普通学校。她说现在她也觉得希望渺茫,因为田田被动,她一直担心田田会在她不注意时走失或者轻易被陌生人领走。而几天前她带田田去舅舅家,田田因为感觉不舒服,一定要在众人面前脱掉裤子,她非常恼怒,几乎要动手打田田。她已经辞掉工作,专职带田田康复。田田妈妈说田田情绪问题严重,带着她很辛苦,田田爸爸一个人挣钱养家,经常会想“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熬到天亮”。她很无奈,很受伤,这是典型自闭症儿童的家长迷茫的心态。

本个案的督导张日昇教授一直认为,将自闭症儿童的主要教养者纳入治疗过程对咨访双方都有好处,也很有必要。治疗者觉得应该和儿童的母亲多沟通交流,并介绍她参加了康复中心的家长互助小组,希望她能在这个团体中得到一些心理支持和有用的信息。

二、治疗过程

(一)第1次治疗

1.治疗过程

田田在大班,治疗者去楼上教室找她,她正半躺在楼梯上哭闹。妈妈说田田很抗拒上课中途带她出去接受个训,而且跟她解释是去箱庭室她也听不懂,所以下楼时就哭闹,治疗者过去哄她,她哭闹得更加严重。妈妈和带班老师连抱带哄把田田送到了箱庭室,她看到箱庭室的玩具马上停止哭闹,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玩具上,对带班老师和妈妈的离去毫不在意。

因为田田听不懂复杂的指令,治疗者一开始对田田采取完全自由活动的方式。她马上开始拿了一组人物玩偶(米老鼠和唐老鸭),开始在沙箱里排列,然后把凳子搬到治疗者身旁坐下,但保持一定距离。治疗者试图回应她主动亲近的举动,她对治疗者的亲切话语无任何反应,而且对治疗者对她的轻微碰触很抗拒。她玩完米老鼠和唐老鸭,到架子上又拿另一组人偶,然后快速回到治疗者身旁坐下,把前面的玩具随便一推,再排列,转换速度很快,很快沙箱里就出现了很多的人偶(图3-15)。她对治疗者说的话均无回应,很投入地排列,而且开始发出自我刺激的喉音,类似惨叫,偶尔会在拿起玩具的时候说“米奇”“米尼”“哥哥”“妹妹”等,语调上扬,类似于呼唤,似乎仅仅是自语,并不是要告诉治疗者是什么玩具。尽管治疗者试图引导她动沙子,但她对沙子不感兴趣,而且有些抗拒,似乎仅仅把沙箱当成了课桌,是摆弄玩具的地点。治疗者静默地陪伴她,看她一组组地排列,自娱自乐,对治疗者的存在似乎并无感知。

图3-15 田田的第1次游戏

结束的时间到了,治疗者说“田田,时间到了”,田田听不懂,然后治疗者说“下课了”,她才起身离开,面无表情,对治疗者和她的道别无反应。

2.治疗者感受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尽管这是田田的第一次箱庭游戏,但她几乎不需要治疗者引导,很快全身心地投入,但游戏方式仅限于几组玩偶的排列,显得单一、重复、割裂。治疗者也不知道这些摆弄对她来说意味着什么,要求靠近治疗者的行为说明治疗室这个新环境对她是有压力的。自闭症儿童大都缺乏安全感,田田懂得向外界寻求依靠和安全感,似乎对依靠的是谁没有很好地分化,而且对治疗者的回应无任何反应,对治疗者的轻微碰触明显抵触。治疗者开始明白为什么妈妈担心她会被陌生人领走,同时也感到和田田建立安全、信赖的咨访关系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田田妈妈进来后看见她玩过的玩具,说田田在家也喜欢摆这些玩具,摆好了,还不让别人动,也不知道她摆的是什么意思。田田妈妈晚上打过电话来,说田田晚上情绪特好,没哭闹,很配合妈妈的照顾,“可能是玩得挺痛快”。治疗者也感觉到解决田田焦虑、不安的情绪是当下首要的治疗目标,而怎样与田田建立比较信任而温暖的关系,让治疗者感到困惑。

