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箱庭疗法的游戏性(1 / 1)

箱庭疗法首先是一种儿童游戏,是心理学家和心理治疗师发现并利用了箱庭疗法本身的游戏机制所具有的发展和治疗功能,才使其逐步与心理咨询和治疗理论体系相结合,发展成为一种心理临床的方法,应用于儿童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并逐步扩展到成人。

一、游戏是儿童的特权

在联合国儿童权利委员会第四十届会议(2006年,日内瓦)上公布的《第7号一般性意见:在幼儿期落实儿童权利》特别强调,要明确《儿童权利公约》所规定的儿童休息、闲暇和游戏的权利。委员会指出,《儿童权利公约》确保“儿童有权享有休息和闲暇、从事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以及自由参加文化生活和艺术活动”。

游戏是幼儿期最独特的活动之一。通过游戏,不管是单独一人还是与其他人一起,儿童都能享受并提高他们的现有能力。创造性游戏和探索性学习对幼儿期教育的重要性已得到了普遍认可。然而,幼儿很少有机会在以儿童为中心的安全、得到支持、激励性和没有压力的环境中相聚、游戏和互动,因此常常阻碍了儿童实现休息、闲暇和游戏的权利。在许多城市环境中,住房、商业中心和交通系统的设计不合理、密度高,再加上噪音、污染和各种各样的危险,给儿童的生活环境带来了威胁,特别威胁到了儿童的游戏空间权。家务繁重(特别会影响女孩)和学习竞争激烈,也可能阻碍儿童的游戏权。因此,委员会呼吁缔约国、非政府组织和私人行为者查明并克服最年幼儿童享有这些权利的潜在障碍,包括将其作为扶贫战略的一部分。城镇规划以及休闲和游戏设施的规划应通过适当的磋商,考虑儿童发表意见的权利。在以上所有方面,委员会鼓励缔约国加强注意落实休息、闲暇和游戏的权利,并提供适足的资源。

我国教育部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推进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下发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从2001年9月起试行,在总则中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在这里,我们也要强调儿童有游戏权,幼儿期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那么,什么是游戏?

二、游戏概述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或许这里的“游”字并不是现在意义上的游戏,但游戏作为一种古老的社会文化现象,长期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当中,可以说游戏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在人类漫长的发展过程当中,人类不但独创了“想象游戏”这一高级的游戏形式,并且发明出了独特的游戏用具——玩具。从19世纪末开始,众多学科都加入了对游戏的学术探讨。人类学家、教育学家、民俗学家、心理学家乃至精神科医生、心理咨询师,都从不同角度研究了人类进化史中的这一独特现象。

一般来说,了解和研究事物的过程都是从明确它的概念开始的。那么我们先来了解游戏的定义。简单地说,游戏就是玩耍。游戏是指以直接获得快感为主要目的,且必须有主体参与互动的活动。这个定义说明了游戏的两个最基本的特性:一是以直接获得快感(生理和心理的愉悦)为主要目的;二是主体参与互动。主体参与互动是指主体动作、语言、表情等变化与获得快感的刺激方式及刺激程度有直接联系。但是,真正要为游戏下一个准确的学术定义是十分困难的。一方面,是由于不同的研究者从各自的学术背景出发采取了不同的研究角度;另一方面,是由于游戏活动本身的复杂性。成人的语言是字、词、句子,而儿童的语言可能是游戏。对儿童来说,游戏不仅仅是一种活动,它还蕴含着丰富的含义。因此,游戏是人们了解儿童的另一种重要媒介,游戏疗法最早也是来源于对儿童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的。

《游戏精神与幼儿教育》(黄进,2006)是关于游戏与幼儿教育关系的一部专论。它独辟蹊径,从人类思想史上游戏精神的演化历程出发,对游戏的内涵和概念做出了不同层次的分析,并以此来观照当前的幼儿教育现实,采取阐述与批判相结合的方式,梳理了游戏与幼儿教育的关系。从游戏精神到具体的游戏活动,从儿童中心到对话精神,从幼儿作为游戏者到教师作为游戏者,从传统玩具到现代玩具,本书都做出了富有特色的论述,值得一读。

