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看天使在成长(1 / 1)

陪伴者:吴怡娜

督 导:张日昇

上元和泽西,这是两个美得像卡通宝宝一样的名字。在幼儿园见到他们的时候已经是夏天了,过完暑假,他们两个就会告别幼儿园,成为正式的小学生。孩子们这些天经常会谈论上学的话题。对于上学这件事,他们了解得并不多,经常把学校描绘成一个老师们听到会笑起来的地方。

男孩上元和女孩泽西是同班同学,两人都报名参加了幼儿园的箱庭游戏兴趣班。兴趣班的陪伴者是专门从河北大学请来的主修箱庭疗法的心理学专业研究生,也就是说,我们都是张日昇教授的学生。在这个时候参加箱庭兴趣班对就要毕业的小朋友来说,就像是一个毕业的庆典。他们每周都会热烈地期盼着陪伴者走到班级门口,喊出自己的名字,然后就会像一只快乐的小鹿,蹦蹦跳跳地牵着陪伴者的手走进箱庭游戏室,一头钻进快乐的游戏里“乐不思蜀”。带孩子进入箱庭室从来不是困难的事情,因为对于孩子来说这里就像游乐场。

上元和泽西每周都会来一次箱庭游戏室。他们在里面“玩”了不同形式的箱庭游戏:只有一个人在游戏室,只用一个沙箱的个体箱庭游戏;两个人都在游戏室,但各自使用自己的沙箱的平行箱庭游戏;两个人都在游戏室,共同使用一个沙箱的团体箱庭游戏。因为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治疗,没有特定的治疗目标,所以对于游戏形式的设置,陪伴者会充分考虑孩子们的意愿和他们的个性特点。

幼儿箱庭陪伴者一定有过这样的经验,让幼儿园小朋友按规则顺利地进行平行箱庭游戏和团体箱庭游戏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通常情况下,他们很难时刻记住规则,箱庭游戏往往会演变成一场“混战”,然而上元和泽西做到了,他们能够遵守规则,并在规则之内“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这种创造性的游戏方式展示了他们的心智发展并以此为学业做好准备。一路见证的陪伴者会慢慢给大家讲述这两个小天使游戏的故事。

一、个体箱庭游戏

既然叫作个体箱庭游戏,游戏室里就只有上元或泽西,一个人享用全部的玩具和自己的整个沙箱。陪伴者只默默地陪伴,并不主动参与其中,除非在他们有需要并主动提出的时候,才予以回应。

(一)沙箱里的电影

第一次去幼儿园,陪伴者见到的是帅帅的上元。带班老师说,每次有别的箱庭陪伴者到班上带小朋友,上元都会怏怏地嘟囔一句:“怎么还没轮到我啊!”真到了自己,上元倒是没有显出很急迫的样子,反而看起来冷静极了。一路随陪伴者到了游戏室,淡淡地交谈,话不多,在玩具架前仔细地观察和寻找自己喜欢的玩具。他流利地回答陪伴者提出的有关他基本情况的问题,常常有直接而温暖的目光交流,礼貌地询问是不是可以将其他玩具架上的玩具拿过来玩。

整个游戏过程持续了50分钟。如图2-1所示,画面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表现得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这个故事被他称作“超人在修路”。故事涉及四个主要人物,他们全部都是一部叫作《超人总动员》的动画片中的主要人物,其中三个是正义方,一个是“坏蛋”。超人一家在修路,“坏蛋”搞破坏,曾经一度将超人杀死,但上元觉得超人还可以复活。画面中所有的车辆依照它们的不同类型有不同的分工,有的在修路,有的在战斗中承担着特定的工作,或运送修路的原料,或负责压平道路,或负责维持秩序,或负责救护,井然有序。图2-2是游戏完成时的样子。

陪伴者问他为什么会在箱庭里做这样的一个故事,上元说,不久前在亲戚家看了这部动画片,但是两张光盘中的后一张坏了,没办法看,可心里一直还是很想看完的,所以才做了这样的画面。上元在箱庭里给自己没有看完的动画片拍了一部续集。箱庭结束时间快到了的时候,上元主动将玩过的玩具放回玩具架,整整齐齐,然后唱着歌飞奔回教室。