(二)第2次治疗

1.治疗过程

田田随妈妈前来,治疗者在门口等她,她并不理会治疗者的问候和妈妈要她打招呼的要求,直接冲入箱庭室,以自我为中心。不会等待是许多自闭症儿童的特征。妈妈说这是田田第一次不抗拒上学,很配合地来学校。每天带她上学这一场战争因为箱庭游戏解决了,治疗者也因能帮到这位焦虑的妈妈而感到欣慰。

田田还是拿了一些玩具后放入沙箱,玩一会儿后把凳子调整到治疗者身边,继续了上一次的玩法。她拿了一组玩具排列,再拿另一组,推开前面一组,排列玩她喜欢的玩具,又找到一对老鼠毛绒玩具,似乎是让它们亲吻,然后就开始用沙子埋机器猫,但是似乎对沾到手上的沙子很敏感,不时要抖一下手。她似乎纠结于玩掩埋游戏的乐趣和对沙子的敏感,但最终还是反复掩埋了多次,嘴里还是配合地发出那种类似惨叫的喉音。她又找到一对男女玩偶,让它们面对面,后来又拿了一条大鱼和一艘叶子船,随便扔下,还是回头排列玩偶、配对等(图3-16)。

结束的时间到了,治疗者说“时间到了”,她还是听不懂,治疗者说“下课了”,她便起身要离开。这时候治疗者打开门,让妈妈进来,田田开始在箱庭室里走动,然后走到摆满恐怖玩具的架子前,拿起一条鳄鱼,让它吞食一条同样的张开大口的鲨鱼,又拿起一只恐龙,让鳄鱼咬恐龙的脖子。妈妈反映,田田最近在家也经常这样玩,看电视除了动画片《米老鼠与唐老鸭》,就是《动物世界》,看动物的捕食,非常投入。这种充满了攻击、毁灭、吞噬、危险的场面仅仅是对电视内容的模仿吗?背后到底反映了田田怎样的情绪呢?

2.治疗者感受

箱庭游戏解决了上幼儿园而引起的母女战争,这让田田妈妈稍感轻松,尽管早已经知道自闭症是终身障碍,但她还是向治疗者表达了想尽快让田田好起来的愿望,这是自闭症儿童家长的共同期望。她告诉治疗者,参加定期的家长互助小组比原来她成天一个人上网查询自闭症康复信息的帮助更大,原来她很着急,很不理解陪读的家长们不好好学习康复知识而是只聊天,当她参加了这个组织的时候,才发现大家的互相支持是多么重要。妈妈也承认自己的焦虑、急躁会影响田田的状态,“哪一段时间我能静下心来,她也就表现得特好”。另外,治疗者给她推荐了一些书籍,让她感受一下自然疗法的理念,她也很认同自然疗法的理念。

图3-16 田田的第2次游戏

(三)第3次治疗

1.治疗过程

田田还是冲了进来,进去拿玩具。治疗者把凳子搬过来和她并排坐在一起,她还是要和治疗者保持她认为安全的距离。她继续上几次的玩法:分组排列、配对、掩埋小玩偶。当她拿起阿童木时,开始唱《阿童木之歌》,把阿童木面朝下反复往沙子里按,再拿出来。她又开始想玩沙子,但还是很敏感,她就按住一个软软的带刺小球推沙子,又小心地捏沙子,似乎试图掩埋机器猫,又唱《哆啦A梦之歌》。治疗者试着和她一起哼唱,她转过头,似乎是看了治疗者一眼。治疗者发现,田田虽然仅仅能说单词和简单短语,但是唱长的歌词似乎没有任何问题,很流畅,很连贯,而且她的歌声很美。她面无表情地唱歌,似乎是仿说式的。当治疗结束妈妈进来的时候,田田又去玩了鳄鱼和蛇、恐龙以及鲨鱼的大战(图3-17)。

2.治疗者感受

虽然妈妈强调田田对她无依恋,对她的态度和对陌生人的态度区别不大,但是从这一次和上一次的田田的表现看,妈妈还是给了她别人不能替代的安全感。这是因为当妈妈进来时她才有勇气表达愤怒和恐惧,还是对妈妈本身有愤怒情绪?

