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策略一:全员参与,全面渗透
如下图所示,文德路小学致力于调动全体教职员工参与心理教育,营造有利于心理发展的环境氛围。学校的所有课程都承担着心理教育的任务,教师全方位渗透心理教育的思想方法,多渠道落实推进,这是文德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之一。
(二)策略二:发展为主,重在培养,防治为辅
学校心理教育工作的重心是发展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这是由基础教育要面向全体的性质所决定的,是由学校培养目标所决定的,是由学生的年龄特征所决定的,也是由心理教育的特点决定的。
文德路小学重视发展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希望学生拥有自信心、正确的认知、开朗乐观的性格、良好的挫折容忍力及心理调节能力,促使他们远离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学校坚持发展为主防治为辅的策略,不断提高心理教育的效率,力求真正实现维护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目标。
(三)策略三:科学化、规范化、校本化
其一,心理辅导科学化。
沙盘游戏
心理辅导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助人活动,要求辅导者除了自身的心理要健康之外,还要受过心理学方面专门的训练。所以科学化,首先是辅导者要有健康的心态,要掌握科学辅导理论、方法、技巧,要打开教师自己的心灵的天窗。而自我完善和个人成长就是教师“心灵的天窗”,只有打开这扇窗,让理性的阳光照耀心田,让感性的雨露滋润生命,在教育心灵历程中给予他们更多完善自我、包容他人、奉献真诚的机会,才能够使教师拥有一颗健康的心灵,从而在心灵成长的道路上带领学生走入身心快乐的国度。
文德路小学坚持敞开校门,走出去,迎进来,把科学的教育理念引进来。国内知名的心理专家,如申荷永教授、高岚教授,以及广州市教科所的专家们一直引领着我们,国际沙盘学会的秘书长伊娃女士也亲临指导。活跃在台湾、大陆两地的心理学学者,包括台北辅导团的会长,悲伤治疗、情商训练的专家及催眠师,《易经》研究专家等,也与文德路小学的教师就心理教育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互动交流。两地老师和学者坦诚沟通,让彼此了解了对方的教育教学及个案辅导的方式。不断的学习交流使“文德师者”在专业上持续提升。
文德路小学构建了“自主发展”校本培训模式,实施20字策略:专家导向、专业引领、任务驱动、实践体验、切磋分享。全员参与的心健康教育证书培训班的学习,实现了全员领证;十二期文德阳光教师团体训练营、六期的阳光教师抗逆工作坊的体验式培训,让教师在全身心的投入中得到了全方位的收获。全员的团体辅导实践(100%参与辅导)、工作坊式的校本研究、感人的心理辅导叙事分享、电视台的夜话节目都成为“文德师者”学习的天地。我们认真学习于丹的《论语心得》,寻找《论语》的真谛,辨析怎么样才能过上心灵所追求的那种快乐的生活。我们学习《自己是最好的心理医生》,认真领会深入浅出的心理学理论分析、生动真实的辅导案例、打开心结的法则,引领自己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我们学习《心灵鸡汤》,通过生活中平凡又鲜活的故事以及故事中的智慧启迪来享受心灵的盛宴,成为一个能感动别人的人。我们学习《以平常心做人,以进取心做事》,调整积极的心态,享受每一天的工作,让每天都感受到工作的新奇。《沉思录》《第56号教室的奇迹》《今天如何管学生:西方优秀教师的教育艺术》《幸福的方法》《课堂的革命》等都是文德路小学教师培训的有效素材。
其次是辅导方法、技巧的科学化。在继承学校一贯采用的心理辅导方法的基础上,我们学习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先进辅导理论和技巧,引进绘画辅导(利用绘画的形式,给予学生一个宣泄和表现自我的机会,从中把握学生的心理活动,进而有的放矢地给予辅导),心理剧辅导(在角色中体验的辅导),游戏辅导以及感觉统合训练等,并将其融入美术课、体育课。还有沙盘游戏辅导,这是一种很神奇的辅导,是在沙盘上创造场景玩游戏的过程中进行的辅导。沙盘游戏辅导在20世纪由瑞士人创立,于80年代成立了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是国际上很流行的心理辅导方式。在沙盘游戏中,孩子们在有沙有水的盘子里,摆放着他们喜欢的各种玩具与模型,以此“表现”他们的情绪与心理状态,“表达”他们所遇到的问题以及应付问题的方式。也就是说,沙盘能够作为一种“语言”表现孩子们的“问题”,同时起到交流与沟通的作用。在游戏中,孩子们玩得高兴投入,表现出令人兴奋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专家认为,沙盘游戏是一种心理治疗的方法,也是一种心理教育的技术,可以培养人的自信与人格,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方法与技巧,进行团体、小组、个别的辅导,成为一种有效吸引师生的充满趣味的辅导方法,进一步拓展了学校心理辅导的内涵和空间。
例如,家庭辅导。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更是人际关系的基础,对人格的成长及心理健康起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家庭成员的心理症状,常常是家庭互动的模式和家庭功能紊乱的表现。家庭辅导是从家庭整体的角度,对家庭互动的模式进行扰动,促进家庭功能的成长。在周东苏教授的热心帮助下,文德路小学开展了家庭辅导活动,受到了家长、孩子的欢迎。
例如,“抗逆力”团体辅导。“突破自我”成长计划是由广州市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和文德路小学共同合作的学校社会工作服务计划。该服务计划通过融合“抗逆力”的三大元素——能力感、亲密联系感和积极信念,旨在提升学生的抗逆能力,让孩子在社交技巧、问题解决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等方面均得到成长;旨在让更多学生及其家庭,在成长路上发挥自我潜能,成为勇敢进取的快乐人。这个团体活动包括学生的小组活动、家长工作坊、家长与班主任的互动活动和亲子冬令营夏令营。家长认为,这样的活动对孩子的成长及孩子与家长关系的改善均有较大的帮助,并热切期待下一阶段活动的到来。
例如,“走入心灵的队活动”团体辅导。文德路小学尝试把团体心理辅导结合到少先队活动中。在队干培训中进行摸索。对于每周的大队委会议、中队长会议,学校都尽量把团体活动融进去,具体指导队干学会如何开展这种类型的队活动,取得初步成效。于是,学校又大胆地开展了一个为期三天的队干训练营。取得成功后,大队部还在全区的少先队活动开放日中毫无保留地进行了展示。真实的活动场面和富有实效的活动让其他学校的辅导员眼前一亮,这种结合受到大家的肯定,被争相学习。接着,学校把“带动唱”也引进了队活动中,进行全校各中队的带动唱比赛,还根据时代需求,设计了《隐形的翅膀》《阳光总在风雨后》《We Are Ready》等针对性强、富有时代感、传唱率高的带动唱,受到了队员们的热烈欢迎。
小团体辅导
为了能够更好地把团体心理辅导和争章活动结合起来,学校在两个假期里开展了阳光团体心理训练营,每次都有六七百队员参加。整个训练营由辅导员自行设计并担任导师。队员们打乱中队的间隔,组成一个个新的小队,自己起队名,确定队歌和目标,成功过关者可以获得奖章或丝带。在欢声笑语和重重考验中,队员们在团体意识、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都有了不错的提高。
在队活动中,中队辅导员和队干部经常把团康游戏融入其间,还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新游戏,如感受妈妈的爱的传鸡蛋游戏、提高自护意识的抢手套游戏等,让队活动在团康的滋润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光彩!