第一次认识上元,他给陪伴者留下了美好的印象。看得出来,这是一个很有教养的孩子,有礼貌,守规矩,让人觉得他像一个大孩子般成熟、稳重。他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很好,可以清楚地理解陪伴者的意图,脑子里似乎有很多想法和看法,但会根据环境的变化来决定是不是要表达出来。第一次与陪伴者接触,他也在慢慢地了解陪伴者。

图2-1 超人在修路

图2-2 游戏完成时的样子

一周以后,是上元的第二次箱庭游戏。上元又上演了电影般的游戏场景,游戏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游戏主题上元将它称为“打仗”,如图2-3所示。红、黄两支队伍分别由数量相当的战士组成,并各配备一名队长,由士兵中体格较强壮、体型较大的来担任。两队有各自的战车,并且在队伍前方高插战旗。好人方(红队)占据沙箱中央,坏人方(黄队)占据沙箱的一角。照片记录下的镜头只是大战的一幕,当时两支队伍正在对峙。上元会像导演一样,上手亲自操纵每个玩具,在沙箱里上演战争大戏,无论战斗有多激烈,最终都是好人方获胜。战斗结束以后,上元转向陪伴者,问可不可以再玩一个别的游戏。这当然是被允许的。上元便迅速地收拾好刚刚“打过仗”的玩具,开始了第二阶段,一个被他命名为“家务”的游戏。这个游戏像是一部温情的家庭电影,没有其他玩具来担任电影中的角色。一开始,上元一个人兼任了导演和主演。他用沙子做饭给自己吃,甚至在酒杯里装满了“葡萄酒”。

图2-4是上元在玩“家务”游戏过程中的图片。沙箱中都是日常生活用品类的玩具,虽然没有分界线,但具有事实上的区域划分:沙发和座椅围绕餐桌布置,设置在橙色电视机的对面,构成了家庭中的客厅;正在操作的部分由灶台、灶具组成,是厨房;画面最下方的蓝色玩具是一个带有镜子的洗脸台,他说这里是卫生间,特意布置在离厨房和客厅较远的位置。最初他用沙子来做饭,把酒盛在盘子和杯子里并放在餐桌上,没有人来食用,后来在箱庭里出现了这个家的主人——两只躺在**熟睡的小猪(图2-5)。小猪最先躺在右上角被称为卧室的地方休息,后来并排躺在餐桌前的椅子上享受起上元亲自制作的美味,构成了本次箱庭游戏的最终画面(图2-6)。

图2-3 打仗

图2-4 在玩“家务”游戏的上元

图2-5 箱庭中加入了熟睡的小猪

图2-6 上元箱庭游戏的最终画面

两次箱庭游戏中,陪伴者发现上元的手从没有主动触摸过沙,即使在做饭时以沙为原料的情况下,他都是使用“厨具”来进行的。游戏的主题非常清晰,如果玩具与游戏的主题不相符,即使喜欢上元也不会拿到沙箱里,而是会在玩具架前玩上一阵,玩完了就会放回原处,对玩具的选择展示了很慎重的态度。偶尔同室里有其他游戏的小朋友出现,他也不会主动关注他们的游戏,可以专心地玩自己的游戏。在第二次箱庭游戏中,他已经可以主动和陪伴者交谈了。上元有很丰富的生活常识,明白不同物品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用途。他还在试探性地和陪伴者交往,但和陪伴者的关系还没有突破老师和学生的界限。

(二)沙箱里的风景画

陪伴者见到泽西之前,泽西在其他老师的陪伴下已经做过两次箱庭游戏了。从照片上来看,泽西两次的箱庭作品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很喜欢娃娃,在两次箱庭里几乎用到了玩具架上所有的小娃娃,并且都是把它们面向左边摆放(图2-7,两张照片的拍摄角度不一致)。之前的陪伴者说,泽西是个非常乖巧的孩子,常常一个人静静地做游戏,很安静。

图2-7 面朝一方摆放的小娃娃

图2-8 娃娃的前方出现了小姑娘

第一次陪泽西做箱庭游戏,果然像其他陪伴者说的,泽西乖巧懂事,在箱庭室里轻快地飘来飘去。她完成的箱庭作品与前两次非常类似,仍然是将每一个可以找到的娃娃排成一排,面向左方(图2-8)。但不同的是,在它们的正前方出现了两个像是正在表演的小姑娘,这使得成排面向同一方向席地而坐的娃娃立刻有了这样做的意义。