田田目前的语言仅仅是单词式和简单短语式的,但是良好的仿唱能力也标志着语言发展的巨大潜力。通过以上几次治疗,治疗者注意到田田能够而且很喜欢将玩具分组、分类,能够把玩具恰当地进行男女配对,如将毛绒玩具中的唐纳和戴西、米妮和米奇两两分开对在一起。张日昇(2006)认为,“2”常与阴阳、男女、对立联系在一起,是一个象征意义非常矛盾的数字,既象征着复合又象征着分裂,既象征着融合又象征着矛盾对立,既象征着吸引又象征着排斥。不论东方还是西方,都认为阴阳雌雄的结合意味着力量。这种玩具的组合玩法是否预示着田田内心发展的潜力和可能呢?

治疗频率为每周一次,田田很快形成了新的时间刻板。每天到了固定的箱庭治疗时间,她必须到箱庭室门口,看到门上锁了,妈妈告诉她“夏夏老师没来”,她再离开。

图3-17 田田的第3次游戏

(四)第4次治疗

1.治疗过程

田田的游戏方式还是排列、掩埋、唱歌、喉音,在拿了玩具到沙箱旁坐下后,依然要和治疗者保持固定距离。她在一个放有玩偶的玩具架旁玩,治疗者过去陪在她身边,她忽然说“坐下”,似乎是不想被打扰。治疗者回到座位,她回来后还是靠近治疗者并保持一定距离坐着,虽然好像没有感情色彩,但还是向外界寻求保护的。她的玩具还是很类似的,但是一个断腿的海盗被她摆了进来,尽管它没有同类,她还是反复摆弄了一会。图3-18是田田第4次治疗的箱庭作品。结束时妈妈有事情没来,田田没有出现去恐怖玩具那边玩吞食和搏斗游戏的现象。治疗者故意等了几分钟才送她出去,但是她似乎并没有看那些玩具。

2.治疗者感受

田田的哀叫似的喉音减少,用唱歌代替了一部分,妈妈没来,她没有玩搏斗和吞食游戏,是安全感不够,还是有针对妈妈的愤怒?她没有安全感,需要和治疗者保持近距离才行,但是她触觉敏感,对治疗者主动的轻微碰触都是抵触的,不能适应治疗者主动站到她身边。她如此矛盾的感觉也许是诸多负面情绪的来源。在大众的普遍印象里,自闭症儿童对社会场的变化不够敏感,实际上在箱庭室内,母亲或者其他重要抚养人在场与否,或者有没有合作伙伴,大多数都表现出明显的不同,说明他们对社会环境的变化也是很敏感的。问题可能出在信息加工处理和适当的应对行为上。

(五)第5次治疗

图3-18 田田的第4次游戏

1.治疗过程

田田还是从门口往里冲,嘴里说“箱庭游戏”,进入房间后还是继续上一次的游戏方式。玩具中出现了海宝(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和望远镜,海宝没有同类,所以被田田摆在了箱庭里,而且站着的玩具第一次出现,海宝显得很有力量,很有亲和力(图3-19)。她以前都是让玩具躺着排列,现在第一个玩具站起来了,而那一个望远镜是否表现了田田对外界的关注呢?当妈妈进来时,她又去拿了鳄鱼和蛇、恐龙与鲨鱼,还是鳄鱼吞食恐龙、鲨鱼以及蛇。似乎鳄鱼是最强大的。

2.治疗者感受

图3-19 田田的第5次游戏

田田还是漠然的,还是保持微小的距离靠近治疗者,对治疗者的协助、参与都无回应,也没有表现出任何的交流意愿。她的言语似乎一直是自语,但是并不是单纯的背诵,她会根据拿的玩具偶尔说出玩具的名称,她的语言与当下的活动是联系在一起的,这与许多自闭症儿童没有情境性的背诵和延迟仿说不同,而且她会在拿到某个卡通玩具时唱相应的歌曲。她玩吞食和搏斗游戏,一直是妈妈在场才玩,这在治疗者经历的众多儿童箱庭个案中是经常出现的,即母亲或其他重要照顾者在场,儿童更容易表达攻击和恐惧的感觉。这也提醒治疗者要进一步与田田建立关系。