其二,心理辅导规范化。
心理辅导规范化主要体现在辅导环境的规范化、辅导语言行为的规范化、辅导程序的规范化。学校发掘骨干教师的领头作用,成立专门深入研究的课题组,以点带面,长抓不懈。在长期开展的心理辅导活动中,学校不断引导教师们反思、提升,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研究观摩活动,规范心理辅导活动设计,开展专业化的个别心理咨询,规范教师在心理辅导过程中的行为语言,促进其不断朝规范化发展。
学校把主阵地放到班级。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也就必然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小学班主任也是中队辅导员,每时每刻把握着学生的思想脉搏,关注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以班主任为主开展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有效地将思想道德、行为习惯教育,科学文化知识技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整合为“三合一”的教育,从而结合课程教学的渗透,结合班级日常工作和活动,结合全面和个别育人教育的交互,形成较为完善的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操作系统。
其三,心理辅导校本化。
学校文化是心理辅导校本化的重要表征,其丰富的内容、博大无边的内涵,会逐步内化为师生健康人格的一部分,是培育健康心理教育的深厚土壤,能够引领学生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提高他们对小学生活的适应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开朗、向上、乐学、合群、自信、自立、开拓、创新的健康人格。结合学校开展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科学研究与实践,我们认为,有效地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根据本校实际和小学生自身发展特点构筑和优化育人环境,把心理健康教育构建成学校文化,创建良好的心理环境,建立人性化的校本管理。尊重教师,尊重学生,用心灵培育心灵,是文德路小学心理辅导工作的关键。
“文德团队”还开发了“文德学子”成长课程,让真实的心灵陪伴成为孩子成长的动力。经过近十年的活动策划与积累,文德路小学的德育团队为“文德学子”量身打造了一个心灵成长典礼课程,把常规的新生入学教育、入队仪式、六年级的感恩课和毕业典礼变成“文德学子”心灵成长的节点。
文德的新生培训是专为解决孩子和家长幼小过渡困难而打造的特色典礼课程。文德路小学处在原来文化教育的“圣域”,即昔日的广府学宫,现在亦是为文德文化街所环绕。学校以人为本,营造了“文润德泽,和谐快乐”的学校文化,以文化育人。每年生动而又意义深远的新生开学第一营活动,充满人文关怀的开学第一礼、第一课,是学校特有的教育资源,融入了心灵教育的智慧,让孩子能够快乐地走进文德校园。
(四)策略四:学习实践,切磋砥砺,交流分享
十几年的研究,使文德路小学的师生在不断学习和大胆实践中切磋砥砺,交流分享,共同追求发展。
在井冈山,在甘肃肃南,在地震灾区四川,在顺德,在三水,在佛山,在增城,在番禺,都留下了学校老师和学生快乐的笑声。团体心理辅导成为师生情感交流的纽带,同时又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加油站。
2009年年初,文德路小学与阳江市江城区那西小学成为携手共进、共同成长的手拉手学校。暑假,为了加强合作沟通与交流,文德路小学创新“帮扶”方式,派出优秀的教师团队做导师,邀请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专家,走进阳江市江城区城西中心学校,为该区那西小学等17所学校的50多名教师举办了“阳江老师训练营”。训练营既有活动体验,又有理论分享,借助一些新奇有趣以及富有挑战性的团队活动,农村的教师在导师引导下,通过有效的沟通、细心的聆听、机智的策略、勇敢的挑战、紧密的配合,增强了教师之间的信任和沟通,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责任感,并全面提升了沟通合作能力,促进了自身的专业成长。
参加训练营的老师说:“导师们一点一滴的行为,都让人感动。他们积极进取的心态、耐心细致的工作,无论是在活动中,还是在理论分享的时候,我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他们乐观包容,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我们打开心窗,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快乐。这些导师,更像大哥哥、大姐姐,通过团队活动和理论分享,教会我们很多知识。他们的积极敬业也激励了我们。他们以才华和热情带给我们超强的电能,让我们在短短的两天里就收获了一颗年轻的心、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一份珍贵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