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暖化心灵的艺术(1 / 1)

1991年3月至2002年4月,梁妙仪在文德路小学任职校长。她认为,教育就是暖化心灵的艺术。正是在这种教育观的引领下,这一时期,文德路小学开启了“发展健康心理,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教育实验,构建出“全员参与,全面关爱,全程辅导”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形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办学特色。

(一)暖化心灵的艺术:孩子的需要

少年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世界活跃激**。他们直率、勇敢、热情,往往由于精力过剩和易于激动而产生缺点,出现错误。一般地说,这些缺点和错误,大都是一些心理障碍或心理不平衡现象,教师如果看得过重,过于粗暴和苛求,就容易扼杀孩子心灵的生机,使他们在责难中生活学习,可能给心灵带来各种压抑和创伤。尤其是处在社会转型期的少年儿童,心理问题日益增多,而且每一个孩子的心理发展都有独特的环境,每一个孩子的心理影响也各有不同。例如,现代家庭独生子女的自我中心,富裕家庭子女的高消费,破碎家庭子女的孤独感等,给孩子们造成种种心理困扰。

“暖化心灵的艺术”的教育成果

在当时的“全国十佳少年”精神感召下,文德路小学学生在思想、学习和生活上追求进步,出现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局面。例如,被同学、家长、教师公认的全面发展的榜样张睿同学,连续六年保持“三好学生”称号,被评为广州市小学生“学习标兵”。但是,文德路小学每个班上,总有几个纪律松懈、损坏公物、欺负同学、扰乱课堂的“后进生”。当他们受到劝告、批评时,有的自我调节,平衡心理;有的背道而驰,逆反更甚。

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是提高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术素质、身体素质等的中介和核心,为素质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已经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由局部的、学科的改革,转为整体的、综合的改革,着重把握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关系。从幼儿园开始,到小学、中学、大学,都要围绕心理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发展。于是,文德路小学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切入点,开启了“暖化心灵的艺术”的实践探索。

(二)暖化心灵的艺术:学校的作为

文德路小学演绎“暖化心灵的艺术”,以提高教师素质为基础。

欲予学生健康的心理,为师者必先心理健康。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各种表现,都为学生所观察、所注意、所效仿。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方式方法上容易暴躁、焦急,缺乏爱心和责任感,造成紧张压抑的气氛,导致学生情绪不稳定、学习缺乏自信心。为此,我们要求各科教师都应当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渗透思想教育。例如,音乐教师黄锦屏通过音乐教育的特殊功能颂扬真、善、美,在孩子的心中建立起崇高的审美理想,使每一首好歌都能够对孩子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文德路小学演绎“暖化心灵的艺术”,以课程融合心育为抓手。

从1991年开始,学校进行了三类课程的改革,调整学科课程,发展活动课程,开展潜在课程,发挥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综合效应,打破单一的课程结构,把心理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中,加强全面的素质教育。同时,学校提出课堂教学“十要”和“十不要”,要求教师教态和蔼可亲,语言精练明白,教法生动活泼,课堂活跃欢乐等,并作为评估教师的重要指标;积极倡导情境教学、愉快教学,要求教师寓教于乐,在发展中求愉快,在愉快中求发展。除运用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述情境等教学手段外,还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课堂教学的优良环境和气氛,增添教学内容的源头活水,扩大教学信息量,使学生学习从“知之”到“好之”,由“好之”到“乐之”,获得学习的快乐、成功和满足。

文德路小学演绎“暖化心灵的艺术”,以优化心理辅导为关键。

学校通过加强自我教育,来优化心理辅导。例如,针对富裕家庭子女出现的不正确消费现象,学生模拟开展了“购物小天地”活动。活动中,一些学生充当商场经理、收款员和顾客,让其他小顾客自述购物理由、用途,分析哪些该买,哪些不该买,从而实现自我教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养成节俭的习惯。

学校通过加强分类指导,来优化心理辅导。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注意指导他们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向小学生的角色转换,唤起他们“小小读书郎,背起书包上学堂”的求知欲,培养“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风雨吹,只怕没学问,无颜见爹娘”的自我意识;对高年级学生开展“如果上不了省一级中学怎么办”的升学教育,请专家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增强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正确认识和处理分数、考试、升学的竞争等现实问题。

学校通过思想教育与心理指导结合法,来优化心理辅导。例如,有学生仅因老师的一句批评而赌气把刚刷白的墙壁,印上特大号的鞋印,还自鸣得意,大声炫耀是自己干的。碰到这种情况,如果采用训斥或惩罚的方法,效果往往适得其反。有经验的班主任此时反而称赞他坦率,敢于承认,说完就提着水桶准备洗刷墙壁。这时,那名学生连忙夺过水桶,亲自把鞋印洗刷干净,还主动向老师检讨错误。在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氛围中,让学生敞开心扉,师生坦诚沟通,往往就能获得良好的情感效应。

学校还通过挫折教育的实施,来优化心理辅导。挫折教育的任务就在于发挥一种心理上的“补偿功能”,通过锻炼耐挫折的承受力,弥补心理缺陷,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成熟程度。例如,有位一年级学生想参加少先队,自认为条件合格,同学们一定会选他参加。结果事与愿违,落选的他于是大哭一场。班主任抓住这位学生的心理特征,正面引导他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鼓励他继续努力,再接再厉。最终,经受住挫败的他顺利加入了少先队。