这期间治疗者在箱庭室外看见田田,她对治疗者视而不见,对治疗者亲切的呼唤也无反应。与众多因为“那个老师有一屋子玩具”而对治疗者格外感兴趣的普通儿童相比较,和自闭症儿童建立关系是艰难而缓慢的,“表现出对重要刺激的不敏感”是自闭症的症状之一,这种缺乏感情回应的相处模式容易让治疗者感到动力不足,他们缓慢和重复的游戏容易让治疗者产生疑惑和挫败感。治疗者的督导张教授要求“只管箱庭”,治疗者也调整心态,放下期待,陪伴她专注于下面的箱庭游戏。

(六)第6次治疗

1.治疗过程

田田和妈妈一起来,妈妈在门口拉住她不让她往室内冲,让她向治疗者问好,她说“夏夏老师好”,然后马上冲进去。她继续了自己的玩法,但是因为接受了结构化教学的训练,所以这次她光从架子上拿了一组玩具迅速地排列,然后就收回并放回架子上,而不是再拿一组推开原来的,转换非常快。她对沙子的敏感仍然有,还是要不停地抖手上的沙子。

这一次她玩的是倒立的掩埋,人物玩偶的头都埋在沙子里(图3-20)。一开始她还是发出类似哀叫的喉音,但是在掩埋其中一个小女孩玩偶时她忽然说“救命呀”,然后就反复地喊。玩到忘情时,她也顾不上抖掉手上的沙子。反复排列、倒立、掩埋、呼救是田田这一次游戏的主要模式。

田田的规则感很好,治疗者说“下课了”,她就起身走,妈妈进来后,过来抱住她,她牵着妈妈的手,在妈妈的提醒下说了“夏夏老师再见”就离开了,没有搏斗游戏的出现。妈妈反映,田田最近在家经常玩把玩具的头向下放在水里然后说“救命呀”之类的游戏。这与她在沙子里掩埋倒立的玩具应该是同类的游戏。

图3-20 田田的第6次游戏

2.治疗者感受

重复游戏是儿童箱庭的特点,而自闭症儿童的箱庭游戏的重复率又比普通儿童高,重复不变的模式给他们安全感,用来抵抗他们的焦虑不安。田田反复倒立地掩埋玩具,还配合以“救命”等语言,以及在家里玩溺水游戏,都似乎是她表达负面体验的独特方式,这是否与她的某种躯体的不舒服感或者缺氧的体验有关呢?与妈妈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妈妈反映在怀孕期间曾经因为血氧量不达标而住院治疗。这之间有一定的关联吗?田田妈妈说田田的哭闹基本没有了,比以前换机构适应环境快多了,情绪前所未有的稳定,而且现在经常“威胁”不让她到学校玩箱庭游戏而达到让她听话的目的。箱庭游戏的及时介入解决了田田对新环境的抗拒,而田田情绪的稳定也是箱庭治疗让人欣慰的效果之一。在这一次治疗中,不知什么时候,田田和治疗者似乎都忘记了刻意避免身体接触这回事了。治疗者回想这一次治疗过程,似乎开始是有某些身体接触的,而田田没有表现出抗拒,大概是玩游戏过于投入的缘故吧。

(七)第7次治疗

1.治疗过程

还是与上一次的玩法类似,田田似乎拿每一组玩具的顺序都是相同的,拿到沙箱内迅速排列再拿走,很像某种仪式,然后拿最后几组玩具掩埋,还是倒立,配合那种哀叫似的喉音,然后再喊“救命呀”,反复地掩埋。图3-21是田田第7次治疗的箱庭作品。与治疗者偶尔有身体接触,而治疗者也给予温和的回应,偶尔会尝试抚摸她的头或者背,她慢慢能接受了。她对治疗者的语言还没有任何的回应。到时间后,等治疗者提醒,田田则面无表情地走开,对治疗者的道别还是无任何反应。