概括而言,游戏是在指在玩耍中体验快感、感受愉悦、学会本领的活动。游戏作为主体参与互动行为的总称,包含的行为范围非常广泛。目前,纯娱乐性的游戏,如网络游戏、电子游戏等,占据了游戏的大部分内容,使得原来严肃的游戏包含了较多的负面内容。尽管这也称为游戏,但不是本书所谈及的内容。

三、箱庭疗法的游戏性

箱庭作为在沙箱中的游戏,能够让我们体会到在有限的空间中布山控水、建庭设院的意境,会让我们立刻想到中国的盆景艺术、水墨山水画、江南园林一样讲求空间布局和象征意义,创作的欲望便会油然而生。“得趣不在多,盆池拳石间,烟霞俱足;会景不在远,蓬窗竹屋下,风月自赊……故君子虽不玩物丧志,亦常借境调心。”也正因此,制作箱庭以及箱庭作品可以成为普通人内心的表达、艺术的表现,也可借此减压,以此调心。

箱庭是一种在虚拟空间中的游戏活动,能缓和孩子在情绪方面的困扰,使用的材料通常是具有想象和表达功能的素材,如房子、人物、植物等。通过与治疗者的互动,孩子能表达情绪,转移冲动,也能减少由情绪导致的麻烦事。而且箱庭游戏创设的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能让孩子体验到“我的世界我做主”,唤醒其想象力和创造力。见证人的默默关注、理解及陪伴,可让儿童感到安全和放松,从而表达自我并感到快乐。另外,箱庭疗法以游戏的方式,帮助孩子们解决这个时期可能遇到的问题,让孩子在游戏中认识世界,展现天性。

总之,游戏是儿童的梦想乐园,伴随儿童的成长与发展,也必将影响人的一生,并以“梦想成真”的游戏形式促使人在一生中充满希望。所以,箱庭制作就是游戏的过程,如同“睁着眼睛做梦”,这种感觉可以唤起童心,回归自然,促进个体的成长与发展。

四、箱庭游戏与关键期

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社会化过程。社会化过程正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发展而形成适应社会的人格并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的过程。其中有些社会化过程是在儿童期必须完成的,有些过程则贯穿人的一生,通过学会共同生活以及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寻求自身的发展。也就是说,每个人的心理发展过程或个性心理特征都要经过几次大的飞跃或质变,这个质的飞跃期叫作关键年龄或关键期。毫无疑问,儿童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之一,特别是3~6岁是儿童建立规则、培养独立性、形成观察能力、养成自我约束的关键年龄,在这一时期的健康、平稳发展和社会化进程对人的一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中,有一些时间节点和关键点对儿童来说又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其中,小学入学对儿童来说就是这样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因此,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如何帮助儿童做好入学的心理准备,关注儿童成长的哪些方面,如何判断即将离开幼儿园的小朋友是不是做好了上学的心理准备,什么样的专业心理辅助手段可以帮助小学初期的孩子更快地适应学习生活、缓解学习压力等,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如前所述,箱庭疗法以游戏的方式,为处于这一关键时期的儿童提供了一个好的方法,帮助孩子们解决这个时期可能遇到的问题。由于各种原因,儿童难免也会遭遇各种各样的负面事件,给心灵带来创伤。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疗法非常重视早期经验,认为个体的性格、人格等在很大程度上受其早期经验的影响,一切神经症都是由被压抑在无意识中的那些童年的创伤经历和痛苦体验造成的。这些早期经验包括早期的各种体验、亲子关系和家庭环境的状况、生活的地区情况及在幼儿园时所受到的对待等(张日昇,2009)。也就是说,如果创伤不能得到及时的疗愈,就可能在心里驻留下来,成为隐患。因此,重大创伤事件就构成了个体成长的关键节点,顺利度过这样的人生关键期无疑是个体健康成长的保障。

