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先生站在校史室,寻找着文德路小学留在自己脑海中的印记。
年轻人继续介绍道:“学校秉承‘一切为了孩子的未来’的办学宗旨,营造了‘文润德泽,和谐快乐’的学校文化,实施了文化引领学校发展的战略。‘文润德泽,和谐快乐’的学校文化,成为催生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生命发展的深厚土壤,成为学校人文传统与良好校风的根本之源。在文德文化的滋润下,孩子们全面、和谐、快乐地成长,学校的办学实力稳步提高,取得了丰实的成果,实现了新的飞跃,走出了一条有本校特色的素质教育之路,铸就了‘文润德泽’的办学品牌,为教育实践提供了丰富的创新经验。广东省教育厅先后两次把文德路小学素质教育的实践探索报送国家教育部,专家评价说在文德路小学看到了素质教育最好的经验。”
1997年3月,时任国家教委副主任的柳斌同志由广州市教委主任叶世雄同志陪同来校视察,对文德路小学开展心理健康辅导的成效予以肯定,并为学校题写了“走全面发展道路,作素质教育先锋”的题词。
1998年4月,国家基础教育司原司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陈德珍同志到学校视察,给予文德路小学的办学成绩高度的评价,并题写了“科研的先锋,办学的楷模”的题词。
1998年12月25日,文德路小学举办“发展健康心理,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经验交流会,广东省原副省长王屏山在大会上勉励与会者,要认真学习文德路小学的经验,推进素质教育。
1999年12月,文德路小学“发展健康心理,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课题结题,国家教育部副总督学郭振友同志做了总结性发言,高度赞扬学校的实验具有时代性、实践性、科学性、示范性和前瞻性。
2002年5月,文德路小学成立首支广州市儿童义工队,时任共青团广州市委书记的骆伟峰等领导参加了成立仪式。队员们走出街头参加广州市义工联举办的义工社区服务月活动,受到广州市政协领导的勉励,广州市副市长也兴致勃勃地参加了学校小义工的活动。
2004年2月,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少工委常务副主任张晓兰等领导到文德路小学视察工作,对学校的德育工作给予了赞赏与肯定——德泽心灵,盛开了美丽的花朵。
2004年2月23日,广州市纪委相关领导,到文德路小学就学校开展“公共服务廉洁化”工作进行调研,高度评价了学校的活动能联系学生的实际,与家庭一起构建起教育的共同体,使得廉政教育形式多、覆盖广、效果好。
2013年4月7日,越秀区区长等领导莅临文德路小学指导工作。他们认为,文德路小学无论是办学质量还是特色发展,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得到社会的认可,对越秀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示范展示
“年轻人,我看到校门口挂着‘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广东省体育特色学校’的牌子,学校在这些方面都很出色吗?”德先生问道。
年轻人微微一笑,答道:“学校于1994年开展‘发展学生健康心理,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主题的整体改革实验研究,构建‘全员参与,全面关爱,全程辅导’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1999年12月通过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的鉴定和验收,在社会上引起极大的反响。在审视和反思前段改革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为凸显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又以‘人本、创新、优质——培育创新主体,实施优质教育’为课题,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五’重点课题‘引导学生自我发展的实践与理论研究’、规划课题‘学校优质教育建设研究’的实验,推动了学校优质教育的建设。该课题于2000年12月启动,于2005年12月通过结题鉴定。与此同时,学校被定为教育部‘十五’课题‘团体心理辅导的实验基地’和‘中国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实验基地’,被评为‘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2010年又成功立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小学生学业情绪干预策略研究’,并于2013年以优秀等级结题。通过大量的教学案例和活动方案,该课题既对学业情绪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又对学业情绪干预策略构建的理论依据进行了挖掘,还形成了《小学生学业情绪干预策略研究》专著呢。”
“2008年11月26日越秀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在文德路小学举行了题为‘推积极之门,与快乐同行’的现场活动。越秀区教育局领导及相关高校专家参加了本次活动。这次活动,充分展示了文德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
“在开齐体育课程、开足体育课时的同时,创编各种既有童趣童真,又充满阳光活力的体育特色操,是文德路小学开发特色体育校本课程的一道亮丽风景线。2008年12月18日,广东省‘第三套全国中小学生系列广播体操教师培训’在文德路小学如期举行。包括领导、老师在内,共五百多人观摩了本次活动。”
“这次活动,从第三套中小学生广播操到自编操展示,到跆拳、武术展示,到校园集体舞展示,‘文德学子’的动作整齐连贯、优美流畅。融体育与艺术为一体的特色操也以舞蹈音乐的美和欢乐感染着孩子们,更感染着每一位来宾。广东省教育厅叶部长、广州市教育局梁处长、越秀区教育局林局长等领导,忍不住赞道:非常精彩!很有水平!师生的精神面貌特别好!这是名校的风范!”