妈妈带田田洗手后在走廊里吃饼干,治疗者说:“田田,老师吃一块好不好?”田田要把手里的饼干递到老师嘴边时,感觉不对,然后把另一手里没咬过的给治疗者放嘴里。妈妈有点儿吃惊她能这样做。

2.治疗者感受

田田的心理分化还是有一定水平的,能分享,界限感好,她分享饼干的时候注意不给治疗者她咬过的那块,说明她已经初步地获得了心理理论。从妈妈那里了解到,田田并不是和任何一个人分享食物的,“夏夏老师面子还挺大的”,别的老师和小朋友要都不理。可以看出她对人际距离还是有分化的,另外也标志着治疗者和她关系的建立日趋良好。田田本身的心智发展已经到了一定的水平,有些问题仅仅是受困于语言表达或者是受情绪的影响,而妈妈对她的“改变”的要求太高,忽略了她的部分能力,妈妈的焦虑情绪无疑也会加重田田的心理压力。妈妈也开始反思,和治疗者交流时说以前给了田田太多压力,而看了老师推荐的书才觉得书中讲的内容很有道理。田田妈妈从参加家长互助小组以来,明显地开始变得平和,不再那么焦虑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支持是自闭儿康复的前提(杨广学,2010)。妈妈的情绪和观念的调整对田田很有益处。

图3-21 田田的第7次游戏

(八)第8次治疗

1.治疗过程

田田来到箱庭室,妈妈照例说“问夏夏老师好”,她随即仿说。治疗者慢慢发现妈妈一直起了一个替代田田沟通的作用,限制了田田思考和应变的机会。这当然是因为田田有语言障碍,而妈妈习惯性地替代,这对田田的语言发展并无益处。治疗者提醒田田妈妈注意。

田田持续了排列、放回、倒立、掩埋的玩法,但是她这一次拿了两个功夫熊猫,哥哥和妹妹也拿起来,似乎让它们亲吻,然后她出人意料地拿了一座小桥,把哥哥和妹妹面对面地放在了小桥的两边(图3-22)。桥象征着起沟通作用或连接作用的人或物,还象征着生活阶段的过渡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张日昇(2006)认为,桥象征的不仅是独立的个体之间的联系,还是自我多种人格特征之间的联系,个体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联系,或意识、物质与无意识精神的联系。然后她又去拿了食物类的玩具,拿了扔在了沙箱里,汉堡是组合的,她拆开,埋在了沙子里。治疗者说:“田田,汉堡好吃吗?给老师一点好吗?”她作势要给老师递到嘴里,但是到嘴边时又收回,也就是说,她理解这是假装游戏。她的玩具中多了一些英雄人物。

2.治疗者感受

给动物喂食是儿童箱庭常见的游戏,但是对重度自闭症儿童来说很难得。田田拿来了食物,但是没有喂食,只是掩埋,但可以假装和老师分享,这就是很大的进步。哥哥和妹妹的亲吻以及小桥的出现是她内心向往沟通的表现吗?英雄人物的出现是否也预示着田田内心力量的增长呢?治疗者也明显感到田田的箱庭作品开创了新的局面。

图3-22 田田的第8次游戏

(九)第9次治疗

1.治疗过程

还没到游戏时间,治疗者在办公室的电脑上整理文件,田田径直走进来,拉着治疗者的胳膊说:“起来,起来。”治疗者不动,说:“去哪里呀?”她说:“箱庭游戏,我要玩。”虽然句法有问题,但田田已经把意思表达得很清楚了。治疗者很高兴地拉着她的手来到箱庭室。