儿童期遭遇了创伤事件的小朋友,由于语言表达的有限性,很难将创伤的感觉描述出来。因此,儿童期的心理创伤通常会隐于内,从而导致了儿童的心理创伤不容易被发现,对儿童的心理援助方式也受到限制。如何发现并帮助孩子度过创伤关键期,也成为心理学工作者面临的问题。然而面对所有孩子形形色色的问题,由此去思考和总结,乃至去处理和解决问题,都是我们这些成人要做的事。儿童在与成人和同伴的各种关系中,逐渐意识到主体与客体,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并逐渐能够以成人的要求判断、评价、调节自己的行为。而在这一时期,最重要的莫过于在自由与受保护下的陪伴。对小孩子来说,要做的就是并且应该是在大人的陪伴下玩耍。“玩”的繁体字“翫”,或许强调的正是“学而时习之”吧。也就是在玩耍中,孩子们不知不觉地成长了,呈现了孩子本自具足的天性。

记得笔者在祝贺一位小朋友幼儿园毕业时,小朋友说:“我才不想上小学呢,还是幼儿园好玩儿。”我问他幼儿园什么最好玩儿,他说:“箱庭最好玩儿!”当然,在小学已经开始普及箱庭游戏室的今天,我可以告诉他:“小学也有箱庭呀。”因为对孩子来说,箱庭就是游戏,他们因为爱玩耍而爱上箱庭,因为箱庭爱上幼儿园,爱上学校。

五、陪伴是箱庭游戏的开始

笔者将箱庭疗法介绍到河北大学以后,应保定市青年路幼儿园园长的邀请,箱庭游戏也很快在青年路幼儿园“落户”了。我们在保定市青年路幼儿园的工作一直得到张春矩园长的支持,她的前瞻性使她在当时就已经觉察到箱庭疗法的游戏性非常适合幼儿心理教育和心理辅导的需要。她在幼儿园的寄语中写道:“一所幼儿园,教师的爱心、责任心远比幼儿园的漂亮来得更重要。孩子在幼儿园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审美,养成自信、好奇、坚毅、交往合作、关心他人的良好精神品质以及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这比机械地学这学那重要得多!因此,一直以来,青年路幼儿园的教师们时时牢记着自己肩负的职责,处处提醒着自己要用快乐去迎接每一天,因为你快乐,孩子才会快乐,要用真情去爱每一个孩子,因为你爱他,他才会爱你,要用心去交流,因为你是他成长中的启蒙者,要用宽容去接纳他们每一次成长中的过失,因为他们稚嫩的心灵需要更多的呵护…… 每天,当我们从家长手中接过孩子的那一瞬,我们深知家长对于我们的信赖,寄予我们的厚望,感谢各位家长对于我们工作的信任、理解与支持!我们将努力做到最好!”这正好与箱庭疗法所关注的关爱、安全、快乐、情绪和心灵的呵护等相吻合。青年路幼儿园设有可供四个小朋友同时游戏的箱庭游戏室。箱庭游戏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开展:一是作为幼儿园的兴趣班,小朋友们自愿报名参加,以期促进幼儿心理发展;二是通过教师推荐、陪伴者观察、心理测评等方式,为特别需要帮助的孩子进行心理辅导。当时的箱庭游戏工作均由笔者的研究生承担,现在,青年路幼儿园已经配备了专职的心理教师,箱庭游戏工作也一如既往、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本章第二节中呈现的案例,是两个即将离开幼儿园,背起书包上学去的小朋友的箱庭游戏过程。陪伴者是笔者的学生吴怡娜。她当时除了在河北大学担任笔者的研究生工作秘书之外,还负责河北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以及保定市青年路幼儿园的相关工作。从吴怡娜的陪伴报告中,我们特别希望可以通过孩子们的箱庭游戏过程,了解处于这一关键期的儿童的成长经历。当然更重要的是,这些天使般的孩子在箱庭里玩得不亦乐乎的同时,成长就这样悄悄发生了。

本章第三节我们将呈现一名由于父母离异而极度不安全、封闭自己的小朋友的箱庭游戏个案。陪伴者石伟在幼儿园进行同伴关系调查时发现了这个特别需要帮助的孩子,并及时对她进行了心理辅导式的箱庭游戏活动。通过这个个案,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小朋友是如何通过箱庭游戏来诉说和表达自己的伤痛的,也可以看到箱庭作为游戏是怎样默默地为幼儿提供心理修复和成长空间的。

基于箱庭游戏工作开展的侧重点不同,在第二节和第三节中我们将治疗者一概称为陪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