在挑选娃娃之前,她很认真地将沙子里的彩色小石子清理出去,并且在以后的制作中对这种石子抱有很大的意见,认为它们破坏了整个沙箱的整洁,会一边捡石头,一边抱怨。

在一大排娃娃的背后还有一排小姑娘是面向右侧的,泽西说这些娃娃刚从家里出来。所谓“家”就是最右侧的房屋。从最后完成的作品看,房屋是做过更换的,而且不止一次,直到最后泽西对房子也不是很满意,因为“找不到满意的房子”。

图2-9是作品即将完成时泽西做整理的照片。可以看出沙箱中放入了花草作为点缀,增加了画面的生命感。她是这样回答陪伴者关于箱庭主题的提问的:“就叫‘娃娃屋’吧。老师,你知道我是怎么想出这个名字的吗?有房子,还有那么多娃娃,所以叫‘娃娃屋’。”这样的回答多少让陪伴者有一点吃惊,因为泽西用反问的方式来表达想法,并且是在看起来充满逻辑智慧的思考后才给出答案的。

图2-9 泽西整理即将完成的作品

尽管是第一次见面,泽西在整个过程中的表现也有在试探着跟陪伴者交往的举动,但并不像上元在第一次时表现得那样谨慎。泽西常常主动发问,会反问,显得很有主见。这不禁让陪伴者想到,在和老师的日常交往中,泽西比上元得到了更多来自老师的肯定和赏识,所以在与新老师首次交往的试探中表现出了更多的自信。上元也一定是受到老师喜爱的孩子,因为他若有所思和很有主见的样子以及守规矩和懂秩序的表现是那么真实,丝毫没有伪装的痕迹。陪伴者在之后与他们两人共同的老师的交流中证实了这两点。

在主动与人交流方面,上元表现得更为谨慎,总是在陪伴者的鼓励之下才说出自己的要求;泽西则完全不同,在表达自己的时候显得很坦率。在玩具的选择上,泽西显得要比上元苛刻,不太善于变通,常常抱怨娃娃太少,房子不够好看;上元则从来没有出现过不满和抱怨,相反,他会主动修理玩具,总可以找到满意的替代品,最严重的表达不满的方式是“要是这个车再大一点就好了”。从这一点上,似乎也体现出了两个孩子的家庭在教养态度和方式上有一些差异。

虽然他们的性格和习惯不同,但他们也有共同点:两个人都能和陪伴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即使是在最初的交往中也毫不逊色;有秩序感,遵守规则(游戏结束后主动收拾玩具,可以较为严格地遵守游戏的时间规定,即使不舍得离开也不会“耍赖皮”);能够准确地理解陪伴者的意图;可以构建出有意义的结构性箱庭游戏作品,并且主题明确。这些能力的发展都为他们适应学校生活做好了准备。

两个孩子又是很不同的。这就是把上元的箱庭命名为“电影”而把泽西的箱庭命名为“风景”的原因。在上元的小脑袋里,每次都装着一个故事,这个故事里有他喜欢的人物,也有他不喜欢的人物,这些人物会共同上演好多情节,他要做的就是让这个故事在箱庭里上演,他如同导演一样,有时候会参演其中,箱庭的最终画面呈现的是故事的结局,而故事本身已经“演”过去了。泽西的小脑袋在游戏开始的时候没有故事,有的只是一个画面,这个画面只由她喜欢的玩具组成,如娃娃、房子等,这个画面完成了,故事才在这个画面的激发下创作出来,所以泽西游戏的过程更像是在“制作风景”。陪伴者从中便能看出他们思维发展的不同特点。了解了这些特点,陪伴者也就能了解他们为自己的学业生活做好了哪些准备。

二、第一次平行箱庭游戏

上元和泽西的友谊直接促成了共同箱庭游戏的实现。陪伴上元完成两次个人箱庭,泽西完成一次个人箱庭后,陪伴者再去教室找他们的时候,两个人一起冲到陪伴者的面前来,很惊讶地发现原来是同一个陪伴者在陪伴他们制作箱庭,于是便央求陪伴者带他们一起去。考虑到两个孩子的友谊关系和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陪伴者决定尝试着让他们进行一次平行箱庭。