田田的游戏还是与上一次类似,排列、放回,把人物倒立、掩埋,但是与上一次相比,田田的玩具和玩法都有了一些新意,出现了几只小龙虾,拿了万花筒,拿了眼镜戴并试图给治疗者戴,还出现了一些运动员和英雄人物,与以前仅仅出现具有儿童特质的人物相比明显有了变化。水晶球很让田田喜爱,她拿了水晶球在沙箱内来回滚动。她还拿了小梳子,给治疗者梳头。她已经能很自然地接受治疗者拍她的肩,和治疗者很熟络了,而且能离开治疗者自己在箱庭室内从容地来回走动了,也就是说,她在箱庭室有了足够的安全感。图3-23是田田在第9次治疗中的箱庭作品。

2.治疗者感受

这个因为受困于语言表达、感觉异常以及适应能力不足而情绪焦虑的孩子,其实内心是很丰富的。水晶球是完美而神秘的,田田反复把玩,说明了什么呢?田田开始和治疗者有一般儿童的互动,如接受治疗者的抚摸、给治疗者梳头等。虽然她的眼神还是躲开治疗者,但是她给治疗者梳头是否在表示某种亲密感呢?治疗者也慢慢地感到了和田田交流的乐趣。

(十)第10次治疗

图3-23 田田的第9次游戏

图3-24 田田的第10次游戏

1.治疗过程

田田来到箱庭室,她看了看治疗者新换的衣服,说“漂亮”,治疗者很惊喜,田田竟然会夸人了。她还是继续排列、放回,然后就拿了一些人物玩偶,在右下角摆出了一个似乎是好人和坏人对峙的场面,而且似乎坏人是持械的,好人是手无寸铁的,但是好人似乎是三个,坏人是两个。那个女人是女英雄花木兰的形象,并不软弱的样子(图3-24)。

2.治疗者感受

田田的战争场面让治疗者很震撼,突破了单纯的排列。她突然间摆出如此形象生动的对峙场面,在向我们说明什么呢?田田妈妈反映,田田的进步几乎是神速的,让老师都很惊喜,好像她的记忆力都变好了,可以向妈妈说清楚中午在幼儿园吃的什么饭。自闭症儿童的语言问题之一,就是缺少表达评价和内心感受的语言。田田会说治疗者的衣服漂亮,说明她开始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了。

(十一)第11次治疗

1.治疗过程

现在田田由大班老师按时送到箱庭室,能在治疗者提示田田“该怎么说”时说“夏夏老师好”。田田还是玩玩具的排列和放回,但是运动员与英雄人物玩具是必不可少的。田田玩得很投入的时候,室外的律动音乐忽然换成了《精忠报国》。在气势磅礴的音乐声中,田田一下子很崩溃,焦躁不安,而且她还是边随着音乐唱,边躲在治疗者的臂弯里拼命地哭叫,治疗者反复安慰都不行,后来给她捂着耳朵,她才慢慢安静下来。治疗者教她说“我不听,不喜欢”,她哭着仿说,但是她依旧很惊恐,再也无心玩了,随后妈妈赶到。妈妈说她对非常有气势和感情饱满的音乐都不耐受,然后田田跟妈妈离开了。

2.治疗者感受

自闭症儿童大都受困于感觉异常,他们的情绪问题和问题行为大都与此相关。这些有生物学基础的特质,如对声音的高感受性,是心理治疗手段无法改变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帮助她建立比较稳定的、相对强大的自我意识,使她在类似的环境中可以保持情绪的稳定,或者采取一定的措施,或者干脆避开,而不是仅限于用哭闹来抗拒。治疗者反复地教她说“我不听这个音乐”。治疗者建议学校的音乐老师暂时换回律动音乐。

(十二)第12次治疗

图3-25 田田的第12次游戏

1.治疗过程

田田在由老师送来的时候很抗拒,进来后就说“没有音乐”,而且反复说,治疗者抱住她,说肯定没有音乐,她不相信,跑到窗前不放心地看,嘴里还是说“没有音乐”。反复确认以后,又靠在治疗者身边,才慢慢开始玩。除了以前的玩具,她忽然喜欢一个体型巨大的机器人,不再很在意玩具的放回(图3-25)。后来拿了一个手机模型,模拟打电话,治疗者也拿出手机假装和她通话,说:“喂喂,田田你好。”她把手机放在耳边,看着治疗者,笑了,非常开心。治疗者教她说“喂喂,你好,我是田田”,她很愉快地仿说。但是,她在自己眼前放上了一块类似栅栏的硬纸片,她要阻挡什么呢?