(二)交流提升
德先生记得以前文德路小学作为中心小学,总是会同国内外同行进行学术交流。如今,学校还有这些交流提升活动吗?面对德先生的疑问,年轻人介绍称文德路小学现在已经是“广东省名教育家工作室”“广州市名教师工作室”,学术交流活动越来越多了。
2015年6月10日下午,“越秀区小学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研讨会(数学专场)”在文德路小学隆重召开,此次研讨会特别邀请了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会长吴正宪老师执教课例和作专题讲座。众多领导及教师代表近两百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区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何咏燕主持。
首先,文德路小学黄丽芳书记以《基于积极学业情绪的数学学习》为主题,向与会的领导以及骨干教师汇报了文德路小学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小学生学业情绪干预策略研究”的引领下,开展深化教育改革,实现高质轻负的研究成果。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其本质是基础性,学校要围绕基础构建有趣、有价值、学生喜欢的课堂。于是,学校抓住课前、课中、课后:课前,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从调整思维状态、营造学习氛围、激活学习需要等方面,设计学习情绪调节活动;课中,通过抓住知识重点、设计核心问题、渗透数学思想、提升思维品质、培育核心素养等途径来增加学习的深度;课后,在读数学、玩数学(开展数学文化周活动)中拓宽学习的广度,提升学生积极的数学学业情绪,培育良好的学习素养。吴正宪老师高度肯定了文德路小学的改革实践,认为学校的很多思想做法都与她的观点不谋而合。
接着,吴正宪老师亲自执教课例“商不变性质”,在故事、统计图情境中,学生提出了本节课核心问题“商为什么不变”,在对话交流中引领学生自己思考、自己探索、自己概括总结,从而将一堂“构建数学模型”的数学课别开生面地呈现在大家面前。老师们无不为名师精湛的教学艺术所折服,巧妙的取样和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言不断迎来掌声、笑声。该下课了,学生和老师还意犹未尽。数学课竟然可以这么开心、这么有意思!吴老师用实际行动做到了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教育”。
全国数学教育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授课
课后,吴老师将她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精心总结的儿童数学教育观与大家分享:小学数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让学生掌握一些数学方法和规律,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数学教育要用教师的智慧不断唤醒、点化、丰富、开启学生的智慧,要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完善、健全学生的人格;儿童该学能听得懂的数学,用儿童的话语系统解读数学、说儿童能懂的话、让儿童说自己的话。她告诉老师们:在育人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更重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激发学习兴趣、保护好奇心更重要;在交往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尊重个性、真诚交流更重要;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养成良好的习惯更重要。她勉励老师们:有教无类是大爱,因材施教是智慧。吴老师带来的数学盛宴,不仅给予老师们专业上的引领,更有思维上的启迪和心灵上的震撼!
2015年12月10日上午,文德路小学举行了可视化学习行动研究课题的第一次课例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有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李克东教授、广州市教育信息中心管思梅主任以及各实验学校的老师。
学校为此次研讨会安排了语文、数学、英语三节课例:詹洁老师的一年级语文“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何玉华老师的四年级英语“Revision Clothes”、邓晓老师的三年级数学“倍的复习课”。课例展示中,詹洁老师对一年级学生的课堂调控,何玉华老师扎实的语言功底,邓晓老师深厚的学科涵养,得到了李教授和管主任的高度评价。
同时,学校还邀请广州市教育信息中心王旭副馆长、管思梅主任等专家就文德路小学信息化发展的方向召开专门研讨会。在专家指导下,文德路小学加入了李克东教授主持的可视化学习行动研究项目(Visual Learning Activity Project,简称V-LAP)。该项目旨在研究如何利用可视化技术(包括可视化知识内容、可视化思维工具以及可视化的数据分析)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式、学习评价内容和方法,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会思考,学会提问题。
陆蓓校长总结道,这次可视化学习课例研讨会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具有里程碑式意义,它揭开了学校信息化发展的新序幕,是学校数字化学习研究的新起点。有了良好的开端,文德路小学数字化学习研究扬帆起航了,并朝着正确的方向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