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荣光耀彩的星带(1 / 1)

如果你参加过文德路小学的散学礼,你就会看到“全校金黄一片”的景象,那是“文德学子”佩戴着“五星”绶带。

家长、学生、老师一起上台,以访谈的形式引导学生讲述自己“摘星”的过程,分享“摘星”的喜悦。摘得“五星”的学生面带笑容,自信地分享“摘星”历程。

一次,一名仅获得两颗星的家长和孩子一起上台分享他们的喜悦,更是吸引了师生的眼球。虽然只是两颗星,但孩子已经为自己经过努力,能站到舞台上和大家分享而感到十分自豪和兴奋。家长认为,这是孩子努力的结果,不过他也通过这个结果看到了自己孩子存在的不足。他鼓励孩子在下学期朝着弥补不足的方向努力,相信孩子通过努力最终能摘取“五星”。

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所谓激励,就是指运用各种有效手段,激发人的热情,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人的创造精神和潜能,使行为朝向组织所期望的目标而努力的一种心理因素。

文德路小学用“五星”绶带“唤醒”学子的人格心灵,可谓一种评价创新。说起这一创新做法,还得回到当初。学校创新的契机,实际上来自社会对“三好学生”评价体系的热议。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对已开展50多年的以“德、智、体”为标准的“三好学生”评选活动产生了质疑。以往的“三好学生”评定方法较单一,较为侧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学生的多元智力发展。同时,班主任是主要的评价者。这样的评价体系,使很多学生觉得成为“三好学生”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特别是使学习中等的孩子失去了一部分前进的动力。

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他们有一个智慧的人生”,文德路小学在评价体系的构建方面进行了探索。经过对老师、家长、学生等多方面的调研,多次修改后,学校于2006年制定“文德好学生”评比方案,并进入实践阶段。学校提出了“三好学生”的新定义:阳光的、全面发展的、有特长的“五星级”学生。所谓“五星”,包括阳光之星、学习之星、健康之星、艺术之星和科技之星。

阳光之星:热情,团结快乐的;有爱心,会感恩的;负责任,守规则的。

学习之星:主动学习,兴趣高的;勤思考,会合作的;习惯好,基础扎实的。

健康之星:讲卫生,少生病的;常运动,有强项的;爱自己,体质达标的。

艺术之星:喜欢参与的;大胆表达,静心欣赏的;琴棋书画,展示强项的。

科技之星:积极参与科技环保活动的;认真观察,常问为什么的;喜欢小制作,能做小实验的。

学校根据学生平时在各方面的表现,分别奖励给他们不同的“星星”。孩子们只要把“五星”集齐,就能成为“三好学生”。学期初,学生与家长一起订立目标,期末进行总结评价。上学期进行五个单项评价,下学期进行“文德好学生”的综合评价。

实施中,我们并没有降低门槛,而是让评比更加细化和具有可操作性。例如,孩子通过艺术展示,加上期末的水平测试达到“C”级以上即能获取“艺术之星”。期末的时候,由考评的教师将数据交给班主任,班主任在散学典礼前将各类“星星”颁发给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回去将本学期获得的“星星”挂到“荣誉带”上。在散学典礼当天,每一名学生都会把“荣誉带”戴在身上,从而感受到自己努力的结果,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这一“五星”绶带式评价,打破了传统的评价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毛遂自荐,还请来家长到校参与“五星”评比活动,搭建了家校互动平台,让家长在了解自己孩子的同时,通过观察其他孩子的情况,进一步了解同年段孩子的表现。在全面量化“三好学生”标准外,学校还给学生提供了进步阶梯,推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星”学生评价模式的创新,凸显了心理教育品牌的优势。它面向全体学生,为培养全面素质协调发展、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模式有利于打造“文润德泽”的校园文化,营造和谐快乐的教育氛围,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得到发展,感受到自主发展中成长的快乐。“阳光+全面发展+特长”的培养目标指向清晰明确,给了学生一个努力的方向。

对此,文德路小学原校长郑伟仪在接受新闻报社记者采访时说道:“这样的评价能让孩子有信心做得更好,在自我暗示下不断取得进步。”郑校长还说:“孩子最需要鼓励,但是很多学校却没有相应的鼓励机制,使孩子难以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二年级班主任李老师说:“现在很多学校把‘三好’扭曲成‘一好’,谁成绩好,谁就是‘三好学生’。学校以‘五星’代替‘三好’,而且不再局限于学生的校内表现,把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人来评价,这种评选方式是比较符合实际的。”虽然有个别家长担心,新的评价方式会增加孩子的负担,但大部分家长都对新的“三好学生”的评价表示欢迎。一位家长就认为:“学校新的评价体系,是一种正面的激励机制,对学生的成长很有帮助,值得期待。”

在了解文德路小学的“三好学生”评价体系后,广州市少年宫有关负责人认为:“这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念的体现。传统的‘三好学生’的评选标准只有‘道德、学识、运动’的评价量化指标,但文德路小学的新方法则把‘审美、合作’也包含其中,符合素质教育的精神,在实施中也有助于素质教育在该校的推行。”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需要(如寻求自我满足,发挥最优潜能的需要),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可以引发最强烈的学习动机。因此,我们尽可能地创设条件,搭好必要的具有挑战性、创新性和能获取成就感的平台,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有利于学生在需求被满足的基础上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