2.治疗者感受

尽管这一次费了很大的力气才让田田安定下来,但是田田的表现是多么让人惊喜。强大的的机器人是力量的象征,而用手机模拟通话是与外界沟通意识的出现,对重度自闭的田田来说非常可贵。那块似乎并不是很随意地插在沙里的栅栏似的纸片,还是表现出田田的某种不安全感吗?妈妈反映田田在班里也很害怕一首儿歌,只要老师一放音乐,她就非常惊恐,等确认了不是她不喜欢的那首儿歌她才会安静下来。

(十三)第13次治疗

1.治疗过程

田田现在进来后会先到窗口看一看,说“没有音乐”,得到治疗者的反复保证后才开始游戏。她拿了一些以前常玩的人物玩具后,似乎想大幅度玩沙,但还是有一些敏感。然后拿了功夫熊猫,来到交通工具架子前,分几次拿了三架飞机,把大的飞机在沙箱里有力地飞过一段距离,治疗者配合她,说“呜呜,起飞了”,她也仿说,“呜呜,起飞了”。然后她又去拿了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把功夫熊猫放到了摩托车上,一个动感十足的画面很快出现了(图3-26)。她说“开车,开车”,治疗者也配合她说“开车,开车,功夫熊猫开车了”。这种仿说似乎有点儿难,她很艰难地说“功夫熊猫——开车了——”治疗者说“田田好棒”,她仿说了“田田好棒”。有趣的是,田田在箱庭的左下角放了一个端坐的悠闲的老翁,似乎在看着这个动感十足的场面(图3-26)。

2.治疗者感受

田田这一次的表现让治疗者惊喜不已,动感十足的场面无疑是田田内心力量爆发式的表现,左下角代表潜意识和动力的源泉,田田是找到某种安定感了吗?与上一次的栅栏现在消失有某种联系吗?她是否不再对成长和改变心存不安?老者看上去是悠闲且充满智慧的,智慧老人的原型是原始智慧和直觉智慧的形象化,田田是在寻求成长的智慧吗?

(十四)第14次治疗

图3-26 田田的第13次游戏

1.治疗过程

田田还是排列玩具,放回,很快就失去了兴趣。她找到望远镜,很高兴地用一只眼看。然后她在沙箱里面并排放上了两只唐老鸭,在它们前面放上三个蓝精灵,似乎是婚礼上的伴郎或伴娘,然后说“结婚了”。她远近走动看了看,似乎很满意,就对治疗者说“拍照”。治疗者给她调好相机,教她按下快门,然后她和治疗者一起欣赏照片,非常开心,说“结婚了”。

到时间后妈妈进来,和治疗者一起欣赏田田的“杰作”。妈妈对自己孩子的潜力感到十分惊讶,忽然想起前一段时间带田田参加过一场婚礼,所以田田开始在箱庭里重复她的所见所闻,而人物的选取,唐老鸭的男女生组合,小个子的蓝精灵当伴郎或伴娘,让治疗者和妈妈赞叹不已。田田应该是听懂了我们的赞叹,在妈妈在场的时候,她找到了一个推沙子用的推子,在沙箱内很有力地推沙,很快就堆成了一个小山包,然后重演了一遍“结婚了”的场面(图3-27)。妈妈欣喜于孩子的神奇的创造力,特别开心,抱着田田,田田则依偎在妈妈怀里,一副很得意的样子,一幅母女情深的画面,这与刚开始的时候处于母女战争期的情况显然大不相同了。

2.治疗者感受

田田这一次箱庭作品的主题是一次结婚庆典,和堆在沙箱中心的小山同样有着某种原型象征的意味。结婚庆典代表着新生、喜庆和可能性,而处于沙箱中部的小山似乎有着曼陀罗的意味。这简直就是田田心理成长的里程碑。田田在妈妈进入后有意重新演示了一遍“结婚了”这个游戏,表现出她很享受我们的赞许,她的行为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参照外界的评价了。综合前几次箱庭作品,田田的箱庭作品开始慢慢有了结构感和我们能够理解的主题,这一次的“结婚了”是多么完美的一个场景呀。田田某些散布的心理能量似乎聚集起来了。