图2-10是两人到达箱庭室在玩具架前挑选玩具的情形。两个人同时在镜头中的两个相邻的沙箱里制作箱庭,各自挑选自己喜欢的玩具,与成人平行箱庭唯一的不同是允许语言交流。因为这样的两个小朋友如果一直被要求克制共同游戏的兴奋而不许说话,在陪伴者当时看来是一件十分残忍的事情,更何况也是根本忍耐不了的,所以各自独立完成作品成了他们两人平行箱庭的唯一要求。

这一次由于有伙伴的陪同,加之与陪伴者的关系较先前也熟悉许多,所以游戏的过程中显示出了与前两次不同的特点:更为放松和活泼,两人的对话很多,绝大多数的时间停留在沙箱前对各种各样的玩具进行讨论,情绪显得轻松而愉快。有很长一段时间他们都没有在沙箱里放置玩具,而是在玩具架前交流对不同玩具的看法。游戏的主题还是显示出了各自对游戏内容的偏好。在游戏过程中,他们都会对对方的玩具选取和场面设置提出建议,并在多数情况下会采纳对方的建议。

图2-10 上元和泽西一同挑选玩具

图2-11和图2-12是上元在箱庭游戏过程中的主要游戏场景。上元陆续将不同的机器人放在沙箱中央呈战斗状,又放上了房子,开辟出一片新的战场(图2-11)。他手拿玩具在屋顶上打仗,战斗分出胜负的标准是看谁先从房顶上掉下来。当然,最后还是好人获胜。之后他在玩具架上发现一把手枪,便放在沙箱中央(图2-12),作为最厉害的武器。整个游戏的主题是“机器人打仗”。

图2-13和图2-14是泽西在游戏过程中的场景。图2-13是从正面拍摄的游戏过程中的场景,图2-14是游戏结束后从背面拍摄的场景。可以看出游戏的主题和玩具的种类没有明显变化,但最大的不同在于这次所有的玩具都是面向泽西自己的。在游戏接近结束的时候她将先前混在沙里最为厌烦的彩色石子轻轻地撒在沙箱里面,撒在房屋的前后,说撒下的都是“种子”。游戏的主题叫作“娃娃看花”。

图2-11 上元开辟出的新战场

图2-12 机器人打仗

图2-13 游戏场景正面图

图2-14 游戏场景背面图

这次的游戏更表现了两个孩子平常的真实状态。因为对游戏的主题有各自的偏好,所以不会轻易地接受对方喜欢的玩具放在自己的沙箱里。尤其是泽西,她在这方面显示出了高于上元的排他性,上元在这方面则显示出了更强的亲和力。如果泽西反对将某一样玩具放在自己的沙箱里,上元多数时候都会接受她的建议,对自己的作品做出调整。同时,上元在游戏过程中也显示出了自己的主见。同时开始游戏,上元可以很快进入自己的游戏主题,泽西则受到了游戏伙伴的干扰,迟迟决定不了自己的游戏主题,制作完成这样的作品是几经修改的。

由于临近毕业,所以谈到毕业这件事时,他们会仔细计算离毕业还有多少日子,尽管谁也说不清准确的时间,但还是可爱地担忧着,离开有“好吃的和好玩的”的幼儿园,心里有很多舍不得。这次游戏的结束颇费了一番周折。在离开的路上,他们便自作主张下次还要一起玩。

通过平行箱庭游戏,两个孩子体会到了在单独游戏时体验不到的快乐,同时也增进了陪伴者对他们的了解。

三、团体箱庭游戏

敢于让幼儿园的小朋友玩团体箱庭游戏,陪伴者着实是要下一番决心的。单单是向他们解释清楚团体箱庭的所有规则,说不定就要费上好一番工夫。如果当下解释清楚,被孩子们接受,但在游戏过程中又迅速地被完全遗忘,而使团体游戏陷入一团混乱,无疑宣告了这样的团体游戏的失败。这种失败是基于陪伴者不能很好地读懂孩子的天性,而孩子的违规丝毫不对这种失败负责。试想,一个能够完全理解规则,在游戏中时刻牢记规则,根据规则调整自己的行为,以合理满足自己愿望并时刻保持心情愉快的孩子,怎么会不能很好地适应学校的生活。学校生活与幼儿园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时间的限定和纪律的执行。这两样能在团体箱庭游戏里预演。