图3-27 田田的第14次游戏

(十五)第15次治疗

1.治疗过程

田田在上一次的庆典游戏后又恢复了同类玩具的排列,现在不是很刻意及时都放回去,但是玩具几乎都是脸向下的。她偶尔开始像思考什么似的凝神,然后又开始排列。这一次的人物玩具中又单独出现了一位老者,汽车是第一次出现,是乱扔到沙箱里的,她似乎想玩,但注意力很快转移了,又开始掩埋玩具。她偶尔会在游戏的间隙抬起头来,带着一点茫然,盯着治疗者看,似乎很疑惑治疗者到底是谁。治疗者试图给予回应时,她低下头继续玩。图3-28是田田第15次治疗的箱庭作品。

图3-28 田田的第15次游戏

2.治疗者感受

当我们都为田田在箱庭内丰富的想象力和日渐完整的情节高兴时,她的箱庭游戏似乎又回到了开始时的模式,但是刻意地将玩具脸向下放置又与什么有关呢?妈妈说田田最近几天情绪并不高,似乎有些怠倦。成长是艰难的,也许前一段时间的努力已经耗费了她很多的心理能量,她有些疲惫了。她有点疑惑地盯着治疗者看的表情,是否说明她开始感受到治疗者的陪伴了?或者是说,她对这种咨访关系已经有所感受和思考了呢?

(十六)第16次治疗

1.治疗过程

田田还是排列、放回,玩具是脸向下的,情绪不算好,靠在治疗者身上,懒懒的,治疗者也尽量地温和地和她小声说话,因为理解对话对她来说是费力的。她静静地排列、放回,某种仪式似的模式又开始出现,但是临近结束的时候,她站起身,用手指在沙箱里画了一个米老鼠的头像(图3-29),惟妙惟肖,令治疗者惊叹不已。

2.治疗者感受

尽管田田又开始了仪式似的排列和放回,似乎和内心的某种强迫和不安相联系,但是,她最后在沙箱里的创作却让治疗者产生了某种美好事物扑面而来的感觉。其实田田真的是很有某种天赋的,充满了创造力。治疗者给田田妈妈推荐了绘画治疗的书,让妈妈有一颗陪伴的心就可以,妈妈愉快地答应了。

(十七)第17次治疗

图3-29 田田的第16次游戏

1.治疗过程

田田在治疗者清理室内卫生的时候跑过来推门,妈妈没来得及跟上,治疗者说“谁呀”,她自己一个人,很着急,治疗者反复问,她忽然说“我是你,田田”。她显然是想说“是我,田田”,但是瞬间转换还是有问题的,治疗者教她敲门,演练问答。她非常着急,等待对她来说还是有点困难。

她似乎比上一次放松,例行拿了喜欢的米老鼠和唐老鸭组合和还有小人组合,英雄人物组合。后来她开始布局。她在沙箱中下部把三个小人立起来,然后把英雄人物放在了左下角,找了一组带翅膀的好像是耶稣和天使的塑像放在了右下角。她玩了一会儿,忽然说“森林,草原”,说了几遍。治疗者说:“田田,你要做森林和草原吗?”她说:“要做森林和草原。”治疗者带她到放置绿色植物的架子前,她选择了一些,放到沙箱内,还把两棵小树种在了沙箱边上。然后她看着自己拿的一块草皮,说:“喂牛。”治疗者带她到放置动物的架子边,她拿了一头卡通奶牛,然后回来放到草皮上,说:“吃草吃草。”治疗者禁不住说:“田田你太棒了,能喂牛吃草了。”她回应:“喂牛,吃草。”这时候,她已经能够经常到治疗者腿上坐一会儿了,表情也不是一开始的那种漠然了。图3-30是田田在第17次治疗中的箱庭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