上元和泽西完成了一次堪称完美的预演,除了不限制(事实上也没有办法限制)他们的言语交流以外,其他规则同成人的限制性团体箱庭是完全一致的:用猜拳的方式决定游戏的顺序;每人一次只放一样玩具或只做一个动作,移动了别人的玩具就要失去自己放玩具的机会;提前告知游戏即将结束。在解释游戏的规则时,陪伴者并没有费多大力气,他们的理解能力很强,能在游戏过程中严格遵守规则,相互监督。

图2-15是两人最终共同完成的团体箱庭作品。在这个过程中,陪伴者一直抱着欣赏的态度。整个游戏的主题是“为围桌而坐的三位公主做饭吃”,场景类似上元的“家务”,主要人物是泽西喜欢的娃娃。游戏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客厅、厨房的规模都有所扩大。客厅包括了围桌而设的三张沙发、电视机和电话,厨房特意选择了大的煤气灶,并特意配备了大小合适的锅铲和盘子、杯子、勺子等作为餐具,还将冰箱作为电器安置在厨房里。

其次,人物关系也较以前复杂。围桌而坐的是三个小姐妹,在沙发背后的女性是姐妹们的妈妈,在这个过程中也有爸爸出现,但终因找不到大小合适的人物玩具使父母相配而在泽西的建议下将其拿到沙箱的外面。上元立刻说:“就说爸爸出差了。”右侧的两个小女孩作为姐妹的朋友出现在箱庭之中。由此可见,人物关系包括了姐妹、母女和朋友。另外,在画面中还出现了人物与动物的关系。画面中出现的动物都是作为三姐妹的宠物被陆续放入箱庭内的。

再次,箱庭场景的设置规模扩大。除了室内场景(客厅、厨房、卧室),还设置了室外场景,尤其是院子中小水塘的开辟着实让陪伴者眼前一亮。这两个孩子之前都没有在箱庭游戏中动过沙,这次泽西在沙箱的角落里轻轻拨开了一片水,两个人便交替地在水面上放满了动物。泽西是第一个开拓水域的人是在陪伴者意料之内的。在个人箱庭和平行箱庭的制作过程中,泽西显示了更强的控制欲和个人能量,因此这次水域的开拓也在情理之中。

图2-15 泽西和上元共同完成的作品

最后,在游戏细节的处理上也较以往考究,显示了对游戏的热情和用心,也体现了孩子在游戏过程中的创造力和对规则的适应力。

图2-16是游戏的一个细节,由两只小狗和夹在中央的红心组成。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场面,是因为他们想努力寻找院子的大门,最终确定这个地方后,放一只小狗作为看护。下一个动作是将另一只小狗和红心作为一个组合,两个人把这个组合“抬”进箱庭当中来。因为有“每次只能拿一个玩具”的规则,并且是整个游戏的最后一个动作,所以他们两个一边“抬”,一边用眼睛瞄着陪伴者,嘴里不住地说,“这是一个,一个啊,是连在一起的啊”,另一只手就忍不住捂着已经笑得合不拢的嘴巴。陪伴者只和他们一起笑着,认可他们的举动。以这个“组合”为院落的大门真是再有创意不过了,既没有违反规则,又做成了自己想做的事。

两个人在共同完成一个场景的时候,会有这样的商量:“你先拿这个,下次我来拿那个,再下一次你再来拿那一个。”可见,孩子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筹安排能力。这又是一个校园生活中的必备能力。

这次团体箱庭游戏更多地表现了孩子们相互合作的过程。如果发生矛盾,多数是由于泽西对上元挑选的玩具或放置的位置不满。但是,矛盾并没有上升为冲突,因为上元对泽西的建议或要求总是会乐意采纳并积极做出改动,显示出了男子汉般的气度和慷慨。正是由于一个人是出色的领导者和开拓者,而另一人充当了很好的帮手和支持者,才使得这样一件作品完全不像出自两个五六岁的孩童之手。它井然有序,以上元创建过的情境为场景,以泽西喜欢的人物为角色,各自有所继承,也有所发展。我们能从中看到能量有序地发展。

四、第二次平行箱庭游戏

图2-16 两只小狗与夹在中央的红心

有了上一次团体箱庭游戏的成功经验,依陪伴者的本意,这一次还是来玩团体箱庭的游戏,但陪伴者的提议遭到了泽西的反对,理由是:“我不喜欢他喜欢的玩具。”上元则欣然接受了泽西的意见,同意在两个沙箱里各自制作箱庭。陪伴者便也接受了他们的决定。

如果不用迁就泽西的喜好,上元自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动画和战斗的故事。这一次他充分享受了在沙中游戏的快乐,并没有着意设置怎样的场面。图2-17大致反映了上元游戏的过程。《超人总动员》的主人公再次成为游戏的主角[图2-17(1)]。但是,这次的主要任务不是修理道路,而是和图2-17(2)中成群的小怪兽战斗。正因为如此,这次他想到一个自己十分喜欢的名字:超人打小怪兽。图2-17(3)和图2-17(4)表现了游戏的第二个阶段:由于一个体型最大的机器人的加入,战斗的场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个大机器人是一个垃圾箱,可以自己吞入垃圾并进行处理。于是,机器人铲走怪兽,并且将它们铲入地狱。上元用手推着机器人围绕着沙箱的边缘,推走沙土和怪兽的“尸体”,最后索性将所有人物都推了起来。上元玩得很是尽兴。在游戏的过程中,他还在给陪伴者讲着战斗的进程。

图2-17 上元游戏的过程

在上元的游戏过程中,泽西不断地给出建议,如玩具好看与否或是泽西是不是喜欢等。上元多数情况下会采纳,游戏的过程并没有受到太多干扰,但泽西的游戏过程却因为对他人游戏的关注而受到了影响。多次改换场景后,画面才最终得以确立。

图2-18是游戏开始时泽西的箱庭场景。这个场景的完成因泽西对上元的游戏的关注而开展得较为艰难。同时,上元和泽西都注意到了游戏进度上的差异。在泽西的主动要求下,她将游戏改为自己熟悉的娃娃的主题游戏。游戏的最终题目定为“娃娃请客”,坐在沙发上的三姐妹请瓷娃娃吃饭。她还在沙箱中央放上一排自己喜欢的小猪和两只小瓢虫,见图2-19。

图2-18 “娃娃请客”的开始场景

图2-19 “娃娃请客”的结束场景

由于只剩下一次游戏的机会,所以两个孩子对本次游戏的结束时间十分敏感,几次询问还有多少时间可以玩,在延长了五分钟后才依依不舍地离开游戏室。在回教室的路上,泽西已经想好了下次也就是最后一次的游戏主题,并偷偷告诉了陪伴者,叫作“动物世界”,并说好要保密。

从平行游戏和团体游戏的过程中不难看出,泽西有在共同游戏中试图影响别人而在平行游戏中又易于受同伴影响的特点。在对不同主题的适应上,上元显得较为灵活。相反,泽西在多数情况下是必须遵照自己的喜好来游戏的,无法容忍别人的游戏过程时,她会用建议、央求或是命令的口吻达到说服的目的。上元的游戏多是场景设置,人与玩具的互动游戏共同存在;泽西的游戏绝大多数是场景设置和观赏型的,两人依然是“电影”和“风景”的特点。但是,与之前相比又各有变化:上元开始在游戏中动沙,尽管仍然是通过玩具(机器人垃圾桶),但力道着实大了不少;泽西已经不仅仅玩娃娃了,她的世界里又出现了新朋友。

五、最后一次平行箱庭游戏

暑假就要来了,这是陪伴者和孩子们最后一次进行箱庭游戏了。两个孩子在去箱庭室的路上一直在谈这件事。游戏的主题还是依据上次泽西的设想而设置的。陪伴者让他们自己来选择游戏的方式是团体还是平行。最后还是泽西担心自己会不喜欢上元选的玩具,所以坚持做平行箱庭,上元欣然接受,陪伴者当然也同意。

图2-20是上元在这次箱庭游戏中制作的画面,起名为“动物园”。上元依次在沙箱里放上老虎、长颈鹿、恐龙、羊、牛、猴子、狮子、海龟等动物,它们都是动物园里的动物。故事是十分有趣的:猴子骑在长颈鹿的背上玩耍;老虎和狮子在吃烤鸡,恐龙也想吃,但又不敢过去;牛和蝎子正要开始一场战斗;有小海龟的地方是一片水,但最终还是没有将水面挖开,海龟在水里游,大象和河马在河里喝水;左上方的机器人是一个高级的垃圾桶,它可以自己收集垃圾并进行处理;在画面最下方,在沙箱的边上整齐地站着一排机器人,他们是动物园的观众。陪伴者问他“这么多凶猛的动物会不会伤害小动物”,他说,“不会,它们都是好朋友”。

图2-20 上元制作的“动物园”

图2-21是泽西最后的游戏场景。中央的两只小狗在亲吻,她不好意思说出来,是偷偷地告诉陪伴者的。每个小动物前面都放上了彩色的珠子,它们是动物们的食物:斑马、牛和小长颈鹿围着一颗绿色的珠子“吃草”。乌龟爸爸、乌龟妈妈带着乌龟宝宝在水里畅游,小猪宝宝在安静地睡觉,三个小姐妹并排坐着看动物。箱庭的主题叫作“动物世界”。

最后的一次箱庭游戏给陪伴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相比之下,上元的心理能量似乎比泽西要弱一些,但在这一次的游戏过程中,他也已经开始尝试将水面挖开,尽管最终蓝色还是没有露出来,但对于心灵能量的挖掘已经开始了。泽西已经很熟练地将水面开拓了出来,并让那里充满生机。上元最喜欢的卡通人物不再是故事的主角,而成了观众,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开始上演。泽西喜欢的娃娃在她的动物世界前面也一样,不再是主要角色。这是不是预示着他们在和过去完美告别,准备迎接新生活的到来?

箱庭游戏结束了,这两个孩子也要离开幼儿园开始他们的学习生涯了。孩子说,不想上小学,小学不好玩。陪伴者问:“那幼儿园好玩吗?”他们回答:“好玩。”陪伴者又问:“什么好玩呢?”孩子们说:“箱庭好玩。”嘴里这样说着,但你看出了吗?他们已然为上学做好了准备。这就是箱庭告诉我们的。

对于陪伴者来说,陪着上元和泽西这样的孩子做箱庭,简直是一件幸福极了的事情。我们心里没有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关注的不是孩子某方面的症状,我们甚至不需要太过留意他们后面的箱庭作品和前面的有什么差别,我们无需向家长交代孩子最近的变化或进步。所以,幸福的原因是没有压力,没有压力就对自己的箱庭进程没有期待,而没有期待是箱庭真正有所作为的原因,没有期待是箱庭治疗者最难于实现的自我成长。这样的箱庭游戏过程,在像上元和泽西这样的孩子的帮助下,陪伴者有机会真正体会“无为而化”的境界。他们帮助我们找到这样的感觉。自然不是真的“什么都不用做,只看着就好”。再普通的小朋友也都是最杰出的“思想家”“艺术家”,他们天生是“读空气”的专家,如果没有一颗全身心投入陪伴的心,孩子们会立刻发现,于是关起他们的心灵大门。陪伴者即使看得到作品,也读不到他们的心。正所谓以心传心。陪伴者精力、脑力和心力的付出,才是走进瑰丽箱庭心灵花园的金钥匙。

图2-21 泽西最后的游戏场景

这些年过去了,上元和泽西如今算来已经是高年级的同学了。如果可能,真想在他们小学、中学乃至大学一直用箱庭陪伴他们的成长。在幼儿园里的箱庭游戏室中,上元和泽西记录下他们为学业做好了哪些心理准备。如果小学阶段之后也能够继续,我们就能完整记录下幼小衔接的整个过程,了解他们的内心,关注他们的成长,并用这样一种令人愉快的方式协助他们在适应中成长。箱庭本来就是孩子的游戏,它有被孩子热爱的天性,沙箱里盛满了心灵的营养,给做游戏的孩子和静默的陪伴